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让村子变美 从国外回村的老人愿留家养老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金朝丹 项和娟2016-03-31 07:44:59
核心提示:自2014年以来,瓯海区投入1.5亿元,完成辖区范围内7条垃圾河6.543公里、70条黑臭河55公里的综合治理,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回家后,这村子我都快认不出,简直是焕然一新。”瓯海丽岙街道姜宅村61岁的村民曹国胜,随儿子在葡萄牙居住了6年,思乡心切,今年1月,老人带着老伴回到姜宅村。曹国胜直言,现在觉得家乡比国外还美,不打算回葡萄牙,就在家中养老。

  曹国胜的家就在白门河边,两个月来,老人一有空就爱往河边走,有小孩子破坏了岸边绿化,有人喝完饮料乱丢垃圾,河边工厂清晨偷排污水入河……老人都一一向塘河管委会或街道工作人员汇报,“河道干净了,可不能让它再遭污染!”白门河的整治蜕变让曹国胜自觉成了村里河道监督管理的一员。

  白门河过去式……

  河道堵塞龙舟难行

  黑臭河被挂牌整治

  白门河位于丽岙街道白门社区,上游连接紫溪和大岙底溪,下游与温瑞塘河相连,全长3200米,河宽15至30米。“河道整治前,一些河段的垃圾已堆积漫出了水面,有600多米的河道俨然成为垃圾堆放场。”姜宅村村支书姜育如回忆。

  2006年村里曾组织划龙舟,无奈河道被淤泥垃圾堵塞,当时一部分村民自发下河清理,虽然最终活动勉强成行,但河水脏臭,让参与的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此后村里再也没有组织过龙舟活动。姜育如感慨,划龙舟是村里的大事,河道污染后却只能成为记忆,可惜了年轻的孩子们都没有参与过。

  在丽岙街道,民间治水有着高涨的热情,白门河上游的紫溪,当地华侨和民间曾投资共计2600余万元,无偿拆除沿线民房55间,治理出了紫溪一汪清水。“但白门河情况比较复杂,流经的村庄多,污染尤其严重,又涉及上游皮革基地的排污等诸多治理难题。”瓯海区塘河管委会副主任白国强介绍道,2012年,白门河被列为市级黑臭河道,要求挂牌整治。

  白门河现在进行时……

  上中下游各有风景

  今年端午欲赛龙舟

  为改变白门河面貌,瓯海区丽岙街道、瓯海区塘河管委会、瓯海区水利局等单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建攻坚团,启动清淤驳坎、截污纳管、拆违拆房、景观绿化、立面改造、产业提升、周边配套、长效管理八大措施治河。瓯海区塘河管委会高工刘化忠告诉记者,该河现已累计投入4800多万元。在河道清淤达到防洪标准后,去年,白门河再次启动整治,采用人工清淤,使河水深度加深。

  白门河治理,也带动了河道沿线村落换新颜。姜宅村200多间老屋进行立面改造后,小村呈现了一幅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韵味。在黑臭河周边群众满意度现场调查中,丽岙街道白门河周边群众的满意度达100%。

  丽岙街道副主任王益华介绍,白门河整治中,沿河违章被全部拆除,包括违章建筑约8600平方米,置换拆房约5400平方米。在沿河拆违拆房的基础上,当地加大对沿河两岸的景观绿化,形成白门河上游美丽乡村、中游美丽街区、下游美丽花城的新型沿河景观产业带。

  在白门河上游,当地利用拆后土地,做精做细小公园,金角银边、街头绿地都精心谋划,为杨宅、叶宅、任宅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添绿意。

  中游结合姜宅、下章美丽街区建设,对空置土地、违章拆后土地和河岸实现全面绿化,打造滨河绿道休闲系统。通过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安装空调外机等举措,两岸的民房立面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景色。

  下游在丽岙花卉产业基础上,治水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将白门河两岸,以及吹台山隧道连接线工程道路到白门河之间113亩的沿河绿化带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成浙南塘河花卉文化博览园,让塘河文化与花木文化相交融。眼下时节,沿着白门河慢行,绵延河畔的是竞相绽放的樱花。

  如今,白门河综合整治清淤驳坎、截污纳管、房屋立面改造、沿河三个标段的景观绿化工程均已完工,制革工业基地整治提升工程正在办理建设手续。而姜育如和曹国胜也有了新的愿望:端午节临近,希望水清岸绿的河道,能够再次唤起村民们划龙舟的激情。

  据悉,自2014年以来,瓯海区投入1.5亿元,完成辖区范围内7条垃圾河6.543公里、70条黑臭河55公里的综合治理,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河道水质正在逐步好转,河道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获得2015年度浙江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称号。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