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志愿者驰援尼泊尔救灾一线 办公桌上入睡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叶锋 2015-05-04 15:27:22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5月1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来自中国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参与搜救。 当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机构、国际组织、志愿者们纷纷在尼泊尔受灾的各个地区展开人道主义救助,度过名副其实的国际劳动节。 新华社发

  温州网讯 “晚上,我们蓝天救援队总结一天工作时,一名队员讲起挖出一对遇难母子遗体,潸然泪下。这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昨晚,乐清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庆伟在电话中,说起他和赵乾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认为灾情严重和温暖感动是他们一天来最深的感受。

  每人自掏腰包2万元前往灾区

  到达当天与队员搬运2.5吨货物

  陈庆伟,乐清人,今年55岁;赵乾是郑州人,今年36岁,两人都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乐清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收到中国蓝天救援总队要求准备参加救援的通知,之后他们向总队报备了10名救援队员。尼泊尔属于高原地区,为避免救援者成“被救者”,总队此次对救援队员的选择要求严格,经过综合考虑,陈庆伟和赵乾入选。

  据陈庆伟透露,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作为国内最大民间救援机构,中国蓝天救援总队已先后派出两批志愿者前往尼泊尔参加震后救援。他们是第三梯队,该梯队共有30人,携带无人机、专用视频探测仪等工具及医疗诊断器材和药品等。这次去尼泊尔参加救援工作,陈庆伟和赵乾都是自掏腰包前往,平均每人费用约2万元。他们携带了生命探测仪、水泥切割刀、净水器等,还有救灾必备的多功能马甲。

  北京时间5月2日下午5时许,他们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向联合国救灾委员会登记备案后,立即投入震后救援工作,搬运一批救灾物资。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和其他蓝天救援队员搬运了2.5吨救灾货物。

  北京时间5月2日晚上,他们向中国蓝天救援总队尼泊尔临时救灾指挥部报到后,参加了指挥部的会议,被分到第二搜救组,执行搜救任务。前晚和昨晚,他们就在临时指挥部的办公室桌上睡觉。

  安置第一台车载式净水设备

  缓解灾区群众对饮用水来源担忧

  “我正和11名来自多地的蓝天救援队员,还有1名美籍华人专家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灾区为一座危房商量排查方案。震区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加上加德满都地区通信网络极不稳定,时常中断,还有震区海拔比较高,地震对房屋破坏相对严重,道路不畅通等问题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昨天上午10时许,陈庆伟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灾区情况。

  陈庆伟说,加德满都依然有大量灾民无处栖身,急需食品和饮用水。对于受灾严重的一些山区城镇,救援和重建进展比加德满都缓慢。目前地震救援工作的重心已经开始向安置民众、治疗伤者以及卫生防疫上转移。为此,他所在的蓝天救援队在加德满都皇宫博物馆广场安置了第一台车载式净水设备,数百名受灾群众受益,缓解了他们因为水污染而对饮用水来源的担忧。接下来,他们还有两台日供千人饮用的大型饮用水设备将投入使用。“当地群众用了我们的这台净水设备后,纷纷竖起大拇指。”陈庆伟感慨,在灾区只要做一点好事,都会被当地受灾群众所敬仰。

  昨天中午,陈庆伟吃了一些压缩饼干,又投入救援工作中。“我们这次到尼泊尔,就带一些便于携带的食物,如压缩饼干等这类‘吃一口就顶饿’的高热量食物,这样行动起来灵活。”

  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各国“勇士”

  竭尽所能全力援救,展现最好的人性美

  昨天上午,赵乾分配到另外一个任务,和多名蓝天救援队员前往纳加阔特地区(距离加德满都32公里,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开展清理消杀等工作。赵乾说,蓝天救援队是我国较早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救援队,他们在加德满都地区已进行了1周的搜救工作,目前共搜寻出近20具遇难者遗体。“一般来说,我们挖掘发现遗体后,先做一个简单的消杀;消杀后用完整的尸袋把遗体包裹好再包扎,包扎好后再消杀一次,再包扎一层后集中移交给当地政府。”

  目前,已有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新加坡、美国等多国派出救援和医疗人员在尼泊尔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身在灾区,救援队员虽然是不同的肤色,讲不同的语言,但是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每一位参与救援的‘勇士’,力量各不相同、贡献也大小不一,但大家竭尽所能全力救援,这正是人性美最好的展现,令人感动!”陈庆伟说,这次救援工作预计为期半个月,主要任务是震区挖掘、清理和协助医疗救护工作。他和赵乾代表乐清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是目前中国蓝天救援系统内唯一一支驰援尼泊尔灾区的浙江团队。

  尼泊尔内政部昨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4月25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造成7056人死亡,14123人受伤。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