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抗疫“最美”故事,于无声处凝聚正能量
核心提示: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温州一度成为孤悬湖北之外的“重疫区”。温州晚报在此次抗疫报道中推出了“温州最美抗疫人”专栏,对战疫先锋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并采用多元化报道方式,出新出彩出精品,提振抗疫精气神,于无声处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1月30日截至4月16日,123篇人物报道记录下这场战疫中参与者的身影,彰显温州这座城市众志成城的力量,和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守望相助的新时代温州人精神。
长度:跨度两个多月系列报道,不断呈现新看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场灾难面前,主流媒体除为读者发出客观、及时的疫情信息报道,也需要挖掘报道抗击疫情中的英雄模范,通过抗疫一线的典型人物的故事,于无声处凝聚起正能量,给予人民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力量。
受疫情影响,温州晚报宣布纸质报纸休刊,但休刊不休息。1月30日,为做好典型人物宣传,激励温州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温州晚报在《看温州》客户端推出“温州最美抗疫人”首篇原创稿件《“隔离病区”医生的朋友圈:想告诉大家,我很平安》,此后持续每天至少推出一篇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社区干部等多个行业的人物报道。截至4月初,“温州最美抗疫人”专题栏目发布原创和转载稿件共123篇。
为及时发现、报道典型人物故事,温州晚报记者采编团队几乎全员出动,不管是居家电话采访,还是前往现场,全力挖掘抗疫一线的人物故事。从人物涉及行业范围来看,“温州最美抗疫人”栏目报道了医护人员、村(社区)卡点工作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员、120救护车驾驶员、核酸检测员等全市各行各业抗疫一线的典型人物。报道篇数之多,内容之丰富,饱含对抗疫英雄的礼赞,更是展现了温州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良好精神风貌,传递抗疫必胜的信心与力量。
该系列人物报道时间跨度长,围绕着疫情下的“最美”,很容易让读者“审美疲劳”,失去阅读兴趣。在主题相同的情况下,避免材料堆砌,找亮点事迹,打造报道的层次感、立体感,增加读者新鲜感。温州晚报采编团队坚持延伸触角,拓宽广角,开拓视角,不断挖掘新内容,让系列报道丰富多彩,有看点,又耐看又有吸引力。
如2月7日,推出“温州最美抗疫人”第37篇报道《“温州需要我!”温医大留学生在温战“疫”,获南非大使点赞》,将目光投向在温的留学生团体,报道了南非学生辛成乐在温州的抗疫故事;
2月26日,推出第86篇报道《连续奋战一个月,她累倒在采访途中》,把握新闻时效性,第一时间报道了鹿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宇慧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员所作出的贡献;
3月9日,推出第114篇报道《背50斤喷雾器到隔离点消毒,58岁环卫工一月磨坏三双鞋》,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展现平民英雄的无私付出精神。
温度:塑造人物告别“高大全”,走向“平民化”
与早期典型人物报道不同,典型人物正逐步告别“高大全”的完美人设,而开始走向“平民化”,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展现其身上的普通生活状态,让人可亲可信。在这次防控疫情的“最美抗疫人”系列人物报道中,温州晚报把视角对准了防疫一线的广大普通百姓,而不拘泥于医疗系统;在塑造典型时摒弃居高临下、“赞歌高唱”,用平和文风,对人物特征加以刻画,把典型人物的形象真实、朴素地呈现给读者,笔触下涌现出了援鄂医护谢得力、120救护车驾驶员白荣捷等一个个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抗疫最美人物。
在疫情暴发前期,温州晚报的目光更多聚集在医护人员身上,尤其是出征援鄂的医护人员。为及时报道武汉一线温州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第一时间回应温州人民的关心关切,记者王骁、王乐乐、薛样洋等卫生系统跑线记者,与医院、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援鄂医护人员在前方的最新动态。
2月13日,记者收到温医大附一院护师谢得力在武汉一线写的一篇随笔,采写了《最后一个橘子:一位温州90后男护士在武汉“疫”线的泪目故事》一文。随笔全文记录下他作为一名专业医护,如何做好每一名患者的护理工作,陪伴患者走最后一程,生动地展现了一名医者的仁爱之心。同时记者也描绘了谢得力生活中有趣的一面,“平时爱好健身和打篮球,还喜欢收藏各种手办、影片中的模型……”这些符合普通人日常情景的描述,让读者一下子看到了谢得力生活化的一面,令人可信可亲可敬。
关注抗疫一线其他领域的默默奉献者,如护工行业。记者叶雄伟采访了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工储诚桃,刊发报道《49岁护工瞒着家人报名抗疫,在隔离病房坚守30天》。问及原因,储诚桃说“病人的护理总要有人做”,而瞒着家人却表露她内心真正的害怕,真实地展现出她无私无畏、迎难而上的一面。经温州晚报推荐,储诚桃、120救护车驾驶员白荣捷、医生于小妹夫妇均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战疫英雄奖”。
广度:多元化呈现人物形象,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媒体融合,读者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网络传播平台,不受时空限制,且内容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在整个抗疫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中,温州晚报整合现有的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全媒体资源,紧密联动,在保持消息、长篇通讯等传统报道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形式,寻求多元化传播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典型,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个性化新闻海报。海报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既方便读者阅读,又能有效传递信息,宣传效果强烈。3月19日,在浙江援助武汉第二批医疗队成员返浙当天,《看温州》新闻客户端推出《英雄心里话│温州14名援鄂医护人员凯旋,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愿》新闻海报;3月22日,浙江首批援汉医疗队返浙,《看温州》新闻客户端继续推出《英雄心里话│凯旋!听,温州首批援汉医疗队员“最想说的话”》新闻海报。温州晚报协同中心美术编辑为两批温州援鄂医护人员每人制作了一张个人专属海报,画面上以医护个人照为主,配上一句心里话,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将医护人员的个性得以全方位展现,让读者一下子就能记住救治一线的生动面孔。此外,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看温州》新闻客户端结合节日,发布《致敬!战疫玫瑰,英雄旋律》个性化海报,将镜头对准疫情防控一线的温州广大女性同胞,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在温州晚报抖音平台,也发布了“温州市海外传播官、温医大儿科研究生阿乐教你正确戴口罩”“儿子隔壁急救,母亲不能相见”“一对战‘疫’夫妻坚守一线回不了家,妈妈视频教孩子自己打针”等短视频,深受网友好评。
相比单一的文字报道,从1月底至4月,温州晚报全媒体利用新闻海报、短视频、动新闻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种传播途径的作用,实现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真实且动人地将身边普通人的勇敢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深度:聚焦后勤一线“最美”,彰显温州“城市精神”
做好抗击疫情报道中的人物报道,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温州晚报提早谋划,主动设置议题,步步推进报道节奏,不断强调、深化典型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
在这场“温州最美抗疫人”中,冲锋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等群体备受关注,也是本次系列人物报道中的主角。在特殊的疫情背景下,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和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使人在灾难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温州晚报同时也关注到了以行动支持的志愿者、捐款捐物的爱心人士和单位等后勤一线的温暖故事。国内疫情爆发后,海内外温州人同气连枝,纷纷捐款捐物,内外互助,尽最大努力支援家乡,支援一线医护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不少海外温商通过海外资源,竭尽全力将医药物资送达温州,成为报道焦点。2月15日,记者王亮采访、刊发《90后乌克兰温商周杰自掏腰包运回10万个口罩》,记者写道“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航班和顺丰物流信息”,一个心系家乡的温商形象跃然纸上。温州人商行天下,善行天下,在凶险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温州人再次“抱团”,创造了一个个爱心接力企奇迹,生动诠释了天下温州人的硬核家国情怀。
3月10日,在疫情防控后期,温州晚报刊发《志愿者组防疫“后勤战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为医护家属送日用品》一文,采访了温州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作为的故事,使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团结互动、和衷共济。
同时还有贡献微薄之力的普通市民们。《做志愿者、献血、捐款……这90后青年做了不少“小事”》一文讲述了一名90后青年王亚开为疫情做的“小事”,而这些“小事”是大家力所能及、容易效仿的,在特殊时期显出举动的不平凡。
后勤一线的“最美”故事是一种“感恩”的延伸,践行着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令人动容。种种举动下的“反哺精神”,更加彰显着温州这座城市的大爱,也激发了更多人的爱心和责任。
(作者:温州晚报 周蓓蓓)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