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览添加到iGoogle收藏本页在线投稿

高希希:陈道明对我风险评估 甄嬛传不是历史剧

2013年01月01日 19:06:10来源:北京晚报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
核心提示:

  [ 导读]高希希对陈道明的评价是“这个人极其平易近人”,高希希觉得扣在陈道明身上的不少帽子有点冤,“我一定要给他正名。

  高希希(微博)

  北京晚报1月1日报道,历史剧《楚汉传奇》正在北京卫视、天津卫视等台播出,一向以君王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示人的陈道明在剧中罕见地落寞、痞气起来,尤其是开头几集中,陈道明不乏“卖萌”的表情,在一个泼皮的表象下,把刘邦“草根”时期的卑微、机变和傲骨全面地展示出来。陈道明想演刘邦,筹划了七八年,甚至自组团队创作剧本《刘邦传》,直到高希希找到他,两人一拍即合。在剧组里,陈道明没少派福利,找代言的厂家赞助羽绒服、赞助旅游鞋,经常带着一众主创吃吃喝喝,自己买单,还不让剧组报销。这点像极了“潜龙勿用”时期,身边常聚拢着一帮兄弟的刘邦。

  高希希对陈道明的评价是“这个人极其平易近人”,高希希觉得扣在陈道明身上的不少帽子有点冤,“我一定要给他正名。”高希希和陈道明的合作有点“风投”的意思,陈道明曾经对高希希进行过全面的考察和“风险评估”,“陈道明有个团队,专门对我评估过,他们看了我所有导过的电视剧。”《楚汉传奇》是高希希继新版《三国》后又一部“烧钱”剧,他瞄准的路子是历史大剧。“《楚汉传奇》不是古装剧,它是历史大剧”。在高希希看来,像《甄嬛传》可以称之为古装剧,“只是穿着古人的衣服在说事儿”,而要称为历史剧,“就要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相对客观的解读性”。

  陈道明一干活就像“打鸡血”

  记者:陈道明自己说过,刘邦身上的痞气,是他最需要把握好的,您认为他这点上做得如何?

  高希希:他缺痞气,这种痞气实际是一点市井气,让他能更接地气。这也是我们希望他做到的。陈道明演帝王多,要不就是极其高雅的知识分子,我跟他说,你放下来点。这次放得挺好。并且,陈道明说既然接地气就接得彻底点,上阵打仗的时候,给他穿盔甲,他说不要,那个是贵族穿的。

  记者:最初您和陈道明怎么一拍即合,是对刘邦这个人物的理解能互相认同吗?

  高希希:陈道明一直钟情刘邦这个人物,并且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这么完整地塑造刘邦。我去请他的时候,他说你觉得刘邦这个人怎么样,我说完,他表示同意。再谈细节。他后来告诉我,自己的团队对我评估过,看了我所有的戏,觉得可以合作。陈道明跟我说,我拍戏的时候,想找一面镜子,还得是信得过的。我得照照自己,美还是丑。你要觉得我不行的时候,得告诉我。要不天天身边一堆人都说我好,我还找你干吗。所以拍摄的时候,有时候给他提一点建议,他立刻就接受,但也有时候,他举手说,我保留意见,要不我们都可以试试。

  记者:有不少传言,都说陈道明老师不好合作,您和他合作的感受如何。

  高希希:我要给他正名,这个人极其平易近人。拍这个戏,我特别感激两个老大哥。一个是陈道明,一个是杨立新。因为我除了拍戏外,还有好多事要做。他俩就帮着张罗所有的人。当时拍的时候,就这么冷的天,陈道明经常带着一帮兄弟出去吃饭,我说我给你报销,他说我张罗的,不用你报销。陈道明很喜欢热闹,也喜欢交朋友,不爱一个人闷着。我觉得他有点被妖魔化,很莫名其妙。

  记者:拍戏的时候,如果意见相左,会怎么解决呢?

  高希希:我最佩服陈道明的,是只要一干活,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头特别足。有他的戏,他能站一天,不带坐的。因为我们拍这部剧,都在荒郊野岭,都是提前一天晚上开会,把第二天要拍的整个走一遍,有什么问题都提前解决了,到了片场就直接拍。有一点,陈道明做得特别好,他要改戏的时候,不会现场直接改,都跟我说,然后让我再去找编剧说。比如有的戏,他说起台词不顺口,演的不舒服,就给删掉。

  记者:在您看来陈道明有没有“戏霸”的时候?

  高希希:他其实是在业务上要求很严格,达不到要求,他态度会很严肃。比如刘邦的帐子,应该是红色的,你给弄成灰的,他肯定让道具重换。说这帐子颜色和衣服都不搭,不换我拍不了。他的细致对我也是一种督促。但陈道明不会直接指责道具人员,他都是先跟我说,他说由他来说不合适。

  记者:陈道明老师的工作态度是不是也有点出乎您的意料?

  高希希:开始和他合作的时候,我也是有点半担忧的状态,但一开机,完全没有了。他一来就帮剧组做了两件大事。他利用自己的名气,找做广告的厂家,给剧组弄了五百套羽绒服,三百多双旅游鞋,给组里的工作人员都分下去了,因为是初冬,东西非常及时。拍完我跟陈道明说,你是我合作过的明星里,吃起来最好伺候的。因为他不挑食,基本给什么吃什么,他说你除了别给我放辣椒,怎么都行。J208

  对话

  中国的内战史是世界之最

  记者:您在拍摄《楚汉传奇》时,希望流露出一个怎样的整体风格?

  高希希:希望能雅俗共赏,懂历史的人不拍板砖,特别不懂的人当历史剧也能看得进去,明白里面各个人物的情感。我几次强调,希望做一部有温度的历史大剧,让人物尽量接地气。所以你看在我们的台词里没什么“之乎者也”,因为这帮人都是农民出身,标准的草根,特别像《水浒传》(观剧)前面的人物状态,比较有地气感。

  记者:一般遭遇观众“拍砖”,大多是台词和故事编得太“邪乎”。

  高希希:在台词方面,我特别怕出现现代词。往现代靠没关系,但你要有什么流行的网络词汇就会被拍砖了。我们反复商量,古人在书里留给我们的,都是以最精炼的笔墨解决一个大事儿。今人要让人物对白落地,就必须加以施展,而只用那么简练的几个字,老百姓觉得你说的不是人话。

  记者:在前几集里,刘邦的表现还有点“雏”劲儿,又不失可爱,在这条人物线上,您是怎么安排的?

  高希希:刘邦在历史上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但他是要成长的,刚开始描写了他青涩的一段时期。我们这部剧是找王立群老师担任历史顾问的,我看过他的《百家讲坛》,他有一个优势,善于把历史故事化,比如他说到楚汉,讲大风歌,很人物化,几个人物一点,性格立刻都出来了。而电视剧如果做不到故事化是个大问题,所以把他拉进来。但这部剧又不是单纯的“刘邦传”,这些英雄在成为英雄前,都有一段成长史。

  记者:您的上一部历史大剧新《三国》对曹操的描述具有一定颠覆性,并且这种颠覆在观众看来能够自圆其说,也能接受。这次在刘邦身上,您又会有什么颠覆性?

  高希希:我们只是把历史记载上他流氓的一面,改成平民意识。我不认同把刘邦完全说成流氓的样子,太片面了。我心目中的汉高祖,能够具有掌控天下的能力,他一定不会是流氓这么简单,这样讲述人物会有问题,观众看着不舒服。剧中描写了刘邦的宽容心、怜悯心。比如杀俘虏的时候,他犹豫,不能杀,毕竟是五千条人命,当时他也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抗命放生。并且,刘邦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魅力,他有优的一面,否则怎么有这么多能人志士云集到他身边。

  记者:拍摄这部剧,您觉得难度最大的地方在哪儿?

  高希希:很多故事,历史上的记载只有四五个字,但所有的事你都要延伸,随着刘邦这个人物的发展变化填充饱满。因为结尾是死的,结束在霸王别姬上,我们只能往前推,还得穿插进恩怨情仇的故事。比如《史记》里,说虞姬有个哥哥,但从没具体说过这个人。我们就得把人物编全了,否则落到具体台词上,没法组织。另外,一场战役,一个计谋,书里往往只有一句话,但怎么打的,这个计谋具体怎么运用,都得今人发挥想象。

  记者:接连拍摄了两部历史大剧,您的历史观在创作之后有没有一些发展变化?

  高希希:我是拍完这部剧,突然冒出一种感觉,就是和平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人历史上自己跟自己的交战太多,从秦朝开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内战。中国的内战史是世界上最多的,几乎从来没停过。我希望拍这部剧,能让大家有所感觉。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说,中国都需要休养生息了。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陈道明|历史剧|平易近人


编辑: 温网娱乐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在线投稿新闻热线:0577-88817266全文浏览打印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关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