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悠悠 “戏”水长流
在2024“戏从温州来”——永嘉昆剧团成立75周年主题晚会上,全国八大昆剧院团齐聚一堂,共同为永嘉昆剧团庆生。永嘉昆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南昆北昆,不如永昆。”这是昆剧大师俞振飞对永嘉昆曲艺术的高度评价。
永嘉昆曲(简称永昆)源于南戏故里,是温州现存最古老的地方传统戏剧种类,作为昆曲的一个流派,是南戏发展史的缩影和标本曲集,研究南戏的“活化石”。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昆曲悠悠,让我们循着曲乐深入探访永昆魅力——
一
漫步永嘉“江南宋村”,200多个古村星罗棋布、古色古香、游人如织,无论是气质还是基因,都散发着“烟火气”十足的宋韵气息。永昆就是扎根在这样的土壤里,浸润着江南的氤氲水汽和缠绵的吴侬软语,一唱就是600多年。
2001年,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然而,这并未能改变永昆一度濒临失传的困境。
2005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六次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批示。当年6月2日,习近平在永嘉县委县政府关于抢救振兴永嘉昆剧团的报告上批示:“永昆的保护应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之中。”当月,永嘉昆剧团恢复建制并成为当时文化部重点扶持的七个昆剧院团之一。
永昆在各方关注与守护之下,迎来新生。
2005年,永嘉昆剧团恢复建制,现有正式演职人员32人,先后有15出折子戏获得文旅部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专项扶持。2023年,永嘉昆剧团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参与“戏从温州来”走进京津冀活动。
然而,要想推动永昆走出永嘉、走向全国和世界,仍需各方面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支持。《条例》出台就有其必然性:其背后有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和擦亮温州“南戏故里”文化金名片、全力构筑文化高地的现实需要,为永嘉昆曲焕发历史魅力和时代活力提供可靠背书。
秉承这一共识,2023 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工作,在一次次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意见征集中,《条例》草案历经多次修改,内容渐趋成熟、精彩出炉。
永昆古韵 胡臻 摄
二
立法破题,保护永昆“传”下去“活”起来。
作为专注细分剧种领域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共有二十三条,对“永昆”艺术的资源保护、传承发展和展示传播等进行了规范,涵盖立法目的、保护原则、管理体制、保护体系、改革创新、展示传播、支持保障等方面,旨在强化对永嘉昆曲的保护力度,赓续南戏故里历史文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保护体系方面,条例第八条和第九条明确规定,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永嘉昆曲资源调查,建立永嘉昆曲资源名录,载明名称、类型、保护级别、保护责任人等内容,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并向社会公布。对濒临消失的永嘉昆曲资源,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实物收集、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
《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上位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永嘉昆曲保护工作系统性、方式方法、艺术特质、人才培养等主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编制永嘉昆曲保护专项规划;组织挖掘整理传统作品,支持定期复排演出,对濒临消失的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研究,提炼艺术特质,形成学术理论成果;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等。
以法护航,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条例》为推动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永昆“声声”无限情 陈胜豪 摄
三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生动文化名片。
在《条例》的护航下,如何让传统优秀文化扬帆远航,让经典南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除了立法,更要有方法。
做好人才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戏曲要传承,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永昆每年选派青年演职人员参加各层级培训班,实时跟进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永昆班教学,邀请永昆老艺人对永昆班学员开展集训,加快形成老中青三代科学的人才梯队。实施《永嘉昆曲“3+N”保护行动计划》,保障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对永昆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保护传承,从顶层设计为永昆发展提供坚实“地基”。
同时,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政策倾斜。支持永昆代表性传承人成立工作室,开展收徒传艺,传承永嘉昆曲优秀剧目和表演、作曲、演奏等技艺。加强国有永嘉昆曲演出团体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推动国有永嘉昆曲演出团体改革,激发传承活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做好精品篇。
“一花绽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建立健全剧目题材和版本多样化机制,满足不同观演人群需要,创作、编排、演出体现时代特征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剧目。
与新时代接轨,推动永嘉昆曲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多媒体、大数据、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开发沉浸式交互体验、网络征集反馈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创作、传播适宜线上观演的永嘉昆曲剧目及其影视动漫作品。
通过深度挖掘、整理、继承和革新南戏存目与永昆经典老戏,立足剧团特色,“捶打”创作文艺精品,在舞台上完整呈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经典剧目,让经典重现不仅是情怀满满,更是对“珍贵”的悉心呵护。创作的《红拂记》入选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原创昆剧《孟姜女送寒衣》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这些都是成功的探索与尝试。
《红拂记》
做好效益篇。
“创业创新,勇立潮头。”专业剧团要积极探索实行剧目股份制、项目制等方式,创作、编排、演出更多的优秀剧目。
一袭水袖丹衣,一曲醉人惊梦。在最撩人的夜色里,楠溪江畔的丽水街华灯初上,实景永昆折子戏《牡丹亭·惊梦》正在惊艳亮相、实景演出,瞬间就提升了游客与昆曲的亲密度。这种文旅结合的实景表演,实现了永昆演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创新传播渠道,利用文化驿站、文化礼堂、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小场景演出和展示宣传,通过微电影、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方式普及推广传统戏曲。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以及重大活动,展示传播非遗文化。
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才能让这门古老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昆曲悠悠 “戏”水长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加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朋友圈”!
社会12-18
-
一餐热饭温暖晚年 温州推出多维度立体化老年助餐服务
社会12-18
-
一到放学,环城东路两侧停满车影响出行
社会12-18
-
渣土消纳诈骗案惊现案中案 被害人为何帮犯罪嫌疑人请律师?
社会12-18
-
轿车半山腰处倒车不慎翻下40米山坡 消防人员披荆斩棘营救被困司机
社会12-18
-
长航时搜索、热成像定位 苍南上线首台海上专业搜救无人机
社会12-18
-
乡村里的阁巷小学有间能唱歌的“减压小屋”
社会12-18
-
四名小伙探险被困崖壁 救援队拉绳索攀岩救人
社会12-18
-
女子提现70万元给“男友” 民警成功阻止网络诈骗
社会12-18
-
山城三味君可知
社会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