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周五下班去中国”何以风靡

“周五下班去中国”何以风靡

温州宣传 2025-01-08 10:01:33

最近,在上海、青岛、北京等地的街头巷尾,“长”出了许多韩国人。而在韩网上,掀起了一股“周五下班去中国”的潮流。他们在周五下班飞往中国,周日返回韩国,“特种兵”式游中国。

无独有偶,去年6月份,一位名为“保保熊”的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以魔性的“City不City”火遍全网,这一流行语更是入选《咬文嚼字》“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

从将“China Travel”推到高潮的“City不City”,到突然火爆的“周五下班去中国”潮流,在上海街头挤满韩国人、张家界景区迎来几十万人次的韩国人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老外们”乐此不疲来中国打卡?我们又可以如何利用这一波波“泼天富贵”的流量呢?

图源:TikTok话题截图

以往,在外国人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传统、神秘、古老的国家,甚至与“落后”等偏见标签挂钩。

但是,当他们一下飞机,马上就被整洁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换乘、繁华的街道所吸引。韩国一退休大叔从昆明入境后直奔农贸市场,看到各种便宜又实惠的水果和美食直接“走不动道”,化身“吃货”;另一位博主想要体验骑行丝绸之路,结果五天都还没走出陕西省;还有博主在青岛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算错钱返回店家,很“丝滑”地拿到退款。

与以往为了赚取中国国内流量,苍白地喊“我爱中国”口号的外籍博主,或者“一边夸中国‘圈钱’,一边点赞辱华视频”的“割裂式”博主不同,这一批博主们呈现出了国际化传播、体验式游览、自发式拍摄等特点。

他们本身就有真实的海外粉丝基数,来中国不是为了博取中国国内的流量,而是拓宽素材范围、寻找新的热点、体验中国特色。他们以充满新奇感、体验性的视角,带着外国网友们沉浸式感受了一把中国。从货拉拉面包车、老头乐电瓶车到海底捞的水果、青岛街头拎的啤酒,很多外国网友都被独特的社会风情狠狠“种草”,在评论区表示“下次休假一定要来中国看看”。

图源:网络话题截图

在这一波“特种兵”的热潮下,韩国旅行社更是发现了新商机,推出“重庆火锅游”“大连饺子游”等特色美食体验旅行商品。以“长寿”“敬老”“孝心游”为宣传标签的张家界,在2024年接待韩国游客34.3万人。除此之外,不少喜爱中国古装剧的韩国游客还去横店等影视基地过一把“戏瘾”。

从大批海外博主“China Travel”(中国游)视频爆火,到如今掀起“周五下班去中国”的韩潮,中国游的潜力进一步释放,从吸引分散式的不同国家博主到吸引一群同国籍的人组团出发。

据统计,以“China Travel”为标签的单支视频在国外社交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突破8000万次,TikTok视频总播放量近10亿,“China Travel”更是位列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年度热词,这一场泼天的“流量富贵”并非昙花一现,反而逐渐汇聚成“流量洪流”。

“China Travel”成为流量密码时,我们曾分析过这类视频脱颖而出的原因。而当下,“周五下班去中国”的阶段式流量爆发,不仅验证了中国的吸引力、关注度、魅力值,本质上背后也离不开三个红利的加持。

比如,免签政策的红利释放。“中国游”的流行离不开过境144小时“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到韩国等国家。在近期更是全面放宽免签政策,将停留时间延长到240小时,新增21个过境免签口岸,浙江的温州、义乌两个城市名列其中。同时,为了“老外”们能更“丝滑”地申请签证,外交部还优化简化34%的签证项目、全面取消了签证预约制度、扩大免采指纹范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通过扩大免签政策的“小妙招”,一方面向国际传达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声音,一方面扫清各国来华的阻碍因素,让更多的人“心甘情愿”做“头回客”,变“回头客”。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图源:央视中文国际

比如,“中国服务”的更新换代。有人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更没有天降的馅饼。”“China Travel”热潮的背后是中国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提升技术水平、加快自我革新和发展。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中国逐渐变为现代设施、智能体验、文化底蕴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市井的烟火气和酷炫的高科技正在给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老外”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体验。

再比如,网红流量的累积和引爆。前有“City不City啊”“好City啊”引来海内外博主竞相模仿、《老外中国行》一条视频点赞量就高达19.7万;后有韩国博主手脚并用爬华山视频在社交媒体疯转,韩国知名笑星踏访张家界。“旅游博主”或是自带流量,或是凭借“unexpected”(意想不到)、“never imagined”(从未想象过)等体验迅速激发社交平台的热议。这些网红的成功不仅让许多国外的博主们找到了“流量密码”,也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老外”们对于中国的“狭隘看法”,进一步激发他们来中国看看的热情。

“周五下班去中国”乃至“China Travel”的火热,映照出的是中国旅游层面的开放之姿,结出的是文旅经济的累累硕果。而在未来,要将这些短期“流量”变成长期“留量”,吸引更多不同国家的民众来华,笔者认为可以从三点继续发力:

管理和服务要“跟得上”。线上的热闹能不能延续下去,关键还要靠线下的作为。尽管相关部门针对“老外”们提出的旅游产品适配度低、支付难、预约烦、航线缺等问题,做了诸多优化措施,尽可能便利外国游客的行程,但是总体来说,我们整体的签证管理和对外接待服务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可以继续在扩大免签范围、探索电子签模式、整合和升级旅游资源、缩小中外支付“习惯落差”等方面进一步发力,让“老外”们震撼于“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能感动于“中国温度”。

更多的城市能“蹭得上”。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入境游集中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成都、重庆等大城市,这些城市是外国游客“解锁”中国游的“新手村”。而更多的“老手”们已经不满足于这些知名度过高的城市,开始挑战高阶玩法,比如一些老外跑到陕西最小的县城佛坪“打卡”度假农庄、去山东莱州体验赶大集……深入挖掘和不同国家游客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挖掘区域特色、发力民俗风情、打造形象标识,非文旅强市的小城市也能蹭上这一波流量红利,让更多的城市能在这一波流量中实现“破圈”“出圈”“建圈”。比如山东烟台就针对韩国游客推出“两天一晚周末游”专项产品,势必牢牢圈住“特种兵”的工作党。

中国的形象要“传得广”。一直以来,讲述中国故事主角在官方和国内民间的出海上,但往往这些视频在海外平台容易被贴上“自吹自擂”、虚假宣传的标签。而随着海外博主记录中国的视频风靡国外社交媒体,呈现出的更多维度、立体式的中国形象,正在对冲以反华叙事为主的国际舆论环境。因此,借助这一波东风,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更多文旅资源,鼓励更多的旅游博主发出更多元化的声音,不失为一条新的开辟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路径。

图源:哔哩哔哩截图

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国的大门始终敞开,我们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能“种草”中国,看见更加真实的中国,讲述更具魅力的中国故事。而在隆冬时分,试问外国朋友们:“晚来天欲雪,能来中国饮一杯无?”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周五下班去中国”何以风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