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自发出钱出力自治“门前水”
核心提示:这种民间自发的治水行为,以治好家门口、村口的“母亲河”为着力点,在温州市铺开了全域治水的“美丽浙南水乡”新画卷。
温州网讯 “过去出钱修路,现在出钱治水,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在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村,64岁的村民钟其宽得知村里筹资建水塘以保上千亩农田灌溉,带头捐出了10万元。有人自发捐资、有人拿出治水“金点子”、有人牵头建立公益环保组织……这种民间自发的治水行为,以治好家门口、村口的“母亲河”为着力点,在温州市铺开了全域治水的“美丽浙南水乡”新画卷。
几乎每个温州人,都有着关于“母亲河”的美丽记忆。浙江八大水系中的瓯江、飞云江、鳌江,哺育着我市近900万人。然而,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工业化进程和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母亲河”变混、变黑、变臭。许多温州人感慨,以往介绍家乡,都说山水秀美、河网交错、鱼米之乡,可现在不少河道却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水质黑臭。痛定思痛,在政府部门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之际,我市民间迸发出“全民治水”的热情。
治水需“粮草先行”。今年以来,仅文成县各村居自发捐资的治水金额就达800多万元,还有不少在外华侨打来电话愿为家乡治水出钱。市温瑞塘河环境与文化促进会还专门成立了保护母亲河发展基金筹备委员会,由上海工商联温州商会捐赠了第一笔500万元的民间基金。永嘉商人黄东海还捐款3000万元,成立“美丽家园”基金专门用于家乡治水。经初步统计,截至3月6日,全市已募集到位“五水共治”社会捐款2.84亿元。
在平阳县水头镇占江村,村民不仅自发集资近百万元启动浦底河一期整治工程,还为土地征用、监工等设立了村民监督团。村委会主任金福准说,以前河水臭得本村人都不愿意走近,在村民参与下,家门口的浦底河经清淤疏浚、截污纳管、驳坎绿化后一派整洁。与之相似,目前我市已诞生了“五水共治”公益联盟、企业家“河段长”等民间治水新机制。其中,本月刚成立的鹿城区“五水共治”公益联盟,就对南汇街道牛桥底河进行诊断,开出了第一副治水“药方”,并与社区合作实施“微治水”公益项目。
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民间“治水人”正在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在瑞安塘下,由企业家牵头组建的环境保护协会,已在当地举办30多场各类环保主题宣传活动、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等,受众达1.5万余人次。协会成立仅半年就吸收了5000多名会员,并启动了韩田大河、海安南门湫、锦阳河等数条河道的清淤工程。由平阳小伙白洪鲍牵头组建的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推出了问水、走水、品水、治水“四位一体”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已在龙湾永兴、平阳萧江、苍南龙港、鹿城鞋都等地的多条污染河道开展民间治水活动。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在民间治水的同时,我市已启动“五水共治”千亿工程,计划投资千亿元以上,重点实施污染源治理、防洪保安、河网综合整治、亿方引水、河口治理开发、水源地保护、水乡文化提升等七大工程。按照远期规划,到2020年底,全市水污染将得到根本遏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安全得到有效加强,水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切实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到2030年底,我市将全面建成独具温州地域特色和文化风采、人水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美丽浙南水乡。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