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馆有个“金家班” 父子俩四个非遗传承人头衔

温州网 2017-03-30 08:10:01
查看评论

父亲金可兴(中)与儿子金魁(左)、女儿金连晓(右)。受访者供图

竹雕鹳雀楼吸引了大批观众上前端详。灵犀 摄

  温州网讯 文博会期间,永嘉馆的一座210厘米高的竹雕鹳雀楼吸引了一茬又一茬的观众上前端详:“这座楼可真精致,到底怎么做的?”

  这座气势恢宏的作品镌刻了各种细小花纹,层次分明,是由金可兴和金连晓、金魁两辈三人耗时八个月一起完成的。

  一家四代艺术传承

   父子俩四个“非遗”头衔

  在永嘉当地,“金家班”的知名度很高,尤其是金可兴可谓“样样会”。他是竹雕、漆画、泥塑三项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除此之外还精通木雕、绸塑、国画、铜版画、书法等各门艺术。

  金可兴走上艺术之路,完全是受家庭的影响。金可兴的祖父金家招精通漆画、泥塑,擅长龙灯,他制作的三十六行在永嘉都是首屈一指。父亲金馥荣在温州复兴雨伞厂工作,在温州书画名家戴学正等指导下学习作画。金可兴1952年出生,6岁便跟着父亲开始学画。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每天必须认认真真临摹二十张以上李成勋的《十五贯》连环画。耳濡目染之下,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的金可兴很早便显露出天赋,15岁就能独自“做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融会贯通,他在祖父辈的基础上拓展并纵深挖掘。

  这几天在永嘉馆现场展示竹雕的是金可兴的儿子金魁,他是绸塑的市非遗传承人。“父亲那一代的手艺人什么活儿都要做,都要会,哪有挑的道理?不会的活儿研究一下也就知道了。”说起学艺之路,金魁说他从小看在眼里的比父亲口头教给他的多,他早早就学会了绘画、木雕、泥塑等多项技艺,基础扎实的他也是样样都做。女儿金连晓则是学黄杨木雕出身,如今从事竹雕已经20多年。

  “现在想起来,长辈们教得并不多,大部分得靠自己‘悟’。”对于学艺的“窍门”,父子俩不约而同地承认天赋的重要性。但深究一下,却能发现勤奋不可或缺。金可兴回忆,农民出身的他没下地干过一天活,父亲只要他用心学门手艺,能养活自己。如今他一门心思扑在钻研工艺上,“其他什么都做不好也无心管”。

  工作室入驻瓯窑小镇

   想办“金家”作品展览馆

  做了几十年手艺人,金可兴仍然“刀”耕不辍。现在,他跟儿子、女儿一起制作一个3米长的大画舫,想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争取省级甚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他自己还有个金墨轩,去年这个工作室入驻瓯窑小镇,那里已成为他和儿女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瓯窑小镇也让金可兴长久的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他正把手头的祖父、父亲作品整理出来,连同自己、儿女以及孙子辈的作品都收集起来,做一个展览馆。

  “长辈在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技艺传承下去。”金可兴说,如今生意的事情交给儿子,也该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时候了。儿子金魁不仅传承技艺还把非遗产品化,并且计划把瓯窑小镇的工作室打造成集创作、销售、展览、培训为一体的空间。在3号工艺美术非遗馆里,他们带来的衍生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接下来,金可兴还想把楠溪江美景融入产品,把谢灵运的形象用非遗的形式表现出来。

  金家五代的艺术传承,让人不得不承认“天赋”的重要性。让金可兴更欣慰的是,金魁十四岁的女儿绘画成绩远超同龄人,跳级进入培训高年级班;大女儿金连平上大学的女儿虽然学医,但爱好艺术,素描、水粉画也信手拈来,“至少有一个能把我老金家的技艺传承下去”。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夏灵犀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