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武林志”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徐贤林2016-04-01 09:06:00
核心提示:上周六,温州武术博物馆正式开放;上周三,永嘉上塘举行了农历二月十五传统武术表演活动……武术这棵古树在瓯越大地频频绽发嫩芽。
查看评论
枫林“武林大会”上,刀枪棍棒轮番上阵。 苏巧将 摄
温州武术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瓯越武术文化。 杨冰杰 摄

  温州网讯 农历二月廿二,楠溪江枫林古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武术节。今年的武术节盛况空前,包括泰国友人在内的300多人登台献艺,并首度表演友谊对抗赛,显示当代武术真功夫,吸引了2万多人前来观摩。

  此前,温州多地举行了各种与武术有关的活动:上周六,温州武术博物馆正式开放;上周三,永嘉上塘举行了农历二月十五传统武术表演活动……武术这棵古树在瓯越大地频频绽发嫩芽。

  古镇“武林大会”

  前天清晨,枫林古镇的新广场上便已热闹起来,比武擂台披红绕绿,工作人员忙前忙后,观众鱼贯而入,期盼表演开始。

  枫林古镇一年一度的武术表演缘于当地人祭祀一位本土武将的习俗。据载,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武将陈盈在宋辽澶渊之役中死节,地方官府及楠溪乡人在枫林碧溪湾建造陈五侯王庙,亦称孚惠庙,俗称下社殿。庙宇落成后,每年陈盈诞辰(二月廿一),当地人便在下社殿举行祭祀活动,做社戏三天,慢慢又衍生出武术表演的内容。其间,戏班武生常与当地武术高手同台演戏比武切磋技艺,旨在睦族保乡卫国。枫林武术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凡登台表演者均可获一个上等白米制作的寿桃,因而当地又称武术表演为“打寿桃”。

  枫林地处楠溪中游腹地,三面环山腹地纵深,楠溪江在镇西横亘穿过,地理位置显要,多条古道在枫林交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枫林徐氏崇尚耕读传家习武护院,习武渊源深远。

  明朝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枫林拳坛星罗棋布。洪武二年(1369),倭寇掳掠乐清蒲岐,枫林徐氏九世祖徐文辉率乡丁前往救援,两子徐汝睦、徐汝佳战死。据乐清翁垟地团民间传说,徐氏昆仲在地团外海涂上抗倭牺牲,遗体被当地人接回,并在当地建造庙宇纪念,乡间俗称徐七徐八元帅庙。明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六,倭寇上千人取道乐清进攻枫林,受到当地壮勇乡兵的强烈抵抗,倭寇只得夺船沿楠溪向南逃遁。这些战役,都充分彰显了枫林民间武功实力和彪悍民风。

  前天上午八点,细雨转晴,枫林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嘉宾也相继进场。组织者徐海斌介绍,今年的武术节组织准备时间充分,因此档次和规模与往年相比又有所提升。

  枫林近代最出名的拳师是徐志竟(宝成)。他十五岁时跟平阳江南宜山应培槐学武,技艺精湛,名动瓯越,被时人誉为“小武松”,曾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徐定超的贴身侍卫。相传枫林乡神徐象严竞选省议员时,竞争激烈,竞选对手聚众闹事,徐志竟独闯五马街,赤手空拳,轮流擒拿对方两人为护身盾牌,东西贯通,所向披靡。徐志竟还是永昆“同福班”武生台柱,他表演的永昆看家武戏《杀金记》脍炙人口,至今仍有老人叨念。当年徐志竟向乡里人传授武艺,徒子徒孙遍布温州各地。

  枫林武术节在文革期间中断,1982年徐氏大宗祠叙伦堂重建落成后恢复。1996年,徐海斌接任枫林武术协会主席,武术节规模逐渐扩大,邀请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前来表演。枫林武术节活动也引发永嘉许多地方举办武术会演活动:2002年正月初六,首届瓯渠武术会演举行;2006年农历二月十五,上塘孝佑宫举行首届武术表演活动。

  温州武源悠长

  枫林古镇源远流长的武术活动,只是瓯越大地尚武的一个比较精彩的点而已,其实,武魂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温州这片神秘而神奇的大地,武术早已成为温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温州南拳协会副主席瞿炜近年来对温州本土武术——南拳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理清了温州南拳源流。

  瞿炜介绍,温州南拳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武术技艺,现已列入温州市非遗名录。从东瓯王时代起,历经两千多年,在不断的战争、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中,融会贯通了来自各地的武术风格与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练习方法。温州武术的兴盛,有文献可考的历史大约从南宋开始,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搏击术和套路风格。南宋首都临安靠近温州,带动温州繁华的同时,温州武术也进入辉煌时期。张三丰再传弟子、温州人陈州同将内家拳引入温州,温州南拳开始嬗变。明嘉靖年间,温州人张松溪成集大成者,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拳,武当派从此名声大震,清代温州著名拳师叶秀标拳术也是继承张松溪之余绪。

  温州南拳的传承,除了前期与内家拳及张松溪的渊源之外,中后期则与来自福建的“南少林”有很大的关系。地处浙南的温州与福建莆田靠近,平阳一带又民风彪悍,自宋亡后,许多仁人志士仍坚持反抗,浙南与福建地区最为激烈。明末清初,历史重演,南少林武僧流亡到温州,便在当地收徒授艺,加上温州历史上的武术传承,遂形成了温州独具特色的南拳流派。

  据1985年全市武术普查挖掘考证,温州南拳可以归结为三大流派:刚柔拳、五稽拳、虎鹤拳。这三种拳里面又有许多拳法名称,如五稽拳里又分金木水火土五种,分别有五龟、五鸡、五指、五支、五技。五稽拳的名字,源于清代末年五稽拳名家鲍令德所留手抄本,“稽”有停留之意,五稽就是五个动作一个整体,五个动作一停。

  温州南拳以瓯江为界,江北的永嘉枫林、瓯渠的拳势含有北少林与江淮的因子;江南的苍南、平阳、瑞安等地的拳架则含有南少林的韵味。在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会上,温州南拳被列为全国129个拳种之一。

  温州南拳并不单纯只是防身健体之术,史上多位温州人携武艺入庙堂。武科举自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止的1200年间,据《历代人物与温州》记载,温州共出武状元18名,武进士近400名。温州武状元中,较有名的有平阳人陈鳌,南宋高宗绍兴八年夺魁,授修武郎、招抗关西将军、史烈候;其弟陈鹗,绍兴十二年夺魁,官至修武郎,两兄弟相继武举夺魁一时轰动朝野。在宋朝武状元中,只有两人在宋史中有传,其中之一便是温州的朱熠,入《宋史·列传》,朱熠官至宰辅,是宋代武科状元中任职最高的官员。明永嘉英桥(今龙湾)人王名世于万历二十六年考中武状元,历任锦衣卫千户,左堂东宫侍卫等,王名世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三绝”。

  传承后继有人

  上周六,温州武术界迎来一大盛事——温州武术博物馆在市区广化桥路的百年杨宅正式开馆。这是我国首家地市级武术博物馆,由我市武术家协会投资500万元筹建而成。它的建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研讨武术文化的平台,必将进一步推进温州的武术文化的建设。

  近年来,温州传统武术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金文平、潘挺宇、林正春、胡松清、徐海斌等一大批温州武术的中坚力量活跃在拳坛上,授徒传艺,推动新时代温州武术方兴未艾……

  潘挺宇算是一位有心人,他是温州南拳名师陈寿喜的再传弟子,练中栏门拳术数十年,尽悟中栏门精要。潘挺宇反思温州南拳怎么就无法走出去,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拳谱,二是没有段位招式。针对这两大原因,潘挺宇对中栏门进行“量化”处理,按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将两套拳分解成六套拳,从一到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将图解记录下来。潘挺宇的尝试是成功的,温州南拳有了自己的段位标准,与全国武术进行了无缝接轨。潘挺宇还组织了挺宇南拳表演队,向社会推广中栏门。接下来,他还准备推出“排打”、“推马”等最能表现中栏门实力的对抗赛。

  而温州南拳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使这一古老拳种有了更广泛的传人。潘挺宇、胡松清、徐海斌等在蒲鞋市小学、天河小学、枫林小学开设武术兴趣班,向孩子们传授温州南拳,健身强体传承南拳技艺,达到多赢的效果。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武术学校十多家,习武人数超过10万人,每年参加各级、各类武术考级人数超万人次。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终结,武术也退出了主流文化行列,但尚武精神却是永恒的,是民族之魂,也是地域文化的主心骨。温州武术草灰蛇线般隐现在温州民间……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