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处处唱响“温州之恋”

2014年01月12日 08:29:57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行业协会商会伴随“温州模式”而生、驱动“温州模式”而行,从而造就了温州人“商行天下”的特有局面,彰显了温州人勇于探索、敢闯敢拼的首创精神。——题记

   (一)“形”的变迁

  数九寒天,路上行人匆匆。古城西安市区朱宏路53号,温商激情荡漾。

  2013年12月20日,首个温州会馆在这里开馆。全国各地50余家异地温州商会负责人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在一座大楼顶部,“温州会馆”大红金字招牌雄视车水马龙的古都大街,格外显眼。在一楼近千平方米的展示大厅,十余件温州老一代人用过的谋生工具——弹棉花机、货郎担子等,正无声地“讲述”温商大军闯荡市场的创业历程。

  这个温州会馆由西安温州商会建设而成。作为西安温州商会的现任会长,在外打拼30年的苍南人吴联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在外温州人的坚实港湾,也是弘扬温商精神的金字招牌……”

  会馆功能主要包括商会(联络处)办公地点、信息服务中心、招商引资平台、温州文化展示中心、商会会员服务阵地、金融服务平台等,俨然是个“小温州”。就拿招商引资平台功能来说,一楼展示厅有一个显示屏,温州全市各地的招商引资项目输入电脑系统之后,都可供参观者在显示屏上查阅。

  “相对于商会而言,会馆更具恒久性和显现性,是温商精神在这座城市的代言者和展示窗口;有会馆做‘靠山’,会员企业把客户带到这里洽谈生意,对方会更信任;在外温二代、三代多到温州会馆,才不会忘记自己来自哪里……”种种美好的愿景,都成了吴联配决定发动商会建设温州会馆的初衷。

  西安商会是温州会馆建设的第一个“吃螃蟹”者。由于没有先例借鉴,建设会馆一直是摸着石子过河。“我们不知开了多少回会长会议商议资金筹集、馆址确定、装修方案和会馆标识设计等;单单收集展厅里的那十多件旧工具就跑遍了温州各地;市经合办也先后8次来人指导建设工作。”

  经过前后约10个月的不断“折腾”,终于迎来了首家温州会馆开馆的盛典。

  温州会馆是新时期异地温州商会发展的创新做法,根据市政府的指导思想,全国各地正式成立并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异地温州商会均纳入“温州会馆”建设发展规划。副省级以上城市和区位优势比较突出的50个温州商会先行先试,3年内力争完成40家。其他有条件的商会也要同步推进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全国各地温州会馆统一悬挂“温州会馆”徽标。

  延续20余年的温州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的传统模式,从西安开始上演平台之“形”的巨大变迁。

   (二)“路”的跨越

  按首创的年轮排序,西安朱宏路,只是温州民间行业协会商会从无到有、从本地到异地、从传统到创新过程所跨越之“路”的第三条。

  第一条路,当属温州市区仓后街。

  温州许多改革成果都源于底层创新和群众的自主自发创造。1988年,温州人在市区仓后街创立了温州最早的三家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组织——10月15日成立的温州市三资企业联谊会、11月28日成立的温州市食品工商同业公会和百货针纺同业公会。

  而因离市场最近,民间协会商会组织最“懂”民营企业之心,更能“贴心”地为温商抢抓市场机遇效力,也给了温商“抱团”打拼提供平台,当然广受民营企业欢迎。

  偶然抑或必然,仓后街成了孵化温州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的摇篮,一大批协会商会以这里为发源地。如今,隐身温州闹市区的仓后街,依然“驻扎”着如市服装商会、省眼镜行业协会、市合成革商会等一批社会组织。

  第二条路,则是云南昆明市西昌路。

  仓后街点燃了“星星之火”,时隔7年之后,西昌路开启了商会“燎原”全国的序幕。

  1995年8月28日,一帮操着温州口音的人在当时的西昌路26号奔忙着。门口的大红条幅告诉人们,昆明市温州总商会当天在这里落成。这是温商在全国开创的首家异地商会。

  缔造这个“首家”的是金锦胜——昆明市温州总商会首任会长。如今退休在乐清老家颐养天年的他,依然保存着1995年昆明市民政局《关于同意昆明市温州总商会成立登记的批复》等历史档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云南经商创业的温州人据不完全统计有十万之多,仅在昆明就有两三万人,大部分经营个体户,因为零零散散、缺少联系,大家在当地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甚至受到排挤,所以大家渴望有个撑腰的组织,一个彼此联系沟通乡情的平台,一个维护自身权利的机构。”金锦胜说。

  这一想法引起在滇温州商人的共鸣,也得到了我市有关部门领导的赞赏和支持。于是,当地温商决定,由金锦胜等几位有号召力的温州人牵头筹建温州商会。

  同样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筹备工作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当时最大的困难则是突破体制束缚,因为当时的社团登记条例明确规定,不宜成立异地商会和同乡会性质的民间社团。不过,筹备组成员一方面向温州市政府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一次次到云南省政府和昆明市政府争取支持,终于被“破格”批准成立商会。

  “自从有了商会作坚强后盾,我们不管到哪里考察投资,都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给予热情接待,同时在云南的温商遇到什么困难,也能通过商会组织有效解决。”

  就这样,从仓后街到西昌路,再到朱宏路,每跨越一步,都成就一个传奇。

   (三)“心”的回归

  弹指一挥25年,如今温州人的协会商会遍布天下。

  据统计,由市工商联负责业务指导的本地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已达98家,另外,在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成立的异地温州商会总数更多达250余家。

  这些民间社会组织如今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广阔的延伸——肩负弘扬温商精神、振兴温州经济的重大使命。

  温商是温州的第一资源。市委提出,要把推动实体经济和温商“两大回归”作为赶超发展的着力点,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为此,各地温州商会纷纷响应。

  去年9月5日,一辆苏州牌照的51座大巴车在市区穿城而过,驶入了瓯海南湖地块。从车上下来的是40多位苏州市温州商会的温商代表。他们此次组团包车回温专程考察投资项目。

  带队的苏州市温州商会会长李坚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儿女,哪个在外漂泊的温商不留恋故乡?在温州掀起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投资商机日益增加,商会正积极发动会员回乡投资。他说,2013年至2015年,苏州市温州商会组织会员回乡累计投资将达到300亿元。

  去年12月3日,新疆温州商会组团回乡,考察了鹿城、平阳、苍南和瑞安四地投资项目;就在日前,昆明市温州总商会也重返故土洽谈投资事宜……

  如果说“形”的变化、“路”的跨越,都是为了走出去,那么这一次次返乡考察行动,则更多折射出异地温州商会和天下温商“心”的回归。

  正如广州温州商会会歌《温州之恋》所唱的:“温州之恋恋得不休不眠,千百次回首都是你青春的容颜,温州之恋恋得荡气回肠,高飞的雁群把人字延伸到永远。”从仓后街走出去的温商民间社会组织,正以当初助推温商闯荡市场的气魄,圆天下温商心中的那份“温州情结”。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 林乃鹏 林明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