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遭遇收视与口碑两重天 对好作品的认同可能迟到 但不会缺席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7-07-12 09:47:14
比起现代都市剧,《白鹿原》并不能令众多观众产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身份及生活认同感,但正如评论所说,对于这样的作品,不妨多给些耐心和时间,因为观众对经典的热捧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查看评论

  根据陈忠实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该剧收视与口碑的两重天境况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部立项16年、耗资2.3亿元的电视剧在整个播出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先是停播,再是调档,在5月10日复播后又面临与都市剧《欢乐颂2》的竞争。虽然《白鹿原》受到业内高度好评,豆瓣评分也高达9.0,但从收视率来看,依然被豆瓣评分仅为5.1的《欢乐颂2》甩在了身后——根据猫眼近日公布的实时收视数据,《白鹿原》热度还不到《欢乐颂2》的一半。

  高口碑与低收视率之间的反差,一直是像《白鹿原》这样强调艺术性的影视作品难以回避的市场尴尬,也一直是行业难以解开的谜题。而此次《白鹿原》遭遇的市场反差之所以被业内外反复提及,和同期播出的《欢乐颂2》不无关系,《欢乐颂2》即使播出后口碑一路走低,收视率却依然排在前列,并且围绕该剧的热点话题也在不断发酵。

  《白鹿原》的不温不火,究竟是因为剧作本身不够好,还是因为不符合当下市场环境的需要?

  从电视剧制作的角度来看,《白鹿原》完全具备匠人精神。电视剧从购买版权、报备、立项、剧本改编、确定主创、选定演员、建组、拍摄到杀青,历经15年之久。剧本七易其稿,拍摄周期8个多月,后期制作超过一年。演职人员也堪称顶级配置,既有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等国内知名演员,更有陈同勋、黄伟等业界知名造型、摄影师的幕后加持。而根据媒体的报道,该剧除了多达94位主演、400位幕后工作人员组成的主创团队,还有一支总计4万多人次的群众演员大军。

  实际上,从互联网平台等多个渠道收集而来的观众反馈来看,对剧集品质表示肯定的声音占据绝对主流。不少观众认为剧情既忠于原著,呈现出地道的原上风俗,也加入了不少创新情节,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也都相当到位。

  尽管观众众口难调,但笔者认为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剧目依然为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这一创作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尊重原著而不失取舍,既保留经典文学原著的文学性,同时又借现代影视表现手法为观众创造了一条通向文学经典的路径。该剧编剧申捷曾表示,《白鹿原》原著中“守”和“变”、“扬”和“弃”的关系,贯穿了整个剧本的创作过程。在笔者看来,守住创作的艺术担当,高扬创作的艺术质量,这也是电视剧《白鹿原》在当下IP剧、流量剧盛行的市场环境中所具有的宝贵价值,这种坚守的价值显然不能仅根据收视数据来评判。

  对于《白鹿原》遭遇收视与口碑两重天,或许网络上一些热评能够代表不少观众的看法。有评论认为,《白鹿原》的时代背景距离当下太遥远了,并不那么容易引发话题。又因为是农村题材故事,所以令不少观众望而却步。还有评论认为,《白鹿原》在收视上的失利意味着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式微,甚至悲观地认定——“时代有《白鹿原》,而《白鹿原》无时代”。

  的确,比起现代都市剧,《白鹿原》并不能令众多观众产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身份及生活认同感,但正如评论所说,对于这样的作品,不妨多给些耐心和时间,因为观众对经典的热捧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笔者注意到,去年以来,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的IP剧即便有“流量明星”主演,也渐渐失去了强大的收视吸引力。比如《青云志》《择天记》等IP大剧都从开播前的“万众期待”,很快跌落为播出后的“悄无声息”,一度充斥荧屏的古装玄幻题材电视剧也突然在今年哑火。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今年多部IP剧被卫视退片,其背后预示着“大IP+流量明星”的制胜定律正在逐渐失灵,国产剧产量或将面临大面积过剩。由此,笔者也想到,一旦大批质量不过关的剧集遭遇市场和观众的抛弃,那么又将由什么样题材、什么样制作水准的作品来接档?

  显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优质剧作上来。实际上,艺术不会生不逢时,艺术总能引领一个时代。笔者相信,《白鹿原》的意义远非停留在数据和话题上,而正如该剧主创团队期望的那般,在于“展示了一群对中华民族厚重文化抱持尊重与敬仰情怀的手艺人,是如何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历经坎坷,发挥匠人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以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完整而延续地体现作家原著风貌,最终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部远高于‘行货’的经典剧目。”

  作者:素 淡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