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抬轿娶媳妇 文成一对新人举行传统婚礼引轰动
核心提示:
迎亲队伍
媒婆与花轿
温州网文成支站讯 传统婚礼是中国文化精粹之一,婚礼习俗也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孝敬、祝福、吉祥更是成为中国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婚礼习俗的哲学思想。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中式婚礼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大家推崇的都是西式婚礼,新娘乘座的工具也由原来的花轿换成汽车,婚车也从最初的普通小轿车到现在超长的凯迪拉克或宾利、林肯、奔驰、宝马等高档车。每当节假日,我们时常会见到十几辆结婚用的小轿车,浩浩荡荡,鱼贯而行地驶过,场景甚至比上世纪60年代的国宾车队还威风、气派。然而,当大家都在举行千篇一律的西式婚礼的时候,5月27日,是我县玉壶镇桃坑村胡海群和归国华侨郑慧智的新婚之日,这一天,他们却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高头大马、八抬大轿、鸣锣开道……这场喜气洋洋的中式婚礼在百年侨乡引起轰动,引来上千人追逐观看。当天记者也观看了这场古香古色的婚礼。
迎亲队伍
一、迎亲
桃坑村是玉壶镇金星社区辖区内的一个小山村,村庄离玉壶镇中心18公里左右,5月27日早上7点钟,新郎胡海群便身穿红袍,骑着白马,带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抬着花轿前往玉壶镇迎娶他的新娘郑慧智。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婚礼中包括三书、六礼、换庚谱、过文定、哭嫁、迎亲等多道礼仪。“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有句古话,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迎亲,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花轿,轿子有二人抬,有四人抬,有八人抬,迎亲时多是选择八人大轿。旧时坐花轿还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常是: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迎亲日,新郎骑马带路,花轿跟着出门,放铳、放炮仗,迎新队伍与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十分热闹。
队伍到达玉壶镇时是8点10分,传统的仪式,古色古香的迎亲队伍,手执烟杆滑稽的媒婆顿时让整个小镇沸腾起来,到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新娘家的路口更是空前的热闹,纵横交错的路被围堵得水泄不通,百年侨乡迎来了难得一见的万人空巷的时刻。
玉壶镇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之一,现有旅外侨胞2.5万多人,分布在欧洲、中北美等地39个国家和地区,担任各种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的有400余人,素有“侨领之乡”之称。围观的群众都说,几十年来,在当地从未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因为玉壶镇是著名的侨乡,大多数人都在外面经商做工,留下来的人口并不多,办婚礼能引起这样的轰动,可谓盛况空前。
新郎背着新娘准备上轿
新郎向众人招手
二、上花轿
上午9时,身着红装,蒙着盖头的新娘被新郎背下楼。出了门,伴娘便撑起一把红伞护着新娘。红盖头与撑红伞都是传统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用品。旧时出嫁当天新娘子通常会以一条边长为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盖头。对于盖头这一婚俗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新娘蒙红盖头,是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掠夺婚”之说,意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犹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撑红伞,则为“开枝散叶”,寓为吉祥。
新娘坐上花轿后,在万众瞩目下,在开道锣鼓与人们的欢呼声中,轿夫一起轿就开始颠轿。颠花轿也是传统婚礼中的一种风俗,就是抬轿者故意将轿子上下颠簸,使新娘在内坐卧不安,头晕眼花,直至呕吐。这种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是在途中颠轿,电影《红高梁》中就有展示,配以陕北民歌,让人有种荡气回肠之感。有的地方新娘上花轿时,娘家人事先还会在轿内放一只盛灰的脚炉,如轿夫闹得过分,新娘就将脚炉踢出轿门以示警告,轿夫便不敢恶作剧了。当然,颠轿不仅颠出结婚时的欢庆与喜悦,同时也是对新娘迟迟不上轿的惩罚,煞煞花轿里新娘的小姐脾气,告诫她要入乡随俗,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迎亲队伍
三、拦花轿
颠完轿,随着三声炮响,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便前往新郎家。古典的婚礼与空前的盛况,让每个在场的人都热血沸腾。由于是传统的婚礼,沿途看热闹的人很多,从玉壶前往桃坑村的路上,花轿被多次拦截。
拦花轿也是民间民俗。过去新郎到女方家去迎亲,叫做邀新人。回来的路上,人们可以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新娘不得生气。旧时新娘坐轿,有乐队伴奏,新郎要向拦轿的人分瓜子、糖果等。后来不坐轿了,乐队也改作录音机,拦路的人或要求新郎、新娘唱歌,或者要他们向拦路者分发香烟、糖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只有让拦路者满意,才让通过。一路上拦路的人越多,越说明新娘的才貌闻名远近,新郎也就越光彩。
由于此次婚礼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的传统婚礼,许多人都没看到过,都觉得十分新颖。一路拦轿的人很多,事先也做了充分准备,有直接拉住花轿拦的,有用车拦的,有用红绳子拦的,还有大人让小朋友排成一队拦的。每到一处,在新郎与新娘向大家分发了香烟与糖果后才被通行,迎亲的路上热闹非凡,回程的路也比来时多走了几个小时。
拦轿时许多老人眉开眼笑地说:“哎呀,太有意思了,几十年不见抬花轿了,没想到又回来了。”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戏谑地问一位老奶奶:“你当初出嫁的时候有没有坐过花轿啊?”老奶奶摇头说:“太穷了,坐不起花轿。”
桃坑村的村民胡海英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样传统的婚礼。她说:“这是一种原生态,回归式的结婚礼仪。对于我们小山村来说,这样的婚礼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就感觉很新奇,现在全村的人都出来拦花轿了,大人是等着看新奇,小孩子则等着分糖吃。”
跨火盆
掀盖头
敬茶改口
四、拜堂
到了新郎家,新娘子在吹吹打打、鞭炮齐鸣中下了轿。旧时,新娘下轿后在进入夫家后要跨马鞍与火盆。马鞍的“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跨火盆,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新娘在跨过火盆后,要进行拜堂。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随后,在司仪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的主持词下,新郎与新娘举行了拜堂仪式。其中,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夫妻对拜则代表夫妻相敬如宾。仪式中还包括掀盖头,就是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让大家一睹新娘的美貌。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仪式结束后,将新人送入洞房。婚床上一般会放上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这对新人的婚床也不例外。当然,新婚日还有个环节是闹洞房。闹洞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雅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闹完洞房,新婚当天的仪式就算告一段落。
新郎与新娘向客人敬酒前
五、感受
为什么会举办中式婚礼?据了解,在此之前,胡海群和大多数人一样准备举行西式婚礼,由于其在义乌工作,他们在义乌已将结婚的酒店、婚庆公司都订好了,后来他父亲胡挺关提意举办传统婚礼。从小在意大利长大的郑慧智听说结婚那天她可以坐花轿,觉得很新鲜,也特别高兴。于是他们取消了之前的计划,马不停蹄地回到老家筹备传统婚礼。
找传统婚庆公司颇费周折,胡挺关说,听说温州一带有这样的公司,具体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他从瑞安开始找起,然后鳌江、龙港、苍南、泰顺,最后在水头找到了,便策划了这样的一个婚礼。
“一场婚礼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出乎我的意外。”采访中,胡挺关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提意举办传统婚礼,是因为他十分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说:“传统婚礼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这些文化都是老祖宗给后代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应该让这种文化失传,应该传承与发扬下去。此次举办这样的婚礼,就是想把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展示出来,让大家了解传统的婚礼是什么样的。”
胡海群也向记者介绍,他们之所以选择了中式婚礼,是因为他们都是传统的中国人,也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文化,而且举办这样的婚礼很新鲜,很有意思。他说,“传统婚礼就是非常热闹、喜庆。比如老人是几十年没看到过这样的婚礼了,小孩更是从没见过,所以大家都特别高兴。举办这样的婚礼,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一种了解,很有意义,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在谈到婚礼的印象时,胡海群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拦花轿,热闹的场面太出乎我们的意外,从来没有想过,全镇的人都会出来看我们的婚礼。尤其当时我是骑在马背上,坐得高,看得远,到处人山人海,看得眼睛都花了。而且拦轿的过程中亲朋好友的那种热情,印象都很深刻。”
新娘郑慧智则表示,她对传统婚礼了解的并不多,以前这些情节在电视里才能看到,没想到现实生活里自己也能体验到。通过婚礼,她对这种传统的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坐轿的感觉挺累的,能体会到古代新娘子坐轿的辛苦,尤其当时路途遥远,从那么远的地方坐轿到男方家,十分不易。当然,抬轿也是一份苦差使,没有点力气、韧性和耐力,那么远的路也很难坚持。”在谈到坐轿的感受时,郑慧智说。
采访中,胡海群还表示,此次婚礼他们只采用传统婚礼中部分礼仪,还有很多礼仪没有展示。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后辈应该好好传承与发扬。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