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着力打好“乡贤泰商牌” 一村一乡贤带富众乡亲

温州网 2020-05-12 08:35:00
帮助村子破脱贫难题,夯致富之基,泰顺乡贤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试营业中的筱村公社。 林作祯 摄

  温州网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几个写在泰顺县三魁镇薛内村入口处的大字,十分醒目显眼,也不失为对当地走出的“瑞雪模式”的有力总结。

  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而言,“乡贤”反哺桑梓是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泰顺着力打好“乡贤泰商牌”在内的绿色发展六张牌,众多泰商带着项目、资金、资源回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乡贤富不忘亲”的乡音号召。

  帮助村子破脱贫难题,夯致富之基,泰顺乡贤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近日,记者先后实地走访三魁镇薛内村、筱村镇坳头村、仕阳镇严山村,无论是发展近十年的“瑞雪模式”,还是初显成效的筱村公社,新落地的仙叶缘观音豆腐柴基地等产业项目,背后都有怀揣着反哺家乡情怀的乡贤身影,他们在回乡探路中,富了乡亲、美了村庄,走出了一条条绿色共赢的小康大道。

  薛内村“瑞雪模式”脱贫致富当自强

  连月来,位于三魁镇戬雪线旁的瑞雪山茶油厂,茶籽榨油正飘香。

  “去年我们榨油55吨,产值达一千万。近期新引进一条精加工生产线,今年预计产能再翻一番。”这些年,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薛锦松全身心投入这家我市首家一级压榨油茶加工厂,他说,这也是全村人的致富“聚宝盆”。

  薛内村曾是全省扶贫重点村之一,全村中低收入农户占了近4分之一。但小山村并非一无所有,一位位心系家乡发展的泰商,是最大的资源优势。2011年5月,包括薛春树、薛东瑞、薛锦松在内的十余位本村在外泰商,投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取“瑞雪兆丰年”之意,创造出了村企合一的“瑞雪模式”:村民以地或现金入股,单独享有股金、租金、薪金收益,并以“瑞雪宝”商标带着当地农特产品闯市场。

  “刚回来那年,一场山火烧得只剩荒山,我们就想着搞农业开发吧。2011年种下了茶树、猕猴桃和油茶树。”当年,薛锦松放下在河南的生意回乡担任总经理,这一干就已近十年。据他回忆,3年后,茶叶、猕猴桃开始有产出,5年后山茶也开始挂果,2017年,山茶油厂建成投产。“虽然农业回报慢,但符合我们的初衷——让村里自身有个造血功能”。

  近十年,不仅本村全部耕地林地,连同周边门楼坳、薛外等村的土地也流转至公司名下统一经营,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去年开始,还从原先“月月领工资”的“大锅饭”,开始试点以奖代补,调动村民参与热情。

  薛内村也早早摘掉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最初的6870元增至去年的20000多元,比原先翻了三倍多。目前,公司已发展油茶基地近4000亩,下一步,还计划借“油茶花开满山香”,走上农旅融合道路。

  坳头村“筱村公社”四载耕耘结硕果

  “田舍春柳小农庄,提篮采摘满院忙……”这诗句所绘,真是筱村公社想要找回的一种生活方式。

  筱村公社位于国宝廊桥文兴桥西南侧,所在的筱村镇坳头村是仅有700人的小村,而实际常住人口还不到半数。眼看村里田地多数荒了,久无人住的老房子几近坍塌,在上海创业多年的当地村民吴春华惋惜不已。2016年,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怀,他正式签下筱村公社旅游开发项目。

  经过4年有余,累计8千余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当地不起眼的溪谷、湖畔、山坡上,出现了设施齐全又不失乡野之味的月心谷、望山岗、半山云居等住宿区,以及前山农庄餐饮区,而民俗馆和旅游接待中心也已动工。

  “虽只是试营业,刚过去的‘五一’还是来了不少游客。村民种的青菜笋干,在家门口就被我们或游客收购了。”筱村公社现场负责人龚晓武同是坳头村人,他说,我们回来的初心,就是带动农户增收,触动乡村经济发展。“所以2016年一开始就流转了近300亩抛荒田,打造四季采摘果园。”

  最先打响名气的,正是前山果园采摘基地。“经过四年的培育,基地现在四季都有时令水果供应采摘。尤其在去年,头年挂果的黄桃,因甜度高还供不应求了。”龚晓武说,50亩蓝莓即将成熟,农产品是我们眼下的重头戏,也最能直接提升农业附加值,目前,仅果园的种植养护采摘和餐饮,就带动就业十几户,一年仅劳务支出就有40多万元。

  “我们正在磨合提升团队服务水平,等明年高速通了,会正式对外营业。”龚晓武暗暗立志,要将筱村公社打造为既让村民回来,也能留住游客脚步的乡土田园。

  严山村“仙叶缘观音豆腐柴基地”把乡愁做成产业

  白白嫩嫩的豆腐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泰顺,还有一道颜色翠绿、清香爽口的“绿豆腐”,是人人喜爱的夏日凉菜,其取材来自一种名叫观音豆腐柴的植物绿叶。

  “我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相约上山去摘这些叶子,回家跟着大人学做绿豆腐。”心心念念着这份乡愁滋味,去年,在湖南创业多年的仕阳镇严山村村民董海青,回乡流转了近200多亩荒山,打造仙叶缘观音豆腐柴基地。董海青说,她可不是一时冲动,之前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比如,豆腐柴富含维C等营养价值和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等功效,具有良好的食品加工性能,能带动村民就业,而且产业化种植后每年可收割4次左右。

  眼下,种植基地主要由叔叔董夫创管理,董海青则忙着跑展会做宣传,引设备建厂房。“去年采了20多担,我们带着自己生产的豆腐柴精粉、豆腐柴茶叶、豆腐柴面条等产品去了省市农博会,消费者对这样的绿色农产品很感兴趣。”董海青介绍道,今年下半年基本有得摘,所以要赶在这之前,建成自己的加工厂。

  此番回乡创业,也得到了来自家乡的满满诚意。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夫欧得知董海青正在为厂房选址发愁,索性把村办公楼给腾出了。在镇村支持下,村里将免费提供400亩集体土地,打造豆腐柴低收入农户扶贫孵化园,由基地免费提供种苗,保障技术与收购,帮助61户低收入农户增收。

  据该镇党委委员陶国庆介绍,下步,计划在国宝仕阳碇步边上,打造美食街,作为绿豆腐等传统美食的展示平台。此外,基地内还将建设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打造省中草药养生基地,供游客现场采摘体验品尝,把乡愁做成富民产业。

  记者手记

  落地的项目“会说话”

  在泰顺,“乡贤”不限于泰顺籍,只要热心支持泰顺发展的,皆为乡贤。目前,该县将乡贤分为十大类别共1011人。而单就带着产业项目建功小康路的这类乡贤而言,如何在回归中又能带富一方乡亲,自身找好定位是关键,但也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

  情怀落地,需提防水土不服。眼下,泰顺正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久久为功抓绿色发展。其中,以文旅、农旅项目加入旅游主业化建设当中来,以生态工业项目补结构短板,都不失为当下合适的回归创业模式,也正是多数乡贤的着力点。一言以蔽之,在这方绿水青山间,围绕“两山”的实践创新,正逢其时。

  乡情再浓,优服务是重中之重。泰顺已成立各级乡贤参事会、乡贤联络站,今年还高标准启动打造县级乡贤馆,凝聚乡贤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优待项目也是厚待乡贤的重要体现,在项目招引落地的全过程,要“令行合一”,要将心比心、因地制宜送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项目结出“致富果”,实现多方共赢。一个个成功落地的项目虽无言,却也是在为地方的发展“代言”。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郭乐燕 周汉祥 报道组 赖淼莲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