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现场: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0-12-08 15:45:04

  刚到“大雪”,“冷链”成了热词——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引起消费者强烈关注。连日来,浙江省就此公布有关“人防”“物防”举措,并要求强化“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持续扩大“冷链食品溯源码”应用覆盖面。

  浙南地区温州一带,消费者喜食生鲜、海鲜。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现场监管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来到瑞安冷链食品市场,跟随瑞安市市场监管局东山所副所长林建成亲历监管现场。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记者跟随监管人员进入冷库检查进口冷链食品。

  进口冷链食品主要包括进口的冷冻畜禽肉及水产品,完成系列检验检测流程入关后,通常首站便是运输至零下18℃以下的冷库仓储。

  位于瑞安水产城附近,朝阳冷库厂区不小。这天,院子里工人已忙碌着装卸货物。在冷库入口处,工作人员周桂花正负责来往人员登记,桌前的表单上,详细记录着工人们的体温情况;耳边则是重复提醒的广播:进入厂区,请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冷库内部其实一直有在开展自查。”朝阳冷库负责人程利东向我们介绍,作为一家中型冷库,其冷链食品库容量达3000吨,去年该库进口冷链食品存储占比约10%。看到冷链与病毒相关的新闻后,他随即要求库内厂区全面消毒,还给20余名工人都做了核酸检测,并且严格冷链食品入库出库流程。

  环顾四周,可以看见厂区墙壁多处张贴着“冷链食品安全警示”,上面的红色大字鲜艳夺目:“禁止未赋码未扫码入库,禁止未扫码出库。”

  我们决定“全副武装”进冷库看看。眼前一幕:朝阳冷库里连排分垛堆放着各类冷链食品,分箱包装层层叠叠,有刚运输抵达的新疆红枣、新鲜的小黄鱼、锁鲜的高山菜,以及各种本地冷冻猪肉、鸡肉等。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格外与众不同,箱体上标记着外文,整齐地被放置在仓口处。

  “每一箱进口冷链食品上都必须张贴有二维码,以及条形标识。”林建成说,相当于食品的“身份证”,“监管工作就是核查这类食品信息是否属实、证件是否到位。”翻看发现,库内三类进口冷链食品均赋有二维码,包装完整。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随后第二轮抽检。我们从冷库里走出后,经过全身消毒,再次投入到严格的核验工作中。“滴——”拿出手机,对着箱体扫一扫,眼前这箱“带骨犊牛肋排”的信息立马显示在“浙冷链”界面上。根据记录,该产品产自新西兰,10月19日运输至瑞安进入朝阳冷库,也是在此站完成了赋码。

  逐一扫码溯源,但核对环节并未就此结束。在工厂办公室,程利东还要出示一份证件、四份证明,包括企业营业执照,提供刚检查的进口冷链食品对应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消毒证明、供货方资质等。“只要缺一份材料,这批货物就绝不能在市场上流通。”林建成说。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进口冷链食品流入市民餐桌,批发市场、进口商超也是绕不开的环节,情况如何,我们决定再去交易市场上转转。

  和冷库的繁忙相似,冬日的瑞安水产批发市场,聚拢不少人气。市场内帮华水产销售户不仅批发本土海鲜,目前还有少部分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冷冻墨鱼在销售,负责人李铭雯告诉记者,今年对于此类销售经营也愈发谨慎,逐渐减少贩卖。出库入库过程同样严格实行“浙冷链”扫码赋码,分包装贴码,供消费者了解产品进口各类信息。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持续开展‘回头看’整治,我们还要动态掌握经营户的进口冷链食品存量及消耗量。”他提醒李铭雯,如果有新增采购的进口冷冻食品,一定要按规矩记录进货台账,注意贮存环境合规、场所消杀到位。

(亲历配图)层层把关,让冷链食品安全“越冬”

  在林建成(右一)指导下,记者扫码冷链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浙冷链”平台。

  瑞安冷链食品市场相对集中。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当地政府今年8月起便成立“物防”专班,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协同公安、卫健、海关、交通运输等部门,层层把关冷链食品的贮存、运输、加工、分装多个环节。目前,该市已累计排查495家存在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浙冷链”赋码62868张,通过媒体公开了9起典型冷链食品违法案件。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邓欢欢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