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南戏故里”以城市之力托举新舞台

“南戏故里”以城市之力托举新舞台

温州日报 2025-05-11 08:52:12

  “戏从温州来”2025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杭州专场演出现场。 陈翔 苏巧将 摄

  温州网讯 “起猛了,看见机器人唱戏了,哈哈哈哈!”抖音上一段视频,分享了“戏从温州来”2025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杭州系列活动在浙江大学分享会上的场景——身着戏服的机器人模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方汝将表演南戏,逗得很多人举起手机。

  5月9日至14日,一年一会的“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活动,由名家、名角、名团携好戏共聚杭城。自2023年启动以来,这一巡演每年以新方式、新载体、新面貌走进不同的城市。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到川渝地区,从中国到法国……温州不断以城市之力为南戏“搭台”,托举900多岁的“中国戏曲活化石”重回大众视野。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南戏,这个曾让很多人陌生的文化名词,正循着历史之声登上新舞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一场溯源之约

  机器人模仿念白唱腔身段,提线木偶“对台”采茶舞曲,孩子们童趣演绎《卖水》……昨晚的南戏经典走进杭州专场演出中,这些“古戏新演”在网上火热传开,推动古老戏曲触探“流量密码”,跨越赛博边界。

  创新并非脱离根本,而要根植传统的沃土。新形态下的追根溯源,正是温州打造“戏从温州来”文化品牌的一大初衷。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南戏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艺术,形成于两宋之交的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温州九山书会编撰的《张协状元》被《永乐大典》收录,是“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

  南戏掀开了“千年商港”的繁华一角。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温州在宋代已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商贸繁荣推动了市井文化发展。市肆中商贾买卖、百工技艺、娱乐表演十分热闹,南戏也在此后达到鼎盛。观看“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和传奇之祖《琵琶记》,成为时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戏保护传承和发展繁荣工作,着力打造“戏从温州来”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南戏九百年风雅从典籍的吉光片羽中“活过来”。

  一种出圈之旅

  “越剧《新龙门客栈》让陈丽君爆火出圈,成为我接触戏曲的机缘,兴趣促使我又看了温州的《凤冠》等四部越剧。”昨天开演前夕,来自苏北的大四学生王安娜分享了对南戏“出圈”的感受。

  优秀传统文化要被更多人“看见”,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戏从温州来”的史实与认知停留在学术圈,没有走进广大群众的视野。“南戏故里”品牌能否真正打响,需要温州用好资源、谋划布局一台“出圈大戏”。

  从2023年在温州“九山书会”录制的央视总台《2023春节戏曲晚会》破圈热播开始,温州实施一揽子创新政策和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南戏新编工程,激励温州戏曲出新戏、唱新声、冒新人,大力推动古老南戏在当今舞台上“出圈”“出海”。

  方汝将对此记忆犹新。去年《张协状元》在法国巴黎演出,“我们光谢幕就谢了五次,巴黎观众都不肯离场。”这场南戏的跨海对话,正是“戏从温州来”探寻海外传播文化共鸣的一种方式。南戏本身,也成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桥梁。

  此次在杭演出,新版越剧《琵琶记》带来“四大南戏”的古韵新声,是南戏活态传承的一个缩影。今年,温州围绕戏曲攀峰计划,还推出了“戏从温州来”五个标志性项目,分别是温州新杂剧《问南戏》、跨界融合剧《寻音·南戏》、纪录片《戏从温州来》、专著《琵琶记-南戏文献全编》以及美术展《宋韵南戏-中国画创作研究展》。

  一条接力之路

  昨天的演出前夕,温州市越剧院院长黄燕舞,在微信上分享了手把手指导《凤冠》主演、青年演员朱泺如的视频记录。画面背景里,一根条幅写着“出人出戏出精品”。

  近年来,乘着“戏从温州来”文化周的东风,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戏曲学院、香港西九文化区之戏曲中心等达成合作,赋能戏曲优秀人才培育。温州市越剧院、永嘉昆剧团、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等各大院团接续涌现出青年演员和艺术家。

  对戏曲来说,摆脱“老气横秋”刻板印象,捷径就是携手年轻人。既需要更多年轻创作者,也需要更多年轻观众。

  “做好代际传承,延续好戏脉,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戏曲,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级编剧张思聪在昨晚的分享会上说。他参与改编的越剧《荆钗记》仅温州越剧院就演出1300多场,很受观众欢迎,其中就有不少年轻人。

  这次“戏从温州来”活动中,也有很多年轻的身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丽梅是一位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者,昨晚她专门带来了多位学生共同观演、研究瓯剧。在杭温州人郑先生也是一位青年“戏迷”,他感叹:“家乡的戏曲演员出了很多青年人才,有的年纪轻轻就拿到梅花奖。温州戏曲后继有人,这让我非常自豪。”

  有人演、有人看、有人研,“戏从温州来”演绎的不仅是南戏新生的故事,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哲学:多方搭台,让优秀传统文化被大众看见。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南戏故里”以城市之力托举新舞台

  被看见,才能活在当下

  记者:姜巽林 郑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