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画作上的温州人 ——《偃松图》跋者张谦事迹

温州网 2021-05-12 06:24:00
对于温州文化来说,尤其珍贵的是画后有明代温州人张谦跋,该跋真迹亦第一次面世,洵为温州书画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谦的跋文书法。(题图为苏轼《偃松图》)

清乾隆御笔题词。

  日前清华大学校庆110周年推出了“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展期至10月20日)。展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从未公开露面的苏轼《偃松图》。

  而对于温州文化来说,尤其珍贵的是画后有明代温州人张谦跋,该跋真迹亦第一次面世,字体清秀,端正飘逸,洵为温州书画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谦是明代永嘉人 善书善鉴画

  苏轼传世画作凤毛麟角,而《偃松图》曾著录于《石渠宝笈》,为纸本,短卷,墨笔画古松一树,左向横斜出磐石间,现由崇文堂赵全甫收藏。

  张谦其跋云: “苏文忠公当宋之盛以文章重天下,然亦以才太高,名太盛竟不容于当时。 惟其文之传于世,与韩、欧驰骋上下,百世之下,读之者莫不想见其人而起敬、起慕,岂特其文为然。虽信手寓笔于咫尺纸间,人得之者必宝重爱惜,袭而藏之,不以其物以其人也。此公所作《偃松图》,观者当于笔墨之外求之,自可见其精神劲爽,气韵清越,意趣与人迥殊,要非具眼莫能得其妙也。世之画者屑屑于形似而莫得其天真,是但见衣冠似孙叔敖而逊以为孙叔敖耳,岂足以知此哉! 故余谓凡公之画,皆当以画外之画观之。盖公之文如其人,而其诗如其文,其画又如其诗,不以画外之画观之,不足得其妙也。永嘉张谦题。”

  对此故宫书画鉴定家徐邦达认为:纸后明张谦跋“所评苏画种种,合乎逻辑”“又朱惟嘉、郑伯固、钟璹、黄廷玉题诗,均称苏画”是不对的,此图非苏亲笔,“乃南宋行家之作”,“可见张谦等人都不是善鉴者”。而民间书画鉴定家黄柏林却云:“画后跋者张谦,乃元大鉴赏家也。史记张谦为元代鉴藏家,确为不虚,我们可以从张谦对《偃松图》卷的跋语中获知张谦评画的高识灼见。”

  其实我们从同题人朱惟嘉等人均为洪武时名家来看,张谦生活在明初是毫无疑问。所谓元代鉴藏家张谦,山东济南人,字受益,号古斋,博学鉴古,为元初赵孟頫朋友,大德间官浙江检校官。而此跋者乃明初永嘉人,据题跋后有张谦、时鸣、西雝情思、国子先生等白文印章,可知其字时鸣,西雝即辟雝,太学也,可见其尝官国子监。

  两张谦时代不同,籍贯不同,字号不同,官职不同,显然不是一个人。当然永嘉张谦並非“不是善鉴者”。据明李梦阳《宾贡图记》记载:河南按察司佥事吴君有《宾贡图》一卷。图后题志有永嘉王溥、缙云朱惟嘉、永嘉张谦、乐清赵新等十一人。永嘉张谦是善书善鉴画者无疑。

  张谦不是张文选

    因科举含冤被杀

  然永嘉张谦不见于历代《温州府志》《永嘉县志》,他的生平成了一个谜。所幸明《弘治温州府志》收有徐祖兴为张谦作的《易本义集说序》,其云:吾同郡张先生谦,潜心《易学》,笃信《朱子本义》,反复研究,盖亦有年。尝以明经举太学正。讲授之暇,遂取诸家之说而去取焉,剪其繁芜,撮其精要,间或附以己意,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附于卦爻本义之下,名曰《本义集说》。先生学识该洽,又通《书蔡氏传》、《诗朱子传》。在太学,三经诸生各以所业请益先生,随问随答,亹亹忘倦,获造就者居多。平生多有著述,予未及尽见。

  徐兴祖(1327~1402),字宗起,号思直,平阳人,官温州教授,人称“横阳先生”。胡珠生先生《弘治温州府志》注此时云:“《易本义集说》著者张谦不详。疑本志《徐兴祖传》下张文选即其人,该传云‘字士诠,永嘉人,受《易》于平阳徐宗起……所著有《易经讲义》《四书训解》。’本文首见于此,《万历志》未录。”张谦和张文选在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明确著录为两个人,其所著书名亦迥异,徐序称:“予与先生别且十年,老病废学,比因先生读《礼》于家,幸获是编而熟玩之,然后知其用意之精且深也。”知其与徐同辈或年稍长,而徐的学生张文选,永乐四年进士,入翰林,预修《永乐大典》,次年积劳成疾,年仅36岁而卒,二张明显不是一人。

  那么张谦的生平到底如何?在明王朝佐《东嘉先哲录》有张学正条,“永嘉张谦,见《易本义集说》。”也只知其以明经荐举当过国子监学正。至于他的字号,除《偃松图》跋后印章中发现为“时鸣”外,还可以在明代温州人、内阁首辅黄淮的文章中找到证据。黄淮《愚庵处士陈公墓志铭》云:“处士讳铨,字叔权,愚庵其别号也。居永嘉清政里。生而秀颖不凡,蚤失心怙恃,世父竹庵训育之。稍长从时鸣张先生学。”这里的竹庵即吴亨,黄淮《竹庵处士吴公墓志铭》亦云:“处士学《易》于乡先生张公时彦。”这里的“时彦”当为“时鸣”之误。可见张谦对《易》确有研究,撰有《易学本义集说》可惜早佚。除此之外其生平却讳莫如深,个中原因我们在明黄瑜《双槐岁钞》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举,考试官学士刘三吾选闽县、吉安、会稽三地士子为三甲,51名进士又均为南方人而中原西北人却无一人,故引起北方士人愤怒。朱元璋于是下令调查并钦点成立调查组,负责人侍读张信,成员就有时任平度司宪、右司直郎永嘉张谦、司经局校书瑞安严叔载等12人。这几位之所以入选,主要是他们的官声公正,学问渊博。经过重新阅卷,北方士人的答卷的确文理不通,调查组仍旧认定刘三吾的选举结果。这违背了皇帝重新调查的原意,这样14名大臣结果自然非常凄惨。

  为了搜罗罪证,洪武二十九年春,刘三吾及张信、张谦、严叔载等奉命编纂历代帝王事迹的作品被作为犯罪证据。其书在撰述汉武帝时有其以罪无轻重皆杀之论述,朱元璋认为这就是影射自己诛杀胡党,因命刑部拷讯,最后判定诸阅卷者皆出胡党蓝党,11人均被处死。所谓胡党蓝党就是指明洪武时影响最大的胡惟庸案、蓝玉案中被株连者。为了替朱姓王朝后代顺利接班肃清障碍,二案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好几万人。早年朱元璋还说什么“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可是至洪武三十年,张谦等还是以此罪被凌迟处死,很明显这完全是一句骗人的话,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张谦无辜被杀,事业戛然而止,生平成谜,幸此跋现世而将他的字体文采定格,让他的学术精华永世留存,不幸中之大幸矣!

  作者:潘猛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