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意见”保障村社组织健康运行 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温州网讯 近日,一条消息在永嘉县瓯北街道江北社区鸿景嘉园内“炸开了锅”:小区里12间商铺通过“云上村社”阳光交易平台成功外租,每年租金从18.7万元“涨”到了40.7万元。“有了这一平台,村社财务账目一清二楚,有效预防了村级集体资产的私下交易和村民集体资源的流失,也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居民余林兴点赞道。
这只是我市村社组织的一个缩影,村社组织健康运行“十条意见”实施后,规范有序、公开透明成为我市村社组织运行的一种新面貌新气象。
管住村社干部的“微权力”
眼下,各地逐步完成村社两委换届,新一届村社干部陆续“走马上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决防止“一言堂”,成为选后村社组织运行规范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苍南县宜山镇推行村级行政审批智能系统,全面梳理3大类27项“行政审批清单”,实现“全部审批入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以前,村里办个事、发个钱,大家都觉得有猫腻,心气不平。现在小微权力清单化了,群众都看得清清楚楚,对村干部也就放心了,村里的意见矛盾自然就少了。”宜山镇党建办主任吴雕说。
借助村级行政审批智能系统,该镇还聚焦村社“印章管理”问题,采取授权管理、线上审批、全程留痕等措施,对村社党组织、村(居)委会、村(居)监会、经济合作社等4枚公章进行全周期监督和完整信息记录,有效杜绝重大事项未经集体研究私盖公章的问题。
在瑞安市,曹村镇推出“阳光履职”行动,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工程管理“二维码”等新载体,群众可以实时了解村干部履职践诺、工程项目推进进度等情况,真正实现了“了如指掌”。
公议群众关心的“民生事”
对基层群众来说,村里要干哪些事,他们最具有发言权。村里的事,只有通过大家提、集体议、共同定,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强大推进合力。
洞头区霓屿街道下社村搭建“霓有话说”平台,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议事会,所有在家的村民集聚到户外议事广场上,提出村里下个季度要抓的重点事,集体讨论村里工作情况,决定接下来村干部要干的工作。“刚开始,我们担心会出现闹哄哄的场面,但没想到第一期活动很平稳,群众提的意见很集中很合理,干群关系很融洽,效果非常好。”下社村一位干部说。
乐清市乐成街道创新线上“红色议事厅”,全新制作微信小程序,指定专职社工担任专管员,通过问题收集、处置办理、回复反馈等流程,结合新任社区干部民生实事大走访大办理活动,实现社情民意大汇集。其中,南门社区已收集路灯修理、体育民生项目等民生关键小事6件,当前重点建设项目7个,需要上级部门协办的项目2个。
算清集体经济的“明白账”
村里的“钱袋子”,是群众关注最多、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村社干部最容易“栽跟头”的事。为此,各地规范落实“三务”公开,算清每笔收支账,公开每张发票单,真正让群众安心放心。
“快来扫扫这个码,村里每一笔钱花到哪里了,发票有没有,我们老百姓都能看到,再也不用瞎猜测社区干部会不会乱花钱。”永嘉县瓯北街道码道社区居民周章云指着居务公开栏上的“三务阳光码”兴奋地说。
让公示不止停留在纸上、墙上,更直抵群众手中、心中,永嘉县为全县541个村社量身定制“三务阳光码”,将群众最关心的村级集体资产收支情况等纳入其中,全面实现“一村一码”“码上监督”。
泰顺县创新推出农村三资(扶贫)阳光监督平台和阳光监督二维码,实行“一县一码”统一推广方便查询。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行现代化、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式,让农村财务在监督下执行。“现在,我们可随时随地扫码进入,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登入查询本村村级财务、扶贫项目和个人资金补助等信息,再也不担心村干部截留挪用了”。泰顺县罗阳镇村尾村群众潘大伯笑着说。
当下,随着“十条意见”深入实施,政策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各地的村社组织规范有序运行,民生实事项目加速推进,村级财务全面公开透明,村社干部清廉指数、党员群众信任指数持续攀高,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温州路径”越走越宽……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缪眎眎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