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塑《雁荡秋色》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4年02月18日 07:50:10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昨天,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收到来自北京的喜讯,由温州市政府赠送、该校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共同创作完成的大型瓯塑壁画《雁荡秋色》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雁荡秋色》创作手法新颖,构图虚实结合,合掌峰气势雄伟,色彩搭配引人注目。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何国福现场对该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左侧墙面展示着瓯塑壁画《雁荡秋色》,以黄红两种暖色为主色调,使整个画面有洒满阳光感觉,整个房间呈现出祥和的氛围。”浙工贸党委书记何向荣指着完工时拍摄的该幅作品照片介绍说。记者看到,画面视觉焦点雁荡合掌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远处重峦叠嶂,视野广阔深远,观音洞、北斗洞、犀牛望月、大龙湫、小龙湫、展旗峰、天柱峰等雁荡美景尽收眼底。一只只翱翔在山峰间的老鹰,更为这幅风景画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情趣。

  去年3月,浙工贸接到省里通知,要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创作一幅瓯塑壁画,随即该校派人赶赴北京实地了解浙江厅整体装饰布局情况,学校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瓯塑艺术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郑央凡用了一个月时间,创作了十个设计稿,题材有雁荡山、江心屿、南湖红船、钱江春潮等省内知名景点。最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亲自从设计稿中选出《钱江春潮》和《雁荡秋色》,“他们认为瓯塑是温州的,就应该体现温州的景色,而画面焦点合掌峰寓意团结向上,最终敲定《雁荡秋色》。”

  “去雁荡山现场采风完善设计稿后,去年5月份开始制作,11月底赴北京开始安装,根据现场灯光再次润色调整,今年1月中旬完工。”这幅瓯塑壁画由6块瓯塑板块拼接而成,由郑央凡带领师生团队10余人,耗时10个多月创作完成。

  瓯塑俗称油泥塑,是温州市独有的传统工艺,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东方立体油画”、“彩色浮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目前,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内集结了省内工艺美术品中的精品之作,“三雕”作品齐备,唯独缺少“瓯塑”。因此,去年浙江厅开始新一轮装修时,省政府决定用瓯塑来丰富浙江厅空间的整体色彩。

  专访

  作品要好看,但又不能太抢眼这个度是最难把握的

  ——浙工贸瓯塑创作团队讲述背后的故事

  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绝大部分精品都是国内艺术界大师个人作品,以高校名义创作的作品十分罕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是如何拿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入场券”的呢?为此,本报采访了浙工贸瓯塑创作团队有关负责人。

  问:为何这次省里会邀请浙工贸师生团队创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瓯塑壁画?

  答:瓯塑具有色彩明快、富有立体感、可塑性强、细腻坚韧、不易剥蚀、经久耐用的优点,外加贴金、镶银装饰,使作品典雅古朴,绚丽多彩。在我省一些对外交流活动中,由浙工贸师生团队创作的瓯塑作品经常被作为礼物馈赠外国友人,受到各界好评。而去年浙江厅在装修以前,整体色彩比较柔和,稍显沉闷,所以希望以瓯塑明快的色彩来丰富浙江厅整个空间视觉。

  问: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最困难的是什么?

  答: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要求我们创作的作品要好看,但又不能太抢眼,要与浙江厅的整个装饰风格氛围相协调。这种度的把握是最难的。所以在制作前创作团队先考察了浙江厅等几个厅的装饰情况,同时也去雁荡山采风完善设计图稿。在具体制作中,融合了国画、油画、雕塑和摄影艺术手法。比如远山采用国画艺术手法,天空、云雾等整个画面色彩采用油画的技法,两者相互衬托,使得画面空间感更强、更深邃,也更写意。画面视觉中心的合掌峰等近处山体采用写实的雕刻表现手法,凸显大气豪放的山势,蕴含团结向上、壮志凌云的美好寓意,近处的植物则采用了摄影的手法去制作调色。多种艺术技法的融合使得画面呈现出更多风格。

  为了让整个壁画与整个浙江厅相融合,后期又根据现场空间、灯光和视觉等实际情况,花了1个多月时间安装拼接填缝润色。仅仅调色就花了3天时间。原先在温州制作好的6块瓯塑板块,在现场灯光映衬下偏红,为此现场调色,采用亮黄让画面与整个空间装饰更和谐。根据画面需要,在现场和酒店我们还制作了许多瓯塑树枝、树叶等配件,完善画面视觉效果。

  问:以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艺术精品的都是国内大师级的人物,你们作为一个高校师生团队,在制作过程中北京人民大会堂有给予特别关注吗?

  答:从我们团队进场安装开始,北京人民大会堂有关负责人就经常到浙江厅来了解我们的施工情况,一般每周至少来两次,其中不少人都去过雁荡山,手拿我们提交的设计效果图,一一比对雁荡山的各处风景点,并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当我们完工时,他们说,比效果图更好看,纷纷站在这幅作品前合影留念。

  问:这次历时近1年的创作经历,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吗?

  答:在传承瓯塑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融合油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技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大舞台展示瓯塑的魅力。整个创作过程不仅提高了工艺美术师个人技艺,同时通过近1年的长期创作,带领大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学习瓯塑技法方面提升更快,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去年暑假两个多月时间,师生团队几乎是每天泡在工作室,学生这样激励自己:北京人民大会堂瓯塑壁画“有一片树叶是我做的”。

  >>>相关链接

  那些入选人民大会堂的瓯塑

  1959年首次触电作品《和平之春》

  创作者:谢香如创作时间:1959年

  陈列位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创作背景: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成为北京十大建筑。浙江厅内急需一些能代表浙江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同年,从事瓯塑工艺近半个世纪的瓯塑大师谢香如率先把矿物质颜料直接调入油泥,使原本色彩单一的油泥变得五颜六色。色彩丰富的瓯塑因此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青睐。谢香如创作的插屏《和平之春》入选浙江厅,展示于玄关处。

  1979年二次结缘作品《西湖天下景》(写实版)

  创作者:周锦云 创作时间:1979年

  规格:1800cm×500cm

  陈列位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创作背景:历经二十年,浙江厅的各项陈列略显陈旧,面临第一次改造。1979年,年仅29岁的周锦云和几位年轻艺术家再次进驻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西湖天下景》,历时100天左右完成。原中国美院艺术系主任邓白教授评价《西湖天下景》为“有史以来把西湖全景搬上画面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作品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1985年宁夏邀画作品《杞子丰收》

  创作者:周锦云 创作时间:1985年

  规格:1100cm×450cm

  陈列位置: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

  创作背景:浙江厅完成第一次改造后,不少兄弟省份前来参观。宁夏回族自治区方面对主题壁画《西湖天下景》尤为欣赏,特邀周锦云及其团队,制作《杞子丰收》,悬挂于宁夏厅。

  1995年三入浙江厅作品《西湖天下景》(现代版)

  创作者:周锦云 创作时间:1995年

  规格:1800cm×500cm

  陈列位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创作背景: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省厅再次改造,省政府决定继续由周锦云设计并创作新的“西湖天下景”主题壁画,同时还由他主持了整个浙江厅的装饰改造工作,整体展示吴越文化之美。新的《西湖天下景》融入大量中国画、装饰画的元素,较前作更具现代风格,作品陈列至2004年。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 周大正 刘天瑶 |编辑: 林振将|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