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会办大民生 看温州五大改革如何聚沙成塔
核心提示:我们感念中国改革赋予温州的全新机遇,也因此怀揣新的梦想——当好改革试验田,争做中国模范生。
寻路民办教育改革
边破边立彰显革新力量
周一下午,沐浴暖阳,我们来到位于瓯北的翔宇中学。办学不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学校的管理、教学各项工作已经井然有序。这,显然得益于永嘉创新引进了办学经验丰富的翔宇教育集团。政府出资建校园、引入民办学校来办学,这一开创性的模式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誉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标志性事件”。
翔宇中学占地248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90个班级,目前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3100多人。这所学校原为瓯北高级中学,由政府出资4.7亿元,按照省级标准校园建造。完成硬件建设后,当地政府开始思考该如何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最终作出了将瓯北高级中学交给民办学校举办的决定。
2012年11月8日,瓯北高级中学正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也报了名。如今,他回忆着曾有过的“纠结”说:“温州作为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系列配套政策,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最终,翔宇教育集团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2013年1月,永嘉县和翔宇教育集团签约,将校园免费出租给翔宇教育集团3年,并在财政奖补、购买服务、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永嘉县的这一创新举措,无疑打通了教育家办学的路子。”卢志文说,由政府建好校园,民资可以大量节约成本,从而全力投入教学工作。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按‘管评办’分离的模式举办民办教育。由于政府的角色定位清晰、明确,因此,不会认为办好民办教育不是自己的事,而其实和举办公办教育一样重要。”
如果说翔宇中学演绎出一段民办教育创新变革的好戏,那么,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舞台。为配合改革,2011年10月,我市出台民办教育综合改革“1+9”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都提出具体举措,从顶层设计启动系统改革。随后,我市在民办教育领域不断破冰,目前系统文件陆续升级为“1+14”。
在利好政策的激励下,民间资金迅速表现出举办教育的热情。首批10个教育引资项目、总投资达30亿;森马集团捐资3亿元,举办学校;民企中梁地产集团出资2亿元,建设民办学校;新纪元教育集团在平阳建设占地300亩的教育综合体,在瑞安市建设占地200亩的新纪元学校新校区……
国家级试点的光环,于温州是压力也是动力,改革途中需边破边立。为破解分类改革难点,我市出台“民非改企”政策,填补国内政策空白。去年4月18日,温州市越秀学校率全国之先,通过学费收费权质押的方式向银行成功贷款600万元,开了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先河。公办的平阳二中由政府委托民办的浙鳌高中进行管理的“委托办学”,创新了办学模式,进一步激活办学体制。
“在政策突破上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另外,在推进政策落地上各地的不平衡现象也值得注意。”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说。
寻路民政综合改革
社会力量释放全新动力
自2011年我市全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以来,各类社会组织已遍布我市城乡,涉及各个领域。但随着数量和质量的进步,资金不足、场地紧缺等矛盾也日益突出。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鹿城区滨江街道的鹿城区民政局,看看他们想出了什么新“高招”。
虽然鹿城区民政局的办公环境并不算宽裕,但为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他们将原本一楼的接待大厅改造成鹿城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一块区域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的茶歇区和接待区如今已用玻璃墙隔开,面积不大,但门面不少,常驻在此的社会组织已有十余家。
“‘三社’工作是民政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社会自理能力的建设,体现了来自基层的巨大创新力量,应该倍加珍惜爱护。”鹿城区民政局局长陈黎华表示,随着部分职权的下放,区民政部门抛去了冗余的职能,更有精力为社会组织提供帮助。
该中心成立于去年12月26日,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专业运行、项目合作”的模式,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承接运营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非盈利机构的经费和场地,也提供了更好的配套服务。陈黎华表示,他们正计划将区民政局办公楼的二楼也开辟成服务中心场地,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前来入驻。同时还将为他们提供财务代理和培训等服务。
“感觉像有了一个家。”已入驻的温州“和乐”社工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服务中心的建立,解决了办公场所的问题,使他们每年节省40%以上经费。
借着民政综合改革的契机,通过不断尝试和扶持,我市的社会力量建设成效显著。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经市、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已达7147家,备案的基层社会组织达21071个。
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认为,社会力量是民政综合改革的依托点,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力量在一些领域中将接替政府的职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不仅是扶持社会组织的原因,更是扶持的结果。
事实上,社会力量已在诸如养老改革等其他民政综合改革领域也唱起了“主角”。通过出台社会养老“1+5”文件,并用金融“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我市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也走在全国前列。市民政局老龄综合处处长陈光富表示,社会力量已经在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市共有养老机构405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230家;养老床位46190张,其中民办床位33524张。到今年底计划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09家。可以说,我市已初步建立了具有温州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陈光富介绍,下一步我市计划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为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指导,并继续推进养老院的公办民营,“未来还计划建设综合性养老社区,面向以华侨为主体老年群体,不仅能吸引他们的身心回到温州,还能带回他们的人脉和能力,助力温州经济发展。”
五部门一把手共话改革再攻坚
改革,在破冰中不断前行
或从顶层设计入手,自上而下启动系统改革;或靠基层自发创新,从下而上盘活改革全局,温州这方改革的试验田正在争当全国的模范生。昨天,温州“看改革”在线主题对话活动中,我市金融、卫生、农业、教育、民政等五大部门一把手与专家、学者、网友代表等,一同探索五大国家级改革试点在进行中遭遇的瓶颈,和下一步意欲突破阻碍的努力方向。
活动以一场沙画表演拉开序幕,主人公“小明”讲述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串联出温州正在进行的金融综合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民政综合改革、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
瓶颈再突破
“我市的民办教育改革,在按照‘1+14’政策文件的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新的突破。比如,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将民办学校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政策重建,以推进改革。”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率先指出了民办教育遇到的难题。
破旧立新显然不是易事。面临政策壁垒的,还有温州正在进行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局局长王蛟虎在对话现场提到目前土地流转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希望可以在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中,探索出新的形式和新的途径。另外,农村互助会在解决农村资金困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广受农民欢迎,但是农村互助会没有法律地位,接下来我们想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融资——
方法再创新
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谈起民营医院的生存状况,坦言“他们资金压力挺大!”程锦国在现场给大家伙算了一笔账,一般一张医疗床位需投入近100万元进行建设,那么,开办一家100张床位的医院没有1个亿下不来,“这些钱如果全部由投资者用现有的资金投入是很困难的,那么,民营医院如何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从而实现更好地发展呢?《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规定就需要我们的改革来突破了。”
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也提出眼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这几年,融资难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认为,银行需要给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更多的优惠支持,同时,相关部门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也需有所努力。
人才——
创新添动力
“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一看校长二看教师,优质的教师队伍显然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将在人才引进方面深化相关配套政策。”郑建海说。
市民政局局长李爱燕在现场提出了如何实现各部门统筹的问题,“民政事业涉及方方面面,实行改革是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因此,怎么去进行‘统一’是我们的思考。”同时,针对目前温州社工人才缺乏的问题,李爱燕提出这样的思路:“温州现有的社工数量远远落后于杭州等大城市,因此,我们在现阶段通过‘温州版’社工考试来提升社工数量后,接下来将着眼于社工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出席对话活动。据介绍,本次“看改革”在线主题对话活动是年度五大“看系列”主题活动的最后一场,“看系列”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承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协办。据日报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