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丰收不增收 每斤0.5元无人问 来看这价格怪圈如何破
“保本就是赚了。”连日来,在苍南番茄收购市场,随处能听到农户们这样的感叹。面对全国番茄滞销的状况,在“番茄王国”苍南,许多农户同样逃脱不了“种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局面。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如何让番茄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火红事业?如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3月15日至16日,由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温州市农业农村局、苍南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浙江番茄新品种大会在苍南举行。借此机会,记者实地采访农户、专家、部门负责人等,探寻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番茄王国”为何遭遇丰收烦恼?
车行苍南灵溪、马站等地,田间小路旁的一个个白色大棚内,绿枝条上挂着一串串诱人的火红果实——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的番茄熟了。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人员说,苍南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番茄生长。温州全市设施番茄面积近6万亩,其中苍南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番茄18.5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番茄王国”。
“不过,近期温州番茄价格从往年的二三元每斤爆跌至三四毛钱每斤,许多番茄烂在田里无人采摘。”尽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组织各类促销等活动以种植户解燃眉之急,但面对巨大的产量,起到的帮助仍然有限。
“5毛钱一斤也没人收购。”在苍南灵宜公路两侧,一个个临时帐篷内许多工人正在分拣、包装。一旁,57岁的谢作炮老人拉了一车西红柿等待收购,最后还是因为价格没谈拢卖不掉。“种了17亩地,许多还留在田里没摘,过几天就红透了,今年能不亏就是赚了。”谢作炮无奈地笑笑。
“我要是5毛钱一斤收购过来,自己还要倒贴。”在全国许多市场都有销售渠道的山东人陈文军,今年农历正月初五就来到苍南,专门收购番茄。“现在全国的市场也是一天一个价,由于暖冬,苍南番茄与外地番茄集中上市,加上出口也受影响,就出现滞销行情。”跟番茄收购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也吃不准行情。
全国番茄滞销,温州寻求破解之道。
差异化竞争,能否走出一条新路子?
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周国治分析,以10年为一个时间周期,番茄市场往往会出现“6年平价、2年亏损、2年大赚”的情况。要走出“番茄价格怪圈”,可以通过品种多样化和差异化来调节供求关系。“苍南番茄目前大部分用于烧菜,可以适度发展特色产品,同时在播种时间上不要过于集中,从而拉长上市时间。”周国治建议,农民也要改变理念,农业也需要“知干+智干+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用知识科学指导,不可盲从。
事实上,已经有农户在差异化竞争中尝到了甜头。在15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温州市精品番茄评比现场,来自乐清的号付果蔬基地的水果小番茄赢得好评。“我不做量,也不降价,把每颗番茄种好,走精品化路子,许多宝妈都是我的客户,不愁销售。”基地负责人说。
苍南番茄种植大户朱直勇深有同感,去年以来,他有意识地提升产品品质、调整种植品种。在提升品质上,他与浙江省农科院团队合作,推广番茄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试验项目,通过提高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别人只能卖几毛钱一斤的情况下,他家的番茄仍能卖出1.2元一斤的“高价”。在调整种植品种上,他试种水果番茄5亩,按照15元一斤的零售价卖给散客,得到客户的认可。
这些年来,温州市农业部门也不断加强科研投入、搭建交流平台,番茄新品种技术不断攻关,通过嫁接等手段逐步提升抗病害能力。对种苗从播种、出芽、嫁接等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推进育苗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提高种苗的质量和土地利用率。
“不走寻常路”让部分种植户在这波市场动荡中受影响较小,或许带来一些启示。
数字化改革能否带来新变化?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些年全国番茄滞销、水果滞销、蔬菜滞销,也让人“见怪不怪”,“蒜你狠”“姜你军”等也屡屡出现。价格背后是市场供求,供给端情况掌握尤为重要。
“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引导,农户要提高科学种植。”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夏明华是山东寿光人,他说,家乡拥有全国闻名的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政府借助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资源优势,结合该市场发布的价格指数信息,为农户种植提供预警,从而有效统筹农产品结构布局,强化了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在番茄产业论坛大会上,许多专家同样有这样的观点。“全国联动,对全国几大主要的番茄产地的种植面积、上市销量等数据进行联网,苍南采集自己的本地数据,再进行分析,发挥提早预测预报的作用。”周国治说,当下,我省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对农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温州正在以数字赋能,谋划未来乡村,最近我们也在谋划方案,准备以数字化改革为切入点赋能番茄产业。”苍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数据采集,将种植面积、采摘价格、气象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早发布,科学预警,推动番茄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待数字化给番茄行业带来新的改变。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