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沈克谈温州治水:山清水秀待有时

2014年04月11日 09:47:25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沈克成温州知名文化学者

  我们记忆里的温州,并不是现在这样子。那真是,山清水秀的水乡。

  远古的时候,温州曾是汪洋大海、后来成了沼泽,慢慢成了陆地……水,一直占着很大比例。

  三面都是水,仅有西边是山,这就是温州独有的地理条件。再看温州老城区,北倚瓯江、东面大海、南临会昌湖。这样的地理环境,其他城市很少见。

  温州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

  东瓯古国至温州建城,温州“倚山负江通水”的山水格局已经形成。那时候,城内有湖泊、又称为“潭”,五潭通会昌之水。城内还开了70多条河,先民吃水靠水井,交通靠小船,这就像威尼斯和绍兴。

  会昌湖之所以得名,是为了纪念唐武宗会昌年间,温州刺史韦庸重浚会昌湖、汇三溪之水至帆游与瑞安古塘河相接。另一位治水名人,是南宋淳熙年间的温州知州沈枢,他发动民众整治疏浚温州到瑞安的七铺塘河,将整个温瑞塘河及其东岸改造成温州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

  城市和治水的关系,另一个印证就是信河。现在的信河街,从前是一条南北通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子韩彦直当温州太守,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疏浚,百姓从而称其为“新河”;后来明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来了也治水,从此改名“信河”。

  温州城区靠水连通,温州其他地方亦是如此。乐清有清江水系,瑞安飞云江,平阳鳌江……这些地方基本都是水网密布的水乡,人们依水而居形成人口聚居。

  因为水乡,所以山清水秀;因为水乡,所以人杰地灵。

  短短几十年的城市化快速推进,破坏了山水格局,造成了古城肌理的破碎和历史文脉的断裂,给当代人认识了解温州古城文化内涵带来瓶颈。

  “五水共治”是好事情。时至今日,古城的山水印记亦然明显,治水还有希望,但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我有三点想法:首先,治水必须治山,山清才能水秀;第二,治水,必须要让水活起来;第三,温州本身就是水乡,现在全国城市“千城一面”,我们更值得珍视温州曾经拥有的浙南水乡特色。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金道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