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上千大学生“被”办市民卡 一张最高提成38元
核心提示:
浙江在线01月27日讯“没有提供过身份证,也没有填写过申请表,我怎么就被办理了市民卡呢?”日前,温州市民周小姐向“党报热线”88869996反映,自己就读温州大学期间,在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某银行塘下支行办理了市民卡,而且类似遭遇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不但没拿到卡,甚至很多人至今还蒙在鼓里。
市民投诉:
众多学生遭遇“被”办卡
周小姐去年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毕业,之后进入某国企任职。不久前,单位需要办理市民卡,但她去申请办理时却被告知,2011年时就已办过市民卡,无法重复办理。
一头雾水的周小姐特意来到市民卡中心咨询。工作人员查看后告诉她,为她办卡的是某银行塘下支行,“我一直在温州市区生活学习,不太可能跑到塘下办卡。”周小姐感到更加奇怪了。而市民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周小姐已经办过市民卡,要更换银行申办,只能先注销之前已办理过的卡,再申请新的市民卡。
“被办了卡也就算了,为什么不发下来用呢?否则也不会造成这样的麻烦。”周小姐十分郁闷。
同学聚会时,周小姐说起这事,结果发现她不是唯一一个“被”办卡的人,不少人都有同样遭遇。一些还蒙在鼓里的同学回去一查询,反馈回来的情况完全一样——都曾被办理过市民卡,无一例外地没有拿到卡。
根据周小姐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抽样采访了几十名温大瓯江学院2009届毕业生,发现“被”办卡的人,涉及该届英语、汉语言文学、广告、法学、商务、土木工程建设等专业,粗略估计,涉及的学生数以千计。
而且,绝大部分受访的学生都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填写过申请表,也没有提供过身份证。
银行业务员:
没对申领材料一一核实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联系上2011年为周小姐等人办卡的经办人——某银行塘下支行的业务员林先生。他承认,当时确实在温大瓯江学院内开展过办理市民卡的业务,“当时市民卡刚推出不久,多家银行都在‘抢地盘’,学校自然是不能放弃的阵地。”他回忆,那一年在温大瓯江学院,仅他一人经手办理的市民卡就多达几千张。“我代表银行主动找上门去,和学生会的同学联系,由他们负责动员学生们办卡,我给他们一些活动经费或提成。”
然而,按照市民卡申领程序,无论是代办还是本人办理,均需本人填写《温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申请表》,提出书面申请。对外地居住人员、年纪较大且行动不方便的退休人员、未成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可委托他人代办,但需经本人同意,并按规定填写《申请表》,除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外,还需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注明申领人的关系。
周小姐疑惑,为何这么多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了卡,且没有拿到卡?记者就此询问林先生,他说,银行对办卡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必须由本人提供所需资料并签字。但当时由于他经办的资料数量太过庞大,对每份资料和签名都进行核实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林先生表示,当时办出的卡大部分都交由经办学生发放,只有少部分留在他手上,“我曾想过注销这些卡,但又怕同学来认领。”
至于为什么学生没拿到卡,林先生表示不知情。他表示,没拿到卡的学生,现在只能进行注销。
办卡“中介”:
办一张最高提成38元
为学生办市民卡究竟是学校官方行为还是个别学生的私下操作?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温大瓯江学院团委书记张朝晖。张朝晖表示,在2011年,学院官方层面从未组织过学生统一办理市民卡。
当时在瓯江学院学生会任干部的小孔则表示,当时学院里确实出现过办理市民卡的团队,“作为一种学生兼职活动存在,且这样的团队不止一支。”
2009级学生小计就是其中一支办卡团队的“领队”。他告诉记者,曾组织过几位同学在校园内开展过办理市民卡业务,每办理一张卡,他的团队就能拿到最高38元的提成。他当时在学生会任职,与银行业务人员接触时,经常被误认为是代表学生会牵线的,实际上这纯粹只是他个人行为。
小计对记者说,有了学生会的平台,确实会给办卡工作带来便利。他的团队在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就办理了近400张卡,“后来我觉得太乱,就不做了。”
对于学生不知情的现象,小计表示,要想大批量获得学生个人资料必须通过院办,“没有哪个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和胆量。”但同时,他也承认,因为参与的团队太多,“不免会出现鱼龙混杂、违规办卡的现象。”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