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卖出300个 永嘉这对夫妻的灯盏糕在九山湖很有名
温州网讯 说到温州九山路,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九山冰淇淋。
殊不知,九山路上还有一家老字号的灯盏糕,每天下午两点的时候,人们都会排着长队伍,只为了一口热乎的香脆感。
九山湖畔“夫妻摊”
时值秋日,漫步在九山路上,凉风习习。道路两侧高大的樟树交织在一起,枝叶繁密遮天蔽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荫长廊”。行至游泳桥附近,记者便看到一个简易的摊位。一对夫妻正在摊前忙碌,只见灯盏糕刚从油锅中被夹出,浓香扑鼻,金黄诱人,令人食欲顿生。
这时,有不少周边客人也围在摊前。“老板,来个猪肉鸡蛋的。”“好,马上。”李清华夫妇是永嘉下家岙人,做灯盏糕的手艺有20多年了。接单后,李清华便一手拿着大铁勺,往里先涂一层面浆,接着抓一把白萝卜丝,单手敲个鸡蛋,舀两勺腌好的猪肉,再盖上萝卜丝,稍稍压平后倒满面浆,将铁勺伸到锅底,只听到“嗞啦啦”的声响,白色的糕浆迅速膨胀,香气微微冒出,灯盏糕初具雏形。三四分钟后,靠近油锅边的爱人戴红芬开始把灯盏糕翻个个儿,炸至两面金黄捞起出锅。刚出锅时比较烫手,一般会先放置一会儿,再装袋递给客人。
李清华介绍说,上午来买灯盏糕的人并不多,下午两三点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正是顾客吃下午茶的时间,客人几乎是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每次都要排长队。”
灯盏糕手艺姐传弟
在采访中,李清华一直没有停手,几个灯盏糕陆续出锅,便热情地招呼记者品尝。顾不上烫嘴,记者便就迫不及待咬一口,略带咸味的饼皮油而不腻,外脆里嫩,肉丝咸淡适宜,萝卜丝清脆爽口。
李清华的灯盏糕手艺,传自他的姐姐。在过去,温州市区还随处可见灯盏糕的身影,大多数人没有专门租用店铺经营,而是选择流动摊位,游走在市井街坊,满足很多人的口腹之欲。
上世纪90年代,李清华的姐姐就在九山鞋料市场摆摊位,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开始经营,一直到晚上六点多。来买的大多都是市场上的老顾客,早上八点前急匆匆赶来开门营业,时常会选择灯盏糕作为早点。
大约1995年左右,李清华就跟着姐姐学做灯盏糕,从最初的打下手,到最后自己也掌握了做灯盏糕的手艺,同样在鞋料市场置办了一处灯盏糕摊位,与姐姐的摊位一东一西,每天生意都很不错。后来,鞋料市场拆迁,有正规营业执照的李清华,也依旧把摊位摆在九山路上。在游泳桥附近摆摊已经有六年之久了。
虽说是街边小吃,但灯盏糕制作也是颇为讲究,尤其是配料比例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李清华介绍说,灯盏糕的饼皮是由黄豆和米粉浸泡后磨成的米浆,米粉选用的是什么大米,配比是多少,都是反复研究后秘制而成的。“配比合适,炸出来的饼皮才能香酥脆。”
出摊前,李清华夫妇都要准备好一天的配料。每天一大早就出门,购买与摊主订好的最新鲜的前猪腿肉、新鲜的萝卜。灯盏糕最原始的馅料只有菜头丝,将白萝卜去皮刨丝,洗净抹盐去涩,挤干水分后即可做馅。李清华20多年的经营,熟练地拿捏好肉丝配料分量,手艺总是不会失准,赢来了不少回头客。“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都能卖到300个。”
守了半辈子摊,赢得回头客
李清华与爱人守着摊位坚持了半辈子,除了春节放假几天,每天都会出摊。最难熬的莫过于冬季,西北风吹来的时候,摊位没有遮挡,常常瑟瑟发抖。
不过最高兴的就是不少老顾客,总是风雨无阻地每天下午两点来买灯盏糕。在李清华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很多原本在周边的老顾客,即使搬走了,还是会特意开车,从上陡门、新城等地赶来买灯盏糕,一次都带走十几个。“说是只认准我家口味,馋瘾犯上了,特地赶来。”
李清华有两个儿子,在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掌握了灯盏糕的手艺,也常会在父母繁忙的时候帮忙看摊位。
李楠回忆说,“小时候,父母出摊就是一天,特别辛苦。而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是一天最开心的,能吃到灯盏糕。”如今,可能受父母影响,李楠和他弟弟也都从事餐饮生意,以后有机会也想开一处灯盏糕摊位。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