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在湘温商吹响做大做强“集结号”

他们创办企业2200多家,累计投资引资2500亿元,主要从事商贸、地产、机电、鞋服、农业、科技、新能源、物联网、医疗等行业。

从安澜亭到十六铺:走南闯北的温州供销大军

十六铺码头是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码头和上海水上门户,也是温州人走南闯北的不二选择。

从温州到康桥:扎根上海走向世界的温州制造

位于浦东新区的康桥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远没有南京路、外滩、陆家嘴那样著名,但这里却是温州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上海的首站坐标。

从康桥到陆家嘴:拥抱资本和新经济的新温商

楼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9年,天正集团成为入驻该大楼的首家温商企业。

出生于1986年的林晓君有自信。作为在沪温商的新生代,如今他是上海太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要把这家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全球商务退税业务的公司,做成中国甚至全球这一领域的领导者。[详情]

温州人真多——这是这几天在上海采访的最大感受。温商何以如此青睐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通畅快捷的信息渠道、国际化的人才优势,这些成为温商以及温州品牌通向全国、走向全球的好“跳板”。对于一个商业嗅觉敏锐的温州人而言,上海无疑是创业者的圣地。40年来,温商在上海大舞台上八方出击,施展拳脚,不但站稳脚跟,而且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详情]

第一家民营银行:做小微企业的“知己”

华瑞银行由均瑶集团联合曾从温州起步的美特斯邦威等多家民营企业发起。2015年5月23日,上海华瑞银行将其第一个营业网点选在了上海自贸区内正式开业。

第一张“绿卡”:自贸区的速度与激情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是位温州人,去年9月,她拿到了全国首张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永久居留身份证。

第一张营业执照:温商抢滩自贸区

四年多前,温州人陈曙拿到了上海自贸区实行“一口受理”制度后的第一张外资营业执照。

很多温州人知道木槿生活,却不知道这个日用品牌是由温商叶建忠和他的团队创立的,更不知道这个品牌目前已进入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详情]

40年间,温州人贸易的脚步走向全球,并在全国有11个自贸区设立的今天,更加热切地融入世界。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浙江自贸区,温商的动作是迅速的,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红利,实现企业发展。[详情]

汇聚广州的温商有近20万人,代理了国内外知名品牌300多个,这些企业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年均创税40多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500多万人;汇聚深圳的温商有近10万人,主要从事钟表、电器、电商、软件、电脑外设和移动互联及外围设备产品等生产和研发。[详情]

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个产业政策的4个“黄金10条”,和有关人才与知识产权2个“美玉10条”政策,其创新性、突破性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详情]

筚路蓝缕 深耕甘肃四十年,在甘温商三次转型

木匠、裁缝、理发师、推销员……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批赴甘温州人中最常见的职业。

集群发展 整合资源开拓市场,依托商会做大做强

随着当地温商群体的壮大,甘肃省温州商会于2007年应运而生,10万在甘乡亲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善行天下 既抱团做生意,也抱团做公益

身处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人在甘肃喜欢“抱团”做生意、闯市场,更喜欢“抱团”做公益行善事,大力书写文明篇章。

创新驱动 “产学研用”联动,谋求转型发展

4月19日,以“互联网新零售背景下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兰州大学企业创新研究中心第二次企业主题调研在兰州白云宾馆召开。

过去的四十年间,大西北丰饶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批温州人来此创业寻梦。目前在甘温商约有10万人,从事房地产开发、矿业开发、移动通信、装饰装潢、建筑材料、包装印刷、低压电气、服装鞋帽、日用百货、餐饮娱乐、食品加工等行业。 [详情]

“温州人经商有天赋”“兰州几个大市场都是温州人开的”“我做服装生意就是向温州老板学的”……连日的采访中,得知我们来自温州,当地人对甘肃温商多有赞誉。在一位当地官员眼中,温商如同希腊神话里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GDP,更是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创新创业的意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