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同走小康路② | “造血式”帮扶 秀洲助若尔盖培育特色农业

2020-07-27 11:00:40

  近日,记者跟着嘉兴市秀洲采风团来到四川省若尔盖县,探访秀洲区与若尔盖县东西部协作的成果。

  大巴车在巴西镇羊俄村的山间开着,采风团的记者们一路都能看到成片的蔬菜种植地。特别是青绿色的莴笋,长势特别好。

  “有了秀洲区的补助资金,我们这里农民更有种植动力了。”若尔盖县高原菜篮子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副社长罗炽明告诉记者,之前若尔盖县的农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种植青稞,亩产量一般在200-300公斤,除去种植成本和人工费用,每亩只能挣100~200元。产业调整后,通过学习先进地种植技术,大家开始种植莴笋,每亩产量达8000斤,特别是三青莴笋,市场上,每斤最高可售2.5元,每亩产值有14000~15000元,净利润可达5000元左右。

  “最近,我们正在带动农民种植口感更好,售价更高的三青莴笋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收益。”罗炽明说道。

  据悉,若尔盖县的莴笋种植面积约有3866亩,种植地分布在巴西镇、阿西镇、求吉乡等,这里种植的莴笋可以与其他莴笋的销售时间错开,通过反季节销售获得更高的收入。

  罗炽明说,合作社在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莴笋的过程中,得到了秀洲区的帮扶。“秀洲区会给我们补贴,普通农户每亩补助100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亩补助110元。农户们用这笔补助金购买更优质的种子,种植的产量也提高了。”

  在若尔盖县,中药材种植也是一大特色。当大巴车行至阿西镇团结村,采风团一行看到一片片大黄种满了山头。

  大黄有着清热去火的药用价值。2002年,团结村开始试中大黄,并初步取得成功。2008年,该村引进唐古特大黄优良品种,开始了大规模种植。

  当天下午,记者在团结村的大黄地里,看到几个村民顶着烈日,在为大黄除草。“我们种植大黄,秀洲区还会给我们补贴。去年我种植的10亩大黄共得到秀洲区2000元的帮扶资金。”村民赵敬勇很开心地讲述了这几年通过种植大黄自己收入越来越多,并表示很有信心继续做好大黄种植。

  “如今,我们成立了若尔盖县生态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国家帮扶资金建起了大黄初加工厂,实现了大黄种植的规范化,采挖的机械化,切片的自动化、烘干的快速化,包装的特色化,上市销售的定点化,产品价格的保障化。”团结村村主任马双喜告诉记者,原来每公斤大黄自然晾干只能卖3.6元,现在加工好的能卖到20元,大黄品质得到保证,还能接到国外的订单。

  如今,若尔盖唐古特大黄成了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村里大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00亩。通过种植大黄,团结村里能获得300多万的集体经济收入。虽然只有30户居民,但这里已成为全县大黄种植的样板村了。

  为了助推若尔盖县大黄种植业的发展,秀洲区不仅给予农户普惠性的补助,更是采取精准扶贫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针对种植大黄的普通农户每亩补助200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亩补助215元。通过秀洲区资金和技术支持,若尔盖县大黄种植面积从5000亩增加到12000亩,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东西部协作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目前在若尔盖县科农局挂职植保站副站长的秀洲区农水局工作人员张建太介绍,除了资金补助,秀洲区农水局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蔬菜和中药种植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培训,引进农业技术两项,让秀洲农业技术在若尔盖开花结果。让农户从原来种植青稞每亩产值300元左右的产值,提升到现在种植蔬菜的产值的3000元以上产值,农民增收十倍以上。

  据悉,秀洲区自对口支援若尔盖县以来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的要求,共投入362万资金帮扶种植业发展,支持引导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等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特色农业,推广种植面积共计7100亩,产值达到5800余万元。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技术相结合,多种方式相运用的方式,切切实实培训当地农民掌握一门经济作物的种植业技术、切切实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切切实实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切切实实促进若尔盖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建太充满期待地说。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姜蕾蕾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