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CEO纷纷闹辞职 未火先衰还是另有隐情?
核心提示:
近日,“11位医药电商CEO递交辞呈”的消息在市场流传,这让观察人士唏嘘不已,医药电商还没灿烂就凋敝了。不过,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仍然铆足了劲扎进这块热土。一冷一热的表象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行业暗流?
|
批量离职
7月初,先声再康电商总经理张移兵辞职,将到好药师网上药店出任CEO。而在5月,离职快货网的廖光会,赴任百洋网CMO;同在5月离职的还有前七乐康CEO赖裕锐、海王星辰网上药店总经理钟日华。
值得一提的是,钟日华是海王星辰电商的创始元老,于2010年加入海王星辰负责组建及领导电商业务。根据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海王星辰电商2014年销售额达到2.4亿元,是唯一进入10强的大型连锁药店。
最大牌的当属阿里健康前COO张守川。3月20日,汤臣倍健“关于合作设立移动医疗公司”的公告,证实了他的离职传闻。在新设公司中,张守川以自然人身份出资368万元,占股4.5%,开始了创业生涯。
此外,上海药房网负责人陈青、原金象网CEO牛征曌、原健一网CEO何涛、康德乐网上药店CEO夏语等人的身影,也出现于这波离职潮中。
据媒体统计,自2014年7月至今仅仅一年的时间,已有11位医药电商企业的CEO递交辞呈,辞去了公司的所有职位。其中不乏电商行业的资深人士,且有几名离职高管至今仍处于无业状态。像牛征曌、钟日华、赖裕锐辞职后,都称赋闲在家,准备自主创业,至于是否“回归”医药电商行业仍是未知数。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医药电商高管频频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达到公司要求的业绩指标。以阿里健康为例,2015年7月1日,阿里健康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归属于阿里健康拥有人的年度亏损额为1.01亿港元(约合8000万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
他认为,谁也没办法否认医药电商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但现实略显“骨感”。首先,医药电商才刚刚起步,消费者网上购药的消费习惯还未形成;其次,行业未能摆脱“烧钱”模式,整体盈利水平低;再者,医药电商不仅在运营推广上资金投入量大,药师咨询、药品进销存系统等多个硬件标准也加大了公司成本;最后,目前政策禁止网售处方药,这使得医药电商相对于传统药店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优势。
物竞天择
相比而言,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张勇的言论显得有些另类。他向《金证券》记者澄清,此前媒体报道的11位医药电商CEO递交辞呈,实际上统计有误,准确的数字是9位。
在其看来,医药电商CEO离职潮并非坏事,更不能理解为整个行业未火先衰,实际上是新兴行业的基因重塑、自我调整。
不少医药电商做不起来,总喜欢拿政策当借口,实际上公司存在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缺陷,才是最大的危机。张勇认为,一些企业虽然披着电商的外衣,但本质上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基因。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是创业型文化,具备良好的治理结构,创始团队控股,绝非老板一人当家,公司备有期权池——为未来引进优秀人才而预留了一部分股份。反观国内的医药电商,基本上是老板独霸股权,电商团队均是打工者。更差的机制是电商只是传统药店的一个子公司或部门。
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许多医药电商CEO面临更高的位置、更诱人的年薪或者有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必然会出走。比如何涛从健一网离职之后,在北京创建了圆心科技,公司刚成立就获得了顶级VC——红杉资本数千万级别领投的A轮融资;张守川离开阿里健康后,除获得汤臣倍健领投的5000万元投资,他的桃谷科技也做得风生水起;张移兵到好药师做COO,职业生涯几乎是平步青云……
他判断,传统企业老板不太能理解互联网的规则和电商CEO的风格,大家长期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分崩离析的案例还将增加。这将成就行业的一次洗牌,所有基因不好的企业会因此流失职业经理人,走向没落成为必然;而离职经理要么投奔基因好的企业,要么自立门户,成就个人的精彩。
资本玩票
虽然医药电商屡屡被唱衰,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却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国内A股布局医药电商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分别是上海医药、九州通、第一医药、康恩贝、康美药业、国药股份、一心堂、以岭药业、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团等。
其中,康恩贝在短时间内连下两城。2014年12月4日,公司宣布拟以现金2.71亿元受让浙江珍诚医药在线股份有限公司30.81%股份;今年7月13日,康恩贝宣布作价3.2亿元投资医药电商平台可得网。
张勇透露,从去年6月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医药电商行业不知不觉已经吸金15亿元。国家层面扶持医药电商、网售处方药放开前景逐渐明朗的政策利好环境,加上资本的跟风特征,医药电商在接下来获得更多的资本关注不无可能。
郭凡礼也指出,目前我国医药电商发展迅速,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销售额都大幅度提高,但当前行业集中度很低,未能出现领导企业,资本涌入医药电商也是想抢占市场先机,争做医药电商行业未来的领导者。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各路大佬对医药电商模式的探索并不相同。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国药股份、第一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英特集团为代表,它们属于医药商业领域,具备线下连锁药店、药品配送能力;二是以岭药业、太安堂、康恩贝、康美药业、同仁堂这类药品生产企业进军医药电商;三是第三方药品销售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1号店;四是以健一网、七乐康为主的独立垂直电商等。
不过,中航证券分析认为,医药电商具体的产业链条和盈利模式需要在政策落地之后才会逐渐清晰。《金证券》记者也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提醒,在医药电商布局上可能面临持续投入和业绩不确定性的风险。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网售处方药方案仍然悬在空中,资本更加青睐医疗器械及保健品业务等细分领域的电商玩家。“有些上市公司还是试水性质,只是象征性地投入一些资金,既能防范风险,又能制造热点,何乐而不为?”深圳某券商研究员直言。(金证券记者江芬芬)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