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潘玉良、马友友……这位旅法温二代的“童年照”星光熠熠,首次公开

潘玉良、马友友……这位旅法温二代的“童年照”星光熠熠,首次公开

温州网 2024-09-28 09:25:13

编者按:

天下温州人,难忘是乡情。据不完全统计,有近70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超175万温州人在国内各地创业。走得再远,温州是家的方向,亲人是心底的牵绊。

即日起,温度新闻特推出温州家人系列报道,聚焦在外温州人的亲情故事,通过家人的视角展现独特具象的“温州性情”。

温州网讯 本期嘉宾严茉莉是一位中法混血儿,她的父亲是已故的旅法温籍雕塑家严德晖。严德晖是最早出去看世界的中国留法艺术家群体中一员。80多年前,这位温州人远赴法国求艺,成为潘玉良好友,罗丹的再传弟子。因为父亲,严茉莉的童年可谓“星光熠熠”。珍贵童年照片首次公开。

9月27日,筹备多时的罗丹艺术中心将在上海举办开馆展览开幕式。“现代雕塑之父”罗丹多件“国宝级”真迹首次在国内“一站式”亮相。

罗丹艺术中心创始人吴静是一位温籍“侨三代”艺术品收藏家。她邀请了一位特别来宾严茉莉。其父亲严德晖是20世纪重要的留法中国雕塑家。

1938年,严德晖远赴法国求艺。那批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中,后来走出了鼎鼎大名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赵无极等大师。在那些年巴黎春季沙龙展览的中国艺术家名单中,严德晖和上述名家同列其中。

恰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就在1个多月前,严德晖独女严茉莉刚从法国回国参加了父亲严德晖在北京、“干妈”潘玉良在上海的展览开幕式。

通过严茉莉的回忆,我们一点点走近严德晖沉寂而华丽的留法岁月。

左起:童年严茉莉,马友友、潘玉良和马友友姐姐马友乘

儿时有位传奇的“干妈”

相比那批留法艺术家声名赫赫的知名度,甚至很多温州人都不知道家乡有严德晖这样一位载入中国美术史的雕塑家。

1938年,严德晖赴法国留学。他和挚友们在世界文化中心共同亲历了中国艺术家群星闪耀的时代。

传奇女画家、“合中西于一冶”的潘玉良(1895-1977)与严德晖亦师亦友。严德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就学期间,曾是潘玉良的学生,任教后成为潘玉良的同事。到了法国后,他们再次重逢,一生都保持密切的联系。

因为父辈的情谊,严茉莉从小认潘玉良为干妈。在童年的照片中,潘玉良把她抱在怀里,在草地上逗她玩,陪她过生日和过圣诞节。和小茉莉在一起时,这位大画家笑容可掬,像一个老顽童。潘玉良时常和严德晖一家三口相聚。

那些年,潘玉良帮忙照料的还有干弟弟、留法音乐家马孝骏的一双儿女。

潘玉良和严茉莉一家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严德晖和法国妻子结婚。马孝骏还是这对跨国夫妇的证婚人。严茉莉儿时的玩伴:马家弟弟马友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提琴演奏家。

除了在艺术创作上的志同道合,赴法初期,严德晖与潘玉良等同道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等爱国活动。温州亲友回忆,1977年,严德晖赴法后首次回国并打算庆贺七十大寿。但同年潘玉良逝世,为了治丧,他延迟了回国的安排。

多年之后,严德晖和潘玉良的宝贵情谊有了续曲,让严德晖的沉寂作品等来了中国的知音。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董松是国内研究潘玉良的知名学者。他在深入研究中发现了严德晖的诸多线索,便介绍给了同为雕塑家的吴为山。从此,严德晖作品回家之路的命运齿轮,悄然开始转动。

得益于这群素不相识但志同道合的学者艺术家,在他们不懈的发掘和推动下,严德晖作品沉淀的艺术魅力渐为国人所识。

今年7月底,“法自心源——严德晖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据悉,这是中国美术馆发起举办的首个温州艺术家个展,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严德晖个人展览。严德晖的温州亲友和相关部门代表也受邀到北京参加了开幕式。

开展时,88岁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原系主任曹春生坐着轮椅赶来观展。曹春生的老师滑田友和严德晖师出同门,均是现代雕塑大师罗丹的再传弟子。他们私交深厚。当1948年,滑田友回国后,将自己的在法国工作室留给了严德晖。受徐悲鸿之邀,滑田友回国建立了中央美院雕塑系。

回乡祭祖,走过父亲走过的地方

今年8月,严茉莉踏上了温州故土,开启了第三趟故乡之旅。严茉莉说道:此行不仅仅为父亲走完回乡之路,也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将父亲的作品带回其出生地。“我可以确定这是他的心愿。”

茉莉,是父亲严德晖为混血女儿取的中文名字,带着淡淡的旧日味道。

70多岁的严茉莉(Marianne Yen),一头黑发、身形娇小,样貌颇似父亲、神情温良淡然。回到家乡温州,穿上中式服装的她在人群中亦不“违和”,像个邻家老太。

严茉莉摄于温州华侨饭店。47年前,她随父亲回国,住的也是华侨饭店。 尤豆豆摄

开口流利的法语和浅蓝瞳孔,方能让人留意到她是一位混血儿。虽然在法国出生长大,但父亲严德晖自小便教她用筷子,为她煮中餐,教她用中文从1数到10。

回国时,这些“中式本领”全都派上了用场。她会用中文说谢谢、你好。有趣的是,严茉莉还向温度新闻记者笑着展示了一句流利的中文:“吃饱了!”和中国亲友聚餐时,这是严茉莉“劝退”热情夹菜的“金句”。对于桌上的温州海鲜,她也吃得很习惯。严茉莉笑言,“这很好吃的,很多法国人不知道。”

这令温州亲友倍感亲切。钱维是严德晖二姐的外孙,移居上海多年。作为亲友代表,今年他陪着表姨严茉莉奔走中法两国。“虽然表姨在法国生活多年,和我们通过翻译软件沟通”,但一路陪同的钱维深感,严茉莉的骨子里还是有中国人的人情味,对父亲的血脉是深有感情的。

严茉莉像 雕塑41.7×28.3×19cm  1954  中国美术馆藏

钱维记得,在离开中国美术馆前,严茉莉静静看了一遍父亲的作品。展品中包括严茉莉母亲和她本人在不同的成长时期的多件雕塑作品,饱含了严德晖对家人的深情。告别时,严茉莉轻轻地道了三声“爸爸,再见!”2019年,她将这批作品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在安排中国行程时,严茉莉叮嘱钱维:“这次回来不是旅游,而是看父亲以前生活工作的地方。”

8月7日,严茉莉走访在建的温州美术馆。尤豆豆 摄

严茉莉去了严德晖就读过的上海美专顺昌路旧址。她祭扫了温州郊区祖坟,洒上一杯清酒并深鞠躬。1977年,她随父亲第一次回国,父亲曾带着她来给爷爷奶奶扫墓。

顶着夏天烈日,她走访了在建的温州美术馆工地,了解父亲作品以后“安家”展馆的建设进度。家乡的相关部门真诚期待严德晖的作品能够回归,填补温州美术馆馆藏的空白,让家乡观众领略这位温州走出的雕塑大师风采与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严茉莉在温州博物馆拍摄父亲恩师朱子常的作品。尤豆豆 摄

她还去了温州博物馆,观看了艺术大师朱子常的作品。朱子常享有“世界黄杨木雕刻名手”之盛誉。父亲曾跟随朱子常学艺5年。她细细端详、不舍离开。在这里,她看到了父亲作品的底色和源起。她感慨,“让我来这里是对的!”

“爸爸是中国人,他的作品应该回国。”

严茉莉尤其喜欢松台山、谯楼等历史文化建筑,漫步其间,她走过父亲走过的路,生活过的地方。

在她看来,父亲前半生在中国成长,后半生在法国生活,随着作品回国迎来艺术生命的“新生”。“我父亲会非常高兴,如果自己的作品回到出生的城市”。

虽然严茉莉并没有继承父业,走上艺术道路,但她珍藏了父亲留给她的所有作品,完好保存了父亲的工作室。

严茉莉介绍,1987年,父亲在法国过世后,她也试着推广父亲的作品。法国现有两个博物馆收藏了严德晖作品,其中包括以收藏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出名的塞努奇博物馆。这让严茉莉意识到,“我爸爸是中国人,他的作品应该回到中国。”

温籍雕塑艺术家沈中杰对严德晖的代表作《孔子》印象深刻。不论是雕塑语言的诠释、人物的比例造型技法准确度,均达到了上乘水平。尤其是对孔子的面部塑造,给人面目平静的普通人之感。严德晖的审美想象和古拙神韵、文学性表达承袭了东方的审美意蕴。

2018年,严德晖留在法国的作品遇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中国来客。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带领工作团队登门造访。让吴为山动容的是,虽然工作室已经破旧,但严茉莉把父亲“哪怕一张纸片都留下了”。严茉莉的拳拳之心促成了后续多件严德晖作品回归中国。

初见严德晖作品,吴为山饱含敬意和感动。吴为山回忆道,我虽与严德晖先生从未谋面,但见作如见人。

在他看来,严德晖的雕塑,有深厚扎实的西方写实技巧,具有理性、秩序的同时不失鲜活的体验感,流淌着东方的哲思和灵性,当得益于多年黄杨木雕创作的浸润。后期严德晖已然熟谙西方写实雕塑技巧,却逐渐扬弃造型细节的表达。独特的造型意识,使作品弥散出更多哲性乃至神性的气息。于此,中西古今之间的对话不再生硬。

1987年,严德晖在法国去世。终其一生,没有改变自己的中国国籍。

雕塑是凝固的诗歌。严德晖的“诗歌”还在等待更多知音。百年风雨,一代代温州人传递中外文化交流的接力棒。他们用艺术、用真诚跨越国界,也历经风霜,弦歌不辍。

新闻链接:

严德晖(1908—1987)是20世纪重要的留法中国雕塑家。他早年拜师黄杨木雕名家朱子常。193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4年被聘为上海美专木雕教授。1938年留法前,刘海粟为他写了推荐信,严德晖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成为雕塑家亨利·布夏尔(Henri Bouchard)的学生,后定居法国巴黎。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潘玉良、马友友……这位旅法温二代的“童年照”星光熠熠,首次公开

记者 尤豆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