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基层减负这一年:形式主义做减法 干事创业做加法
温州网讯 又到一年年终时,基层还在疲于应付年终考核吗?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24条措施》,联合市民监督团、专家学者共同走进基层,看落实,话难点,听建议,推出《基层减负调研报告》。时隔半年,恰逢年终考核季,记者再次进行走访调研,这一次,基层部门显得很“淡定”,“吐槽”少了,“点赞”多了。减负不减责,温州基层减负“检”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新实效。
把功夫花在实干上 考核台账比往年少了一半
“说到减负成效,年终考核季我们镇班子成员都能走到点上抓工作,体现的就是成效。”文成大峃镇一名干部直言,以往年终考核,大家几乎都“埋没”在台账、报表、材料中,要在正常上班时间开个班子会议,那是根本找不到人的。
对于年终考核,基层从上到下,都感受到了“删繁就简”带来的新变化。文成珊溪镇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补的台账少了,考核更多的是看日常工作自然留底。
乡镇“气定神闲”应对年终大考的背后,是基层减负减出来的一大成效。一方面,我市持续压减督查检查考核,列入2020年度考绩的条线评价数量较上年削减42%以上。另外,对督查检查实行年度计划管理,严控范围、规模和频次。
形式主义的“松绑”,还体现在“文山会海”的“老大难”问题上。“以前文件多,内容长,要读上好几遍还常常有理解误区,现在‘短实新’和清单式文件,让乡镇要做什么一目了然。”瓯海瞿溪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的一名基层干部深有感触,以前工作,白天光忙着开车到处去开会,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谋划工作抓落实。实施基层减负以来,大会长会少了,白天到点上抓工作的时间变多了,近来就在着力研究全镇明年招商引资等重大事宜。
在我市持续推进精文减会中,会议数量、三类文件发文数量比2019年只减不增。
甩掉形式主义“包袱” 基层数据“最多报一次”
在前期的调研中,从街道到社区,数据填报多饱受诟病。如今,乐清试点建设的“最多报一次”系统,将基层人员的精力从繁杂的数据中“松绑”出来。部门所需报表纳入系统统一管理,填报报表时既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又将结果数据反哺给数据中心,推动更多数据实现同根同源、多方共用。
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2020年市本级机关内跑“一网通办”率达到100%,县(市、区)达到99.74%,远超90%省定目标。
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报一次”,从群众到基层人员,工作办事越来越方便。
这得益于今年10月16日正式上线的温州“城市大脑”,打通188个系统,归集15亿条数据。目前,平台对外发布数据接口1392个,按需为市县两级304个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数据日均调用量超过2000万人次。
基层减负,从表面看,数据报表少了,负担轻了。往深处看,权与责是否明晰?“属地管理”是否科学规范?调研中,曾有基层干部坦言,“属地责任”是基层最大的负担来源。
在瓯海,一纸《镇街“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第一批)》,共计94个事项,在镇街内部实行“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执法)、大城建、大经济、大服务”等六大模块为主体,若干机动灵活的“攻坚专班”为补充的工作模式,拉开了镇街“协同化治理”的改革大幕。
在瑞安,县乡权责重构改革,使得部门与镇街职责边界进一步明晰,厘清各事项职责边界清单,将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和20%的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大手笔”改革,旨在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治理“顽疾”。
不止在镇街,村社事项清单也进一步明晰。规范机构牌子、破解“万能章”、“智慧村社通”有序推进。
“花架子”清理进行时 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走访退役军人,本是好事也是实事。可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一辖区半数退役军人在外地,但每月走访必须打卡拍照,这可怎么办?
在基层工作的人深有体会,走访贫困户,要拍照打卡;慰问退役军人,要拍照打卡;就连日常巡河,也免不了要拍照打卡。乍眼一看,似乎“打卡” 成了反映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
由此可见,持续推进基层减负,还需久久为功。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我市将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刀”,规范整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根据要求,对“僵尸类”“空壳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进行集中清理,并通过统筹整合,做到同类事项、同一个单位原则上只能有1个面向基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县直部门(含县级以下派驻机构)及乡镇(街道)不再单独新设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
“此次清理目的明确,即坚决纠正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过多过度加重基层负担。” 市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立的乡镇(街道)领导小组,于近日迎来专项清理。各县(市、区)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通过保留、合并、撤销等方式,整合职能、分类处置。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孙余丹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