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眼中的潘超俊 最后的工作日记还是加班
核心提示:
潘超俊生前的工作笔记,最后一次记录停留在12月23日。
浙江在线温州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蔚首席编辑/赵洁)一个群众眼中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一个同事眼中事无巨细的“大管家”,一个兄弟眼中孝顺父母的好儿子。温州交警潘超俊静静地走了,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爱岗敬业,他的恭谦和气,他的细致入微,让所有认识他的人们敬佩不已。
翻开老潘办公桌上的工作笔记,最后的印记停留在12月23日当天,整齐有力的笔迹记录了他生前最后的执着——带病加班,站好节日最后一班岗。然而,这个“最后”真的成了永别之义,人们这才惊觉,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交警。
辖区民众眼中不像领导的领导
治理交通乱象很有一套
潘超俊所在的经开区容纳了这座城市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大片新兴工业园区与昔日古村的混搭,工程车与电动车同道交错,带来了一系列交通秩序管理的难题。
“这里的交通是块‘硬骨头’,五大队的成立就是为了啃下这块‘骨头’。”在经开区沙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塞晓眼里,辖区近8万人的出行安全一直是当地老百姓一块心病。“当地人交通意识普遍缺失,常常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不分,对信号灯不管不顾,人身安全隐患不小。”加上新区各项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百物待兴,眼前的“混乱”急需捋清。
就在今年10月,温州交警支队五大队正式成立,在此之前,老潘曾履职的三大队也承担了一部分当地街道的交通维护任务,这让叶塞晓与老潘在工作上多了不少交集,也正是这个中年汉子的处事不惊、吃苦耐劳,让叶塞晓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在他看来,像老潘这样已经干到交警大队“领导层”的人,常常风雨无阻地坚持和普通民警一块儿在红绿灯路口站岗执勤查酒驾,“晚上九、十点钟经过路口都能看见他执勤,这么有责任感、有耐心的人真不多见。”
不出所料,短短两个月,当地多条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各类违章违规情况骤减。
对老潘治理交通佩服至极的还有沙城街道永福村委书记孙福泽。
“你们知道什么叫‘白皮车’吗?就是司机没驾照、车子没牌照,连年检都没过的三无车辆。2009年以前,沙城这一带路上跑的工程车十有八九都是‘白皮车’,可危险了。”孙福泽说。
原来,孙福泽曾过了多年的“包工头”,经开区不少的填土工程都是由他承包。眼看着生意逐渐做大,工程队里的工程车也陡增到了60多辆,然而半数车辆都是“白皮车”。
孙福泽坦言,当时管理松散,对驾驶员个人信息也没有进行登记,许多驾驶员往往只有一个外号。加上驾驶员法律及安全意识低,工程车超速、超载、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那时队里的车子大小事故一个月至少发生十几次,交警找到我们查肇事者信息,我们也说不出,有的人闯了祸还跑路,工程队一年到头光赔事故钱就的几十万元。”
每每遇上这类事,孙福泽都要和老潘打照面,经不住老潘三番五次的“教育”,不了要脸红脖子粗。
吵架解决不了问题。老潘开始琢磨给工程队的驾驶员和车辆都建个档,以“一人一车一档”的模式进行规范,即便出了事,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当事人,将责任落到实处。这对抱有侥幸心理的驾驶员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有了责任划分还不够,老潘还抽出空暇时间,亲自上门给驾驶员们上安全行车培训课,反复强调无证的驾驶员按规考取驾照、持证上岗。
更让孙福泽心服口服的是,为了提升工程车的行车安全,老潘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经多部门协商审批,当地为工程车规划修建了专用车道,与普通车辆行驶分隔开来。
2010年至2014年,孙福泽的工程队再也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潘超俊获得荣誉时留影
同事眼中忙得就像“大管家”
给工作搭档发生日祝福成永别
这几日的媒体报道中,一张老潘生前的微信截图感动了不少人。按截图显示的时间来看,应是12月24日晚上7点25分左右,据老潘的同事透露,这个点正是老潘连续加班结束后回家的时间,也就是这个点,很少发微信的老潘向一位好友发去一句生日祝福。谁也没能想到,这句“生日快乐”竟成了老潘最后一句话。
今天,记者也见到了老潘所祝福的对象——五大队副大队长林海洲。身为老潘的工作搭档,他至今无法接受老伙计离去的事实。
“就在他祝我‘生日快乐’不到两小时后,我就接到大队长的电话,说(老潘)出大事了,赶紧来医院……”林海洲直言,当时自己的脑子就像是炸开了似的,整个人都蒙了。
在医院的病床上,林海洲见到了浑身插满管子的老潘,安静苍白的脸,与平日里判若两人。在那一刻,林海洲的情绪崩溃了!昔日里的铮铮铁汉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说,自己和老潘是有“革命情谊”的人。
2014年底,五大队进入筹备阶段。林海洲和老潘分别被组织从其他大队抽调过来组成新的班底。如同合伙开公司一样,两人不但要选取合适的办公地点,报批财务进行硬件设施筹建,还要安排各岗位人员,这一年来,为了大小琐事可谓“跑断了腿”。
这时候,温州男人的细心也就显现出来了。最终,林海洲和老潘等班子成员选择了一处旧厂房作为大队的办公楼。老房子要装修,老潘主动担任了“监工”,怎么铺水管电路、上什么漆贴什么瓷砖,他全要一一考量过。林海洲说,为这事同事们常打趣老潘,说是“自家装修也不过如此了”。
五大队正式挂牌成立后,老潘变得更忙了。林海洲告诉记者,副教导员的工作内容像极了“大管家”,“日常的交通执勤工作你得管,队里各种后勤保障你也得管,就连同事们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教育也是分内的事。”各种事务堆积在一起,两个月以来,老潘几乎没有休息过,连吃住都大半在队里。
事后,林海洲回忆,12月24日平安夜,辖区内的8个教堂都将迎来一波节日交通小高峰,队里警力尚且不足,本该轮休的老潘又一次放弃了休假,赶赴现场执勤。走之前,老潘向林海洲提及身体不适,“好像是感冒了”,轻描淡写地说完就出发了。
实际上,在林海洲的印象里,老潘从未称病过。“如果那时候大家多劝劝他赶紧去(医院)看下,如果他加班回家的那个时段家里恰好有人在,会不会结局就不一样了?”但这样的猜测已没有任何意义。
潘超俊办公室内的书架上放满了交通治理相关的书籍
警校同学心中 “随便蹭饭”的兄弟
孝顺父母就是不爱惜自己
因为老潘的事而恍惚多日的还有郑文哲,他是老潘在温州警校第41期的同学和哥儿们。
“我常说,我和他都是从五马街岗亭走出来的兄弟,在交警系统里干了这么多年,彼此太熟悉了。”如今的郑文哲是五大队一中队队长,就在不久前,他还在为两人能再度调配到一个大队而兴奋不已。
在郑文哲心里,即便都已到了鬓角银丝暗藏的年岁,对方依然保留着少年时的冲劲和坦荡。“他(老潘)就是倔,有目标一定要完成,谁也拉不回来。”叹了口气,郑文哲对老潘这个老兄弟的评价简洁实在,如同二人的友谊。
回想起刚入警队的光景,郑文哲有着说不完的感慨。“当年温州大街上全是自行车,后来一些发家早的老板开始骑摩托车,到现在满大街的汽车,可以说我们交警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当时,因为老潘家里执勤的岗亭最近,队里几个弟兄几乎把他家当成了食堂,不论几点下班,敲开潘家的门,总是能闻到热腾腾的饭菜香,那是老潘母亲特地为这群单身小伙子准备的。
老潘的孝顺一直是郑文哲和同学们啧啧称道的。“忙归忙,每次他都不忘催着父母多注意身体,要常常按时体检,到了自己身上就不在乎了。”而潘家餐厅里那副和睦融融的景象至今令郑文哲难忘——那就是他心目中家的感觉。
与其说老潘是郑文哲的至交兄弟,不如说老潘印证了他青春的存在。“我们一伙兄弟,看着他(老潘)谈恋爱、结婚、生子,如今竟生生送走了他,这种感觉太刻骨铭心了!”泪水已无法诠释郑文哲的悲痛,老潘这一走,仿佛也带走了他一整个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老潘走的那天,郑文哲在医院里亲手为他换上了新衣,握着他依然冰冷的手,哭得不能自已。他说,他开始重新思考警察这份职业的意义。他说,从老潘身上懂了一个道理,不论干哪一行,没什么值不值得,全看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