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看强城未来发展的“空间密码”

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看强城未来发展的“空间密码”

温州网 2025-02-27 09:07:59

市域铁路S1线沿线TOD概念写字楼。刘伟 林婷玮 摄

温州网讯  最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批前公示引起广泛关注,一幅总里程约499公里、覆盖全域的“九线联动”轨交蓝图跃然纸上。虽然这还只是一张规划图,到实施还需大量且长期的工作要做,但这张轨交网规划图的出炉,不仅承载着千万市民的出行期待,更将成为推动温州强城建设、重构城市空间格局的强劲引擎。从滨海到山区,从产业高地到创新中枢,透过轨道交通的规划走向,可以窥探温州强城未来发展的“空间密码”。

产业+新城 九线联动撑起强城内核

根据公示内容,此次重点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涵盖温州市域,远期规划年限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旨在统筹各层次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和一体衔接,打造四网融合、覆盖充分、内畅外通的温州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实现3个“1小时交通圈”,即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和南部副中心1小时通勤圈。

此次轨道交通规划分为不同层次:市域铁路,服务都市区东西沿瓯江、南北沿海、都市区主副中心之间的中长距离快速交通出行需求,兼顾主、副中心内部通勤出行需求。城轨快线,服务中心城区核心城区中部与东部之间,及核心城区与主要辅城之间快速交通出行需求,兼顾沿途通勤出行需求;城轨普线,服务中心城区核心城区和主要辅城内部、南部副中心内部以及与临近区域之间通勤出行需求。

透过轨交线网的走向,可以清晰触摸温州强城布局的强劲脉搏,精准落笔“五城三园”战略要地。比如,南北走向的1号线为城轨普线,起于永嘉上塘,终至瑞安鲍田,贯穿瓯江两岸,直指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涉及瓯江新城、千年斗城、科教智城等重点区块;2号线为城轨普线,起于鹿城仰义,终于龙湾滨海,架起城市东西方向,从主城西部出发,沿瓯江沿线串联起西部时尚城、滨江商务区、浙南科技城、温州国际机场空港新区等,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滨江线;3号线由南至北犹如金线穿珠,将温州南站、瓯江新城、国际未来科技岛等城市新地标与核心区紧密缝合,横跨瓯海区、鹿城区和乐清市;5号线从西向的藤桥轻工业园区出发,深入主城传统产业带,串起浙南科技城、浙南产业集聚区等创新策源地,打开产城融合新界面;6号线则围绕主城区瓯江两岸、千年斗城、生态园等重点区块形成环线,沿着鹿城区、瓯海区、永嘉县的重点板块圈成“黄金内环”……随着“轨交+产业”“轨交+新城”的融合发展,未来温州将以纵横交错的轨交网络支撑起中心城区发展的内核。

串起沿线生长带 实现全域“1小时交通圈”

“每天从S2线再转S1线,半个多小时就能轻松到温州市区惠民路附近上班,非常方便,而住在市区近郊的同事开车有时候难免会碰到堵车,路上通勤时间还比我久。”家住瑞安城区的刘先生工作日每天乘坐市域铁路往返两地,早已成了习惯。

继S1线贯通后,市域铁路S2线也于2023年8月开通初期运营,线路全长约63.32公里,北起乐清市城东街道清东路站,南抵瑞安市东山街道东山站,贯穿乐清城区、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湾新区和瑞安城区。两条线路有效串联我市东西、南北区域,成为城市交通“大动脉”,不仅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改变了市民出行方式和生活,也为沿途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市铁投集团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温州轨道交通S1、S2线客运总量已突破3200万人次,客运总量比2023年增长了48.6%,其中S2线对整体客流量的带动作用明显。

与此同时,作为温州市域铁路骨干线网规划的最后一条线路,S3线一期工程也在加快建设中。项目起于瓯海梧田站,终于瑞安飞云站,线路全长33.2公里,预计于2027年10月开通初期运营。建成后将与S1、S2线共同形成市域铁路骨干网,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助力温州打造内畅外快“一小时交通圈”。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版图不断扩大,一个个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依托的集商业、文化、生活等为一体的TOD新型社区也在加速崛起。如S1线的惠民站周边,就聚集着保利天悦、1924商业街、印象城MEGA、万科翡翠天地等商住项目,形成了现代化商务地标;奥体中心站拥有温州奥体中心、万达广场综合体等大型场馆和商业体;在S1和S2线交汇的温州机场站,将依托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温州东部新城,规划建设TOD空铁枢纽区“温州智眼”。另外,S3线丽岙车辆段建成后的上盖项目将被打造成集住宅、商务办公、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服务市民居住、休闲、娱乐的区域新坐标。

今后,随着规划中的城轨线路持续布局,不仅是通勤效率的改变和“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轨道站点周边1公里半径也将成为城市生长的黄金地带。这张轨交长龙织就的网络将牵引着城市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推动温州从“滨江时代”迈向“湾区时代”,在轨道延伸处,一个个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都市圈正在加速生长。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看强城未来发展的“空间密码”

记者 笑银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