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非遗的N种打开方式

非遗的N种打开方式

2023-03-13 10:09:03

  采茶女指纤纤笋,朝暮溪山觅嫩芽。

  3月7日,泰顺木偶戏《采茶舞曲》应邀参演在杭州亚运村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主题活动。

  吴侬软语、悠悠茶歌,春日暖阳中,青年演员与木偶同台,巧手飞舞,盈盈含笑,一提一拉尽显江南柔情,焕发了经典歌曲的新生魅力。

  非遗与春的诗情邂逅,不宁唯是。在文化振兴的大潮中,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

  温州,文脉与商脉交织的千年古城,有着“百工之乡”之名。

  千百年来,非遗以匠人匠心植根民间土壤,生生不息。

  温州的非遗种类繁多、特色浓郁,现入选人类非遗项目的有4项,入选国家非遗保护项目的有35项,省级非遗项目159项以及市级非遗779项,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在浙江省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雁山瓯水间,非遗承载着匠人智慧,也承载着乡土记忆。当亚运盛事到来,非遗如何向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展现“非常之美”?

  温州做足“非遗+亚运”文章,创作了一系列文体结合的非遗类表演节目,以多种形式展现瓯越文化与亚运氛围的融合。龙舟、瓯剧、脚擂鼓、鱼灯舞……全市13个精品活动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演艺资源库”,将有机会登上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舞台。

  图源:温州非遗

  当非遗遇上亚运,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泰顺木偶戏《采茶舞曲》“创意满满”。作为亮相亚运村的表演剧目,该戏将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舞蹈与县歌《采茶舞曲》结合创排,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互动融合使其脱颖而出。

  而泰顺的另一个木偶节目《偶迎亚运》,则配以提线木偶表演拉琴、杖头木偶表演长绸舞、木偶变脸等特技,阐释了喜迎亚运的热闹场景。

  非遗+时尚、非遗+演艺、非遗+创意……寻找“非遗+”的N种打开方式,温州在亚运的舞台上,努力添彩温州故事。

  二

  让非遗推开“世界之窗”,温州如何更“有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当代表达、创新表达。透过这13个精品项目,可以窥见非遗走向世界的创新之道。

  作为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的举办地,体育展示节目《看龙舟到温州》,表达了百姓热衷龙舟的情怀和奋勇争先的精气神;

  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夹缬创作的《晒蓝》,提取该工艺中的染色、晾晒环节为素材场景,展现了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图源:温州非遗

  这些精彩节目,展示着温州别具一格的瓯越文化特色,也散发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穿越时空,如何借亚运契机,让古老非遗焕发生命力?将非遗融入当下生活不失为一种解法。

  比如,作为岁时习俗,“划龙船”,向来是百姓热衷的民俗活动。当“千年龙舟”与“亚运激情”在温州相遇,温州借势发力,深入挖掘龙舟文化,筹备举办龙舟文化大会、民间龙舟竞渡活动、端午民俗文化市集、龙舟文化主题美术展,着力放大亚运“溢出效应”,推动龙舟文化出圈出海。

  图源:温州市龙舟协会

  亚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典,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将体育与非遗结合,这不啻为非遗焕发现代活力的一种方式。

  三

  非遗遇上亚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亦是“匠人”精神的薪火相传。

  比如泰顺木偶戏《采茶舞曲》,由多位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创作,并由28位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学生共同演绎,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可见一斑。

  在温州,除了通过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培育人才,职业院校也逐渐成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

  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有黄杨木雕、瓯塑、石雕等非遗专业9个、非遗资源课程21个、非遗实践基地27个,出版非遗专业教材30余本,非遗已在校园生根发芽。

  保护传承之后,该如何反哺发展?泰顺米塑非遗传承人张甜清以一份60万元的订单给出了答案。

  2022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上,因米塑复原四川三星堆黄金面具“出圈”的张甜清,得企业青睐,现场签订了1.5万份米塑礼品订单,这份订单将由其工作室的10多位低收入农户与残疾人士共同完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既能焕发非遗新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还能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温州,非遗民宿、非遗小镇、非遗街区、非遗书院、非遗百家坊等不同类型的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体验基地,就是非遗走向市场、走向大众的一个个缩影。

  非遗传承保护既是一道民生考题,也是一项发展议题。

  艺术里的非遗,赛事中的非遗,工艺上的非遗……非遗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更美绽放,温州非遗的“厚家底”也正不断转化为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