正在阅读:叉腰肌、扎马步的国宝产自温州 1600多年前的老祖宗审美与巧思无敌了

叉腰肌、扎马步的国宝产自温州 1600多年前的老祖宗审美与巧思无敌了

2024-09-01 10:51:21

  每到牛年,一件产自温州的国宝总会被请出来露个脸——它就是东晋瓯窑青瓷牛形灯盏。

    叉腰扎马步的瓯窑青瓷牛形灯

  这盏瓯窑青瓷牛形灯,是1956年在瑞安丽岙白门乡王宅村(今属瓯海)一座东晋墓中出土的。

  它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曾是温州博物馆的重要藏品,1971年作为珍贵文物上调为浙江省博物馆藏品,如今是浙博的镇馆之宝。2023年入选首届浙江省博物馆的“百大镇馆之宝”。

    牛形灯牛的神态和动作憨态可掬

  这个插着腰、会站马步的显眼包,既是一盏油灯,还能握在手上当“手电筒”,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审美与巧思。

    牛形灯还能握在手上当“手电筒”

  又萌又炫又精致,1600多年前的东晋温州手工艺人是怎么做到的?为何这样一件国宝,会在丽岙王宅村这样一个小村庄里被发现?

  本期,三十六坊君为您讲述这件东晋国宝瓯窑的前世今生。

  国宝“显眼包”

  这件国宝牛形灯小巧玲珑,一改人们对牛憨厚魁梧的刻板印象,造型萌趣,牛灯一体:灯柱顶端是一个牛头,四肢像人一样直立着,前腿叉腰,后腿好像在站“马步”。相隔1600多年,观者犹能会心一笑,感受到当年烧制这件瓷器的匠人天真烂漫的艺术想象力。

    牛形灯的弧形把手

  从使用角度来看,牛形灯口径18.9厘米、高13.4厘米,分为承盘、灯柱和把手三个部分。承盘存贮灯油,灯柱可插灯芯,弧形的把手盈盈一握。整盏灯可以托在成年人的手掌上,又能轻松握住手柄随意移动使用,一灯两用、动静皆宜。

    牛形灯牛的双眼、口鼻处的褐彩装饰子

  从外观看,这件牛形灯的釉色白中泛青,且有细密的冰裂纹。牛的双眼和口鼻采用了瓯窑典型的褐彩装饰,更显得栩栩如生。牛形灯代表了六朝时期瓯窑的最高水平,被专家评价为瓯窑青瓷中最瑰丽的作品。

  古代灯具造型千姿百态,动物形灯具是其中的一大类别。从汉代开始,温州地区瓷业发达,地方特色鲜明,被称作“瓯窑”。东晋是瓯窑瓷业大发展时期,瓷器以动物作为造型较多。除了牛形灯外,温州还发现过东晋瓯窑虎形灯座、狮形烛台等动物类灯具。它们构思新颖,别具匠心,展现出瓯窑匠人的高超水平。

    南朝瓯窑青瓷“小蛮腰”虎子

  温州市郊杨府山、雨伞寺、永嘉罗浮、瓯海白象、乐清竹屿、瑞安桐溪、平阳种玉、苍南藻溪等地,都出土过大量东晋南朝瓯窑器物。温州还发现过东晋南朝时期的瓯窑窑址,如永嘉罗溪乡夏甓山发现一处东晋窑址;乐清白象乡馒头山、瓯海三垟街道樟岙村山窑底角山发现南朝窑址等。

  丽岙王宅出土国宝

  王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隶属于丽岙街道,毗邻温州肯恩大学校园。

  1956年在王宅村发现的这座东晋墓,纪年为东晋泰和四年(369)。此时,距离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永嘉建郡,还不到50年时间。

    西汉“永受嘉福”瓦当(故宫博物院藏

  与牛形灯一同出土的,还有一面精美的汉代铜镜。铜镜背面的主体纹饰是自上而下分五层排列的浮雕神兽纹,包括东王公、西王母等道教神仙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镜背边缘有建安廿四年铭文。

  专家认为,从精美的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铜镜,与玲珑精致的牛形灯可以看出,两件物品的主人应是比较富有的士大夫阶层。

  为何会是王宅村

  温州建郡始于东晋太宁元年的永嘉郡。永嘉郡下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治所设在永宁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

    温州市区五马街上的温州郡城舆图

  永嘉郡的设立,与晋怀帝永嘉年间衣冠南渡有关。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士族大规模举族南迁,一部分涌入温州。南下的士族带着大批宗族、乡里、宾客、部曲,促成了温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永嘉郡人口逐渐开始繁衍,经济发展迅速。东晋南朝时期还有众多士族来温州担任郡守,著名的有孙绰、王羲之、谢灵运、裴松之、颜延之、檀道鸾、邱迟、毛喜等,他们都为永嘉郡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到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永嘉郡太守丘迟笔下的温州,已经成为“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是东南沿海的新兴都市。永嘉郡出产的瓯瓷,以及八辈蚕的养殖技术,都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唐代诗人赵嘏因此写下“东晋江山称永嘉”的名句。

    谢灵运像

  永嘉建郡时的安固县,即今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一带,县治在今瑞安城区。

  南朝永初三年(422),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在温期间游历温州各县。他在《游名山志》中说:“帆游山,地昔为海,永宁(今温州)安固(今瑞安)二县间,东南便是赤石,又枕海。”在《游赤石进帆海》《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诗中,他描绘了帆游山、仙岩等周边景色。

  同时代的郑缉之《永嘉郡记》中则记载,此时的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丽岙古时属于瑞安帆游乡。王宅村距离帆游山仅1公里左右,边上有帆游河。可见当时丽岙王宅一带已经开发,属于交通要道。

    清顺治年间瑞安县图说(局部)

  东晋世家大族对墓地非常重视,生前讲究门第,死后归葬祖茔。以安固为中心的飞云江流域,发现过数量众多的东晋墓葬,是当时南下士族和土著大族的聚居地。因此,永宁、安固二县之间的丽岙王宅村也是士族聚居之地,发现国宝牛形灯也在情理之中。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叉腰肌、扎马步的国宝产自温州,1600多年前的老祖宗审美与巧思无敌了!

  参考材料:

  《温州东晋墓葬与瓯窑青瓷再研究》 伍显军

  《永嘉郡记》 郑缉之 撰文 孙诒让 校集

  《温瑞塘河的起源和演变》  姜竺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