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与金温铁路:一个文人的实业梦

温州网 林宏伟 2018-03-19 15:36:00
“知道温州人需要铁路,我给你们修好”,当温州人经过近百年不懈努力,但是铁路还没有建成,人们希望南怀瑾牵头来完成这个创举的时候,南怀瑾淡然地说。

  “知道温州人需要铁路,我给你们修好”,当温州人经过近百年不懈努力,但是铁路还没有建成,人们希望南怀瑾牵头来完成这个创举的时候,南怀瑾淡然地说。如此平常的一句话,却很好地诠释了南怀瑾的实业梦。追寻理念,牵头南怀瑾怀揣这样的梦想已达半个世纪。

  抱负不凡,重拾半个世纪的梦想

  金温铁路贯穿浙西南山区,始自金华市,终至温州市。全线长达251公里,计有桥梁135座,共长14公里;隧道96座,共长35公里,沿途设车站27个。这是新中国第一条由地方、铁道部和香港三方合资兴建的铁路。途经的地区占浙江省57%的土地面积和49%的人口,惠泽浙西南两千多万民众。

  早在1921年,孙中山老师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建造金温铁路的构想。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多年来,金温铁路被提议兴建7次,开工3次,停工3次……反复几次兴建均以半途而废而告终,好梦难圆。

  据史料记载,1915年,浙江省长公署就向北洋军阀政府报告,修建宁波至温州的铁路,还专门进行了线路勘查,做了工程预算,然而最终却不了了之。

  在日伪军占领浙江时期,日军为了掠夺武义地区的矿产,专门修建了从金华至武义约40公里长的军用铁路,但遗憾的是,日军投降前夕拆毁了这段铁路。

  1947年,金温铁路的修建再次提上日程,但未等到开工就已经胎死腹中。

  到了1958年,金温铁路终于开工了,然而开工后不久便因为政府财政紧张要缩短基建战线,又不得不停工。

  1973年、1983年、1984年……此后又有几次调研、勘查,但每次风雨过后都是令人越来越绝望的沉默。铁路建设不同于普通工程,其耗资巨大,连政府都难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以至于该铁路反复停工,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无法正常通车。修建“金温铁路”是浙江人民企盼几十年的梦想。

  在南怀瑾离开家乡的几十年中,金温铁路的建设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而温州的交通环境也没有丝毫的改善,仍然只有水路一条,温州话的谐音是“死路一条”。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交通环境严重阻碍着温州与外界的物资流动,已成为制约温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历届温州领导都想尽早完成金温铁路的修建。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始终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南怀瑾,对于铁路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人类发展铁路已有200年历史,放眼全球,铁路网发达的地方大多是经济体发达开放的地区。因为有了铁路,就有远距离商业交易的机会,社会就会逐步走向开放。铁路带来的冲击,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观念上的。正如南怀瑾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他觉得这是技术改变社会结构的典范,中国在丧失了几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之后,迎头碰到了互联网,终于赶上了一次信息革命。对于一个时代智者来说,他更希望看到的现实是观念革命,因为一切的社会创新和经济创新,都来自于观念革命。

  正因为金温铁路对家乡民众有如此大的社会意义,所以为了实现大家热切企盼的梦想,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南怀瑾毅然扮演起金温铁路“催生者”的角色。他说:“金温铁路事,义为国家与桑梓福利,极望有期于成也。”

  这就是南怀瑾,一个中国文人最为朴素的实业梦。南怀瑾不仅仅是想为自己的家乡建设一条铁路,他还希望通过引进海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完成铁路的建设,通过实践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在中国开启公共建设的先例。

  在20世纪80年代,私人资本进入铁桶一般密不透风的铁路行业,不仅是一种突破,还是一种观念的启蒙。

  文人情怀,义为国家与桑梓福利

  温州和浙江省的社会各界在奔走几十年之后,将修建铁路的梦想寄希望于南怀瑾来牵头实现。在邀请南怀瑾牵头建设金温铁路期间,温州市政府做了两件让南怀瑾十分感动的事。

  1988年除夕,居住在香港的南怀瑾接到来自家乡的电话。在那个通信还有些落后的年代,南怀瑾老家到香港并没有直拨电话,时任温州市长刘锡荣为了此事,专门跑到邮电局亲自督阵,终于在除夕夜开通了两地的直线电话。时隔四十多年,南怀瑾再次听到了发妻的乡音,听着遥远的问候,年逾七旬的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尽管离乡的时间已经十分久远,但他对家乡的挂念却从未减少半分,这是文人心中的诗一般的情怀,纯朴珍贵。

  1989年,南怀瑾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一幅用南怀瑾母亲灰白发丝绣出的母亲绣像。见到绣像的那一刻,南怀瑾当即热泪盈眶,双膝跪地。一边是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一边是家乡人民蒙着历史风尘的民愿,南怀瑾决定承担责任,顺民所愿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温州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曾起到头雁的作用。温州人是务实的,很多官员早就意识到,发展经济,造福乡梓,比空喊革命口号更有价值,务实的做派远胜空头的支票。于是,就有了中国的第一条中外合资的地方铁路。

  修建金温铁路初步估算需要1.7亿美元投资,一般从事工商业的资本家很少有盈余的闲钱肯做这件事情。用南怀瑾老师的话说:“修铁路需要钱,我的预算都不告诉这些学生。为什么?他们学经济的,拿算盘一打,并不划算。”

  然而就是这不划算的生意,南怀瑾还是抱着坚定的决心去做。逐利是资本动作的本性,更是资本家投资的基本原则,南怀瑾倡导修建金温铁路,更多承载着一个文人实业家的情怀。南怀瑾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才是一个怀揣实业救国梦想的文人,最后才是一个实业家。所以,他身上有着浓浓的济世情怀,而这种济世情怀,实际上在今天能够转化为一种公民精神,推动国家文化复兴,带动经济发展。用经济带动经济是局部性的改变,用文化来带动经济是全局性的改变。

  对于耗资巨大的金温铁路,南怀瑾的梦想既伟大又很简单。他曾经说:“铁路一百多年来,从建设到运营,都需要改变,我希望从金温铁路开出一个缺口,渐渐整个把它改观。”不为自己谋利益,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与民族,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实业家的境界。

  尽管南怀瑾能够筹备部分资金,但相对于1.7亿美元的投资还是有点捉襟见肘。那么,如何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吸纳足够的资金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对于南怀瑾来说,却胸有成竹。因为他从未想过为自己谋利益,在为民众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南怀瑾提出了“还路于民”的构想,先借国外银行的钱修路,再通过还路于民,募集建路资金。

  在金温铁路修建之初,南怀瑾向浙江政府提出了4点要求:还路于民,高速铁路,隧道可通过双层货柜,沿线种树。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还路于民,对此,南怀瑾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我是要卖给沿途百姓,大家凑起来,路修平了,每个人都是股东,全民所有,还路于民。”南怀瑾还设想借用过去浙赣铁路的筹建方式,发行公债,“10块钱一股,把铁路卖给沿途的老百姓。”这样的筹资方式不仅能发挥地方积极性,而且上马快、效益高,更重要的是造福百姓。

  相对于修建铁路的巨额资金,仅仅发行债券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南怀瑾还设想采用民资股票和国有资本(资本主义股票上市和社会主义资金)合作的双重办法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后,他与浙江省政府合作单独成立了铁路公司,不管是外资(侨资)还是浙江政府方面的资金,都按照股权分配其拥有权,股票上市后积极鼓励人民购买,并逐渐出让自己的股权,使铁路公司转变为地方人民拥有的公司。

  按照南怀瑾的构想,“铁路还没有修好,股票就可以上市筹资了”。他的理想是铁路公司化。经过三四年的各方斡旋,南怀瑾的“实业梦”终于落地变成了现实,1992年11月18日,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南怀瑾担任董事长的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出资80%,其余的20%则由浙江方面出资。金温铁路建设由此催生了中国第一个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

  1992年12月18日,几经变化的金温铁路终于再次开始动工兴建。

  金温铁路贯穿浙西南山区,全线地质条件差,地形复杂,特别是温州丽水段,不仅要克服丘陵地形的施工困难,还要避开四通八达的河网地带,再加上典型的软土地基,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在修建过程中,金温铁路投资总额也从最初计划的十几亿元一直攀升到三十亿人民币。

  南怀瑾一旦承接牵头修建金温铁路的重任,其出色的经营才能就充分显现出来,即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资本运作和事业运作独特章法也得到充分展现。尽管困难重重,但金温铁路在历时6年建设后终于建成通车。浙西南人民的百年铁路梦终于得以实现,南怀瑾的“实业梦”也通过他的一系列运作,终于成为现实。

  金温铁路的建成对于温州,乃至整个浙江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铁路与沿海的港口接通,使温州成为贸易转运中心;其次,浙江南部诸如木材、矿藏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运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再者,金温铁路的建成可以大大缓解浙赣线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运输效率,缩短了运输时间;最后,金温铁路的建成改善了整个东南地区的铁路网布局,对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96年9月16日,金温铁路总顾问侯承业在金温铁路丽水段铺轨典礼上,为金温铁路的建成总结出3点无形价值:一,开创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是第一个中外合资兴建的公共设施,其加速了国内的建设,其价值是无穷大的,大得无法计算出来;二,相比当时建成的京九铁路,难度更大,投资却减半,沿线政府和民众全力参与、全力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体现,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无法形容与计算的;三,21世纪中国文化会带动世界思想的意思是,“诚诚恳恳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做事”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在金温铁路上发扬出来,这也是无法计算的价值。

  当停驻在温州火车站的机车拉响了长鸣的汽笛,驰骋在浙南大地上时,南怀瑾却并没有在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亲眼看看这条铁路。在金温铁路建成通车典礼上,他让学生侯承业念了一首感言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云:

  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

  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这就是一个中国文人的胸襟,一个时代智者的实业理想。

  (摘自林宏伟编著的《南怀瑾的商业智慧》一书,2014年台海出版社出版)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