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乡村振兴机遇 来看庙后村的“后”发赶超
温州网讯 “不论怎么忙,要保持一份心情的宁静。”这是琦君笔下的文字,初冬,行车驶过弯曲的山路,走进瓯海区泽雅镇北林垟社区庙后村,便是琦君出生地。村庄一如她笔下的描摹,宁静恬淡。
漫步村居,村中一个木牌写着:2019年庙益庙后重新合并为庙后村,我们离梦想更近一步了!庙后村村党支部书记潘长春坦言,小村的梦想,就是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抢抓琦君故里山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村庄实现美丽蝶变,开启“后”发赶超。
“鸡屎岭”的环境再造
庙后美,资源生态禀赋天成。
这里是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浙南小庐山”美誉,是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但坐落在绿水青山的庙后,曾经一度脏乱差。村民潘长品门前是通往山上的路,但这条门前岭,以前“脚都踩不下”,鸡屎遍地。包括潘长品在内,不少村民在这一带随意养鸡。当地人调侃,这哪是“门前岭”,更应该叫“鸡屎岭”。
2019年10月,村里启动环境改造,“鸡屎岭”入列其中。但改造山路并不容易,不养鸡,收入就受损,养鸡户们一致反对。
“得先把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庙后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小霜回忆,为此,村干部带着村民们走出去,去看永嘉、丽岙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让他们亲身感受村庄蜕变带来的效益。
参观让村民们“心动”了。“靠养鸡,我一年能有近一万元收入,但村庄变美,能吸引游客来,从长远角度来讲,对村民和村庄,都是件大好事。”潘长品转换了态度。经改造,如今,门前岭已经变得干净整洁。
随着村民思想观念转化,村庄慢慢扮靓。农民房有情调了,外立面改造推进中,成了一座座灰瓦白墙,房屋外的花木竞相绽放。墙体上有琦君散文,并配上绘画,村前溪水清澈缓缓,溪上石桥古朴雄浑,村间小路幽深古老,舒展开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耳目一新。
村庄变美了,潘长品夫妻俩每天都修剪绿化枝叶,把房前屋后仔细打扫一遍。“可不能因为自家的垃圾,让村里丢了脸。”潘长品打趣,大伙现在的环境意识,都提升了不少。
在改善村容村貌中,当地结合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推广生态能源,消化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这些举措促进了村容整洁,直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烂脚糖”的文化味道
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庙后就是她出生的地方。
“琦君是我们最大的文化名片,如何做好充分的文化挖掘,带动产业发展,是我们接下去发展的重点。”潘小霜介绍,目前,当地村集体收入微薄,但村庄环境变美,为庙后村的后发赶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村里有琦君纪念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纪念馆外山坪建有凉亭走廊,琦君夫妇之墓安于此处。琦君纪念馆全面展现了琦君人生历程、生活背景、家族史等,与瓯海三溪中学的琦君文学馆形成呼应。
“母亲说,我是吃烂脚糖长大的,每天早上吃两块,下午吃两块,吃得满嘴满鼻子的豆沙,然后用舌头,一舐,桂花香一直留在牙齿缝里。”这是琦君笔下的烂脚糖。烂脚糖名字虽难听,但吃起来却是又软又香又甜,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糕。
庙后特产丰富,烂脚糖、野生溪鱼、乌豆酒都小有名气。潘小霜介绍,今年当地计划加大投入,致力生态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开发,如今正在注册和琦君文化相关的商标,并深入挖掘,探索让琦君的文字,为当地的农特产品代言。
除了琦君这一文化金名片,当地人才辈出,还有潘鉴宗、潘国纲等历史文化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大有潜力。“将军马,作家手,天尽头。红豆杉,枫杨树,琦君琦君她永远站在庙后的村口。云飘飘,水流流,那是庙后我的家,橘子红了的时候。”随着庙后村歌传唱,乡村振兴梦也在进一步实现。
现下,对于村庄如何发展,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潘长春说,常常有村民找到自己,小到建议村头的花木可以换种颜色更加和谐,如何规范让大伙在家门口不停放自家车辆,影响村容村貌,大到如何发展产业,吸引乡贤回乡投资……“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村一定能够建设得更好。”这是潘长春实现乡村振兴赶超发展的自信和希望。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金朝丹 报道组 张闻哲 许文星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