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赛】从户籍制度改革看“中国梦”的实现

来源:温州网作者: 林郁郁 2014-09-18 17:14:28
核心提示:“中国梦”的全面实现,需要作为重要资源的劳动力的支持。进一步取消户籍的差别,或者说户籍背后的利益的差别,必将带来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待我们摸着石头,走过改革的深水区,必将获得更大的红利。那时,便是“中国梦”实现之时。
查看评论

  从今年8月11日起,作为浙江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平阳县将正式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统一转换为“居民户口”。这是我省在国务院7月3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后在户籍制度改革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改革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它带来的是消除城乡户籍背后的巨大福利差距,使得人人享有统一的“国民待遇”。

  对于广大农村人口来说,这一改革,使他们离实现“中国梦”更近了一步。

  我国的户籍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历代的户籍制度都是和田赋、徭役紧密联系在一起,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加强统治者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到了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实行,所有的税收都摊入田亩中,户籍制度才与赋役制度脱离,并放松了对人身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从1951年《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城市中一律实行户口登记,到1955年《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确立了“户警一体”的管理体制,再到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用立法的形式承认了城乡二元户籍模式,直至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颁行,户籍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

  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是利益。户籍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为地造成了城镇和农村的差别。持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人往往会受到不同的对待。国家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根据户籍类型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政策和福利体系,像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等这些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往往向城市倾斜。一个城镇户口,不仅代表城镇居住地,更黏附了农村人口无法享受的大量社会福利。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所带来的成果应当由全国人民共同享有。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共同享有”奠定了基础。“农民”变“居民”后,原有的农民政策红利不变,城乡福利逐步趋于一致,可以跨过户籍限制的门槛,同等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

  此次户籍改革打破了二元制,但是,还未消除区域之间的差别,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山区。户籍限制了人口的自由迁徙,从而也使得劳动力资源流动受阻。虽然人的流动的自由度已经远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所能及的,但依附在户籍上的利益却无法流动。比如大部分省份规定外地学生必须回原籍高考,比如医疗、养老等保障无法跨省份流动。“中国梦”的全面实现,需要作为重要资源的劳动力的支持。进一步取消户籍的差别,或者说户籍背后的利益的差别,必将带来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也许前路漫漫,但不妨用乐观、希望的目光来看待。待我们摸着石头,走过改革的深水区,必将获得更大的红利。那时,便是“中国梦”实现之时。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