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连破50起命案积案!

平安鼎 2020-12-04 10:33:27

“小卢啊,我那起案子,你如果破了,只要抓到人,温州的酒店你随便选,我私人请你吃饭!”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走廊里,一名老刑警“拦”住了重案大队大队长卢立锟。还等不及小卢回话,老刑警拍拍了他肩膀,呵呵地笑着走了。

小卢没有动,一米八的寸头大个子,像座山似的定在走廊里。“我会选酒店的……”他盯着老刑警的背景,默默应下“承诺”。

卢立锟知道,在老刑警的笑声背后,那起未破的命案是他无法解开的“心结”。老刑警们“固执”地认为,那就是他们欠下的“债”。欠债,总要还,一年不行就是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刑警,接过上任递过来的“接力棒”,紧盯命积案不放。

今年,卢立锟和刑警兄弟们,在老一辈刑警用双脚搭建起的“轨道”上,搭乘着刑事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追赶着时间的脚步,连破50起命案积案。

在昨天发布的首月月度“平安之星”, 卢立锟入选。

机缘巧合吗?

“这起案子,你们去贵州再比对一次,不行就去广州、上海、江苏,那都是务工者的聚集地……”2020年5月,在温州瓯海区刑侦大队会议室里,卢立锟从会议桌上整整齐齐的案卷材料里,选出了其中的一份。

2020年初,公安部组织开展“云剑-2020”行动,强力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这对卢立锟所在的重案刑警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自2016年以来,温州破获命案积案的数量,也都是全省第一:2016年13起、2017年21起、2018年15起、2019年12起……而“云剑-2020”行动,让卢立锟所在的重案大队,有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去“还债”了。

行动伊始,恰逢疫情,卢立锟决定先做好前期准备,他布置各县区大队仔细梳理积案,整理案卷、档案、物证,将积案分为有条件和条件不足两类。

卢立锟在瓯海选出那份案卷,被归在了“条件不足”那类。这是一起2005年的命案,在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二楼,一名15岁的小女孩,被钝器击打头部后致死。案发时,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监控。

线索少到,只有当年提取到的一枚指纹。可在数以亿计的全国指纹库中,这枚指纹足足“翻滚”了15年,都没有“冒泡”。

“再试一试吧。”卢立锟不愿意放弃,这些年,他时刻关注着刑侦技术的发展,他知道这其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这枚指纹,在全国的库里比对,数据量太大了,如果能在嫌疑人曾生活的城市进行比对,数据库相对小,命中率会高很多。

谁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运气”会这么好。5月,瓯海刑警赶到贵州,竟然一击即中:嫌疑人在深圳生活。这起命案成功“收官”。案件破获之后,有民警感叹——“真是机缘巧合啊……”

“不,才不是”

“这哪是什么机缘巧合?”卢立锟心里清楚,如果没有当年刑警们扎实地走访记录、认真地提取现场的物证,刑事技术发展得再快,也无“用武之地”。

那是重启1994年盗窃转抢劫杀人的案件。

1994年7月的一天,嫌疑人走进温州某区的一个小卖部,拉开抽屉拿钱时,老板娘回来,大喊一声“抓贼”,嫌疑人连捅老板娘几刀后逃跑。警方大范围排查走访,只得到一条线索“嫌疑人是四川人”,其余名字、身高、长相等全都没有。

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线索?重案大队决定请回当年侦办案件的主办刑警。

“你等我找一本笔记本,马上就来!”一名老刑警赶到时,卢立锟看到,那是一本翻得有些旧、却非常整洁的笔记本,里面的内容让年轻刑警“开了眼”——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年他走访过的人,大多数名字后都是“x”,只有其中一个四川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后,被打上了五角星,还有一行注释小字:讲话吞吞吐吐,可能有线索。

“我找了他7、8次,他都不愿意说,第二个月,他不干了。”老刑警叹了口气,“我一直觉得不放心,你们再查查。”果不其然,多年过去,这名知情者终于肯开口了,温州警方根据线索,很快在重庆抓到了嫌疑人。

卢立锟对这本“笔记本”感慨良多,他知道,是因为老刑警“心结”未解,所以他一直保留着当年的线索。债没还,怎么能放得下?

卢立锟能感同身受,是因为他也有24年刑侦经历的“老刑警”了。当年他们破案时,可是有“标配”的——那是靠一张嘴、两条腿、一个笔记本、一个水壶的年代。

1998年,刚参加工作2年的卢立锟,参与一起杀人分尸案。不像现在,警方可以从大数据、高科技里要生产力,当年那就是“人海战术”。警方锁定了一片区域,需要走访排查5万人,几百号民警开始“扫楼”。

卢立锟和兄弟们平均每天只睡2个小时,笔记本越写越厚。没时间洗澡刷牙,一有任务,抓两个口香糖一嚼,就直奔现场。他们这么拼,就是不想“欠债”!好在,9天9夜后,案子终于破了!

欠的债,都会还

“你还觉得慢?当时的刑侦技术,平均破一起命案要花15天。可现在?15个小时,我都不敢说自己快!”卢立锟的这句感慨,不是无由来的。在刑侦一待就是24年,卢立锟见证了温州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和成熟。

“20年前的我们,从来没想过,哪怕是当时嫌疑人留下的一滴血,都会成为破案的关键。”卢立锟说,2000年前后,温州命案破案率在90%左右,往前则更少,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技术条件。

所以,刑警都有一个习惯:在犯罪现场,但凡是看着有用的,他们都会建档、保存,谁都不知道,哪个物证会成为破案关键。“多提取一些东西,为破案增加一点希望。”这是一名老法医曾在现场讲过的话。

时间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掩埋过往,也可以揭开谜底。今年,瑞安重启1988年发生的一起寻仇案件,破案的关键就在一件嫌疑人留下的血衣上。

1988年5月,朱某在瑞安市湖岭潮基乡某村与吴某(化名)、张某(化名)相遇,因曾发生过矛盾,随即吴、张两人对犯罪嫌疑人朱某拳打脚踢,后被村民劝阻。朱某回家后,怒气未消,携带木工凿报复吴、张二人,将吴某刺伤后潜逃。最终,吴某因为伤势过重当场死亡。在逃跑过程中,有人看到朱某扔了一件血衣。

这件血衣,也见证了温州物证室的变革。当时,保存物证只能用一些土办法,牛皮纸防潮,塑料袋防水、隔离空气。2000年前后,物证室逐渐规范化管理,不仅有了干燥的环境,还建档、分门别类。

“2005年,我们开始筹建自己的DNA实验室,已经可以对物证进行冷冻保存。”卢立锟说,命案积案的物证如今都被完善地保存着,等待着发挥“作用”的那一刻。

今年5月,通过全国的数据库重新比对,这件血衣的主人“现身”了——年初,因为疫情聚集赌博,嫌疑人被广东当地派出所抓获,并采集了身份信息和生物检材,数据库很快跳出“好消息”。32年的命案,终于尘埃落定。

在卢立锟的记忆里,除了要“请他吃饭”的老刑警外,还有一个老刑侦的领导,每次遇到他,也都会问:“今年命案破了多少?我们欠的‘债’还清没?”

回答这个问题,卢立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信心,“随着刑事科学的不断进步,我相信,这些债,迟早都能还清!”

干了24年刑侦,卢立锟选择用一朵月季花作微信头像的卢立锟,早已明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生哲理。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