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浙江在线01月29日讯“这个星期坐了四次出租车,碰到的驾驶员都是温州本地人。”
家住市区欧洲城的市民王女士觉得有点奇怪。
“招了很久也没有合适的外地司机,要自己上阵开出租车了。”
拥有一辆出租车的市民陈先生最近有点烦恼。
烦恼的不止陈先生一个人。为找到驾驶员,一些车主还在出租车上贴出“急招出租车驾驶员”的广告(本报1月16日A6版报道《春节临近的哥抢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元旦后,越来越多讲着一口温州话的本地的哥重出江湖,开起了出租车,而出租车介绍所的生意却门可罗雀。说起原因,市民众说纷纭,既与“二多”有关——出租车数量有所增多、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也与“二少”有关——市民打的少了、整体经济不景气,更与市民的出行习惯改变有一定关系。
的哥:车主自己上阵,腰酸背痛
市民李先生是一辆出租车的车主,昨天是他亲自上阵开出租车的第四天,他告诉记者,“原来的驾驶员回老家了,一时招不到人,只好自己开。我很久不开了,一个白班开下来觉得腰酸背痛,赚个一百我就把车交给晚班的驾驶员了。”像李先生一样的车主,最近已不是个例。而越来越多的本地的哥也开始重新握上了出租车的方向盘,今年43岁的郑先生已经开了差不多十天了,他感慨地说,有的乘客听见他会说温州话都惊讶地问东问西。
已经在温州开了五年出租车的河南籍驾驶员李师傅告诉记者,前几年在温州开出租车,赚得比别的城市多,生意比较好,月收入能在五千元以上,所以有许多安徽、湖北、河南的驾驶员来温州,再辛苦一个月干下来总是能存下一些钱的。可去年以来,收入开始有所减少。李师傅以自己为例,他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出车,一直开到下午四点交班,一个月大概能赚到三千元。“一个月三千元,跟在其他城市赚的差不多,甚至没比在老家赚得高多少,那何必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还不如回老家找份工呢。”李师傅说自己身边有好几个老乡,元旦前后就回家了,有的说年后再过来看看,有的干脆就不再回来了。
安徽籍驾驶员程师傅还说了件担心的事:“元旦后新交规出台,处罚严厉,我们出租车整天在街上跑,一不小心违规的话,赚的钱还不够罚的。”
中介:半个月做两单,门可罗雀
在市区出租车介绍所一条街——市区龟湖路上的出租车中介,也很明显地感到了凉意,记者在这条街上看到,十几家介绍所中有两三家没有营业,开着门做生意的介绍所也门可罗雀。
“这半个月,我才介绍了两单生意,介绍费拿了不到200元,连吃饭钱都没赚回来。”一家出租车介绍所的黄女士拉着记者吐苦水说,她的出租车介绍所已经开了十几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冷清的行情。黄女士说,这里的介绍所主要是给外地驾驶员和出租车车主牵线搭桥,这一个多月来,不少外地的哥提前回家了,上门来找车开的新的哥却几乎没有。而2011年时,她平均每天可以介绍成功一两个单。
“的哥大概是在去年9月后慢慢少的。元旦后新交规严厉的扣分政策又‘吓跑’了一批。”另一家介绍所的老板回忆起2003年非典时期的情况,“那时候的生意也没现在这么淡。”
市民:有公共自行车,还有代驾
为什么会出现外地的哥纷纷回家,本地的哥重出江湖的现象?在出租车行业做了十几年、目前承包着18辆出租车的市民洪先生认为,这种情况与市区出租车数量有所增多、私家车拥有量增加有关系,从大的层面来讲,是整体经济不景气的一个表现,而从小的方面讲,“温州人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每个人的乘车习惯这几年都变了很多。”
说到市民乘车习惯的改变,不能不说到公共自行车,从其居高不下的利用率就能看出这一项服务带来的便民影响。市民王女士说,她原来每个月的车费支出都在300元以上,现在用公共自行车借车卡,交通费省多了。
以往开晚班的出租车司机常会选择在酒店、KTV门口候客,可去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导致市民聚餐支出明显减少,酒店生意变差了不少。出租车驾驶员吴师傅告诉记者,他是2010年开始开夜班出租车的,勤快点,月收入都在六千元以上。可去年下半年开始,月收入减少到四千元左右,“现在晚上有时候空车开十几公里,也拉不到一个客人。”他认为,主要还是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市民外出消费频率有所减少。另外,不少市民即使晚上出去应酬喝酒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只能坐出租车回家,代驾服务的兴起和普及,说明了市民对代驾的认可和接受。市民白先生说,他现在去酒店吃饭,喝了酒就叫代驾,如果坐出租车,隔天还得回来取车,反而麻烦了。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重出江湖 驾驶员 介绍所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