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久前,泉州自动请缨,成为温州和珠三角之后第三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他们能否解开老问题,闯出一条新路?
再不改,会怎样?
泉州兴在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滞后,民企发展遇路障
改革开放30余年,泉州始终以着重发展实体经济而崛起于东南沿海。
安踏、361度、恒安等一批国内知名民企遍布全市。2011年全市民企逾13万家,其中亿元企业1497家。泉州拥有驰名商标87件,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泉州10个县市区中,有晋江、南安等近一半跻身全国百强。
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让泉州在面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不仅岿然不动,还在逆势增长。“是实业守住了泉州的稳固发展。”泉州市市长黄少萍坦言。
即便如此,“金融服务难”、“贷款难”等问题,依旧是困扰泉州民企发展实业绕不开的“路障”。
一方面,少量大企业、优质企业被银行追着放贷;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求贷无门,唯有依靠民间借贷。据统计,泉州10余万中小微企业中,只有不足20%有过银行贷款经历。“而且现在一些大企业开始成立投资公司,在实业不振的情况下,出现了‘钱炒钱、钱生钱’的迹象”,泉州市银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场体制我们改革了30年,可是金融体制基本还在原地踏步。市场经济呼唤现代金融制度配套服务,是一种必然。这正是泉州主动提出金改的根本原因。”泉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付朝阳说。
付朝阳认为,“温州金融改革,重在规范民资阳光化运作;珠三角金融改革,旨在人民币离岸和国际化操作;而泉州金融改革则重在服务实体经济。”正因如此,泉州金融改革也被业内认为是中国未来金融改革范本的试验场。
贷款难,为何两头难?
有的企业不想贷,有的银行不愿贷。阻碍在信用体系建设
“贷款难的板子不能都打在银行身上。”民生银行泉州支行副行长许宏图也有自己的苦衷。
区别于工、中、农、建等四大行,许宏图近年来一直把放贷的重点凝聚于小微企业身上。“大企业争不过,只能抓小微。小微之所以不招大银行‘待见’,关键就是抵押难,再有就是成本高。”许宏图并不讳言。
“所以我们干脆就不要质押。”许宏图的办法是,先到泉州小微企业集中的地方,直接深入村中,让有威望的村干部、大户推荐,之后根据他们提供的名单,再找相关政府部门核对信息。两相对照后,心里就有了谱。“这样放贷出去的,基本不会出问题。”
据统计,目前泉州市31家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2011年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76%,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1月,不良贷款率又进一步降到了0.52%。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更是只有0.18%。
“我们三五百万元也贷,100万以下也贷;三五周也贷,三五天也贷。”有了这样的服务,许宏图的人均成本虽高,但也运转得有声有色。“我们也做过调查,这些小微企业真正有意愿找银行借款的只有1/3,再剔除掉不符合条件的,就只剩下1/5。”
有的小微企业不想贷,有的银行不愿贷。这又是为什么?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小微企业觉得银行程序太繁琐,设计的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复杂;而大多数银行则出于“安全高于一切”的宗旨,掌握不到这些小微企业真实、准确的信息,当然也就不敢轻易放贷。
这也似乎说明:在“不想贷”与“不愿贷”之间,关键的阻隔,也是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要点——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这道‘两信’难题,就是我们此次金融改革首要破解的核心。”付朝阳一直以“区域金融”强调此次泉州金融改革的路径。而他解释的“区域金融”概念,意味着要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由地方政府主导建立起一个各部门和单位都能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
“要么能像香港社会一样,有一批‘太平绅士’,凭此也算有了信用担保。”许宏图的设计富有理想色彩;相比而言,付朝阳的想法更为务实,“在清晰政府、银行、企业的边界后,建立起一套覆盖泉州的区域信用系统,政府与信贷双方都能有效、方便地识别风险,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据悉,泉州市委、市政府现已批准成立一个专门的金融管理局,将此作为“第二银监局”,重点就是构建泉州的信用体系。
民间资本,还有哪些路?
进入更宽松的金融服务领域,确保方便可控地流入实业
除了让国有金融系统在金融改革中发挥作用,还有没有另外一条路?
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或许是答案之一。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由晋江当地各个行业中的20余家龙头企业出资而成,也是福建第一家小贷公司。目的就是由大企业出资、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小贷公司目前在福建共有76家,泉州独占23家。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金融改革之前成立的小贷公司,运转的自由性颇受限制。按照福建省的相关规定,小贷公司目前注册资本只能在3亿元以内,单笔贷款最高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且每个股东的占比都有限制。更受限的是,这些小贷公司既不能经营存款业务,更不能跨县域经营。“利润率最多不过2%。”恒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意是让积淀于民间的资本,用小贷的形式回流于实业中的小微企业,可在实际运作中,发挥的效果却有限。
随着金融改革的到来,民营资本健康、有序回流实业的路径是否会更宽?
“我们要做的正是这个探索。”晋江市斯兰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斯兰集团是一家以从事石化全产业链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公司,上游客户有世界500强企业、下游客户连着覆盖全省的1000多家生产企业。
2012年3月,温州金融改革消息一传出,斯兰集团董事长就带领高管团队到温州考察,回来后主动向泉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自己编制的泉州金融改革方案,明确表态“想要参与其中”。而他们锁定的目标就是:成立一个类似的民资管理公司或区域借贷中心。
“对于下游这1000多家企业的生产信息情况,恐怕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也没有谁比我们更了解这条全产业链在全球的运营情况。”斯兰的思路很明确。
换个专业的说法,斯兰想操作的业务被金融界称之为“全产业链服务”。实际上,许宏图已经在这样做了。泉州南安市的石材产业占据全球重要地位,2012年6月,经许宏图推荐,民生银行正式成立了“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而这也是民生银行成立的第一个未设在北京的一级总部。“仅半年,我们在这条产业链上的放贷已经达到25亿多元,约占2012年新增放贷量的一半左右。”
据了解,斯兰的方案已经得到泉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而他们的目标是“还应该成立更多的类似机构或公司,经营地域、资本金规模、放贷数量,也应该比小贷更宽松。”付朝阳表示。
构建区域一级的信用体系、允许民资进入更为宽松的金融服务领域、确保民间资本方便可控地流入实业之中。未来中国金融改革要怎么改?泉州金改正在努力探索可行的方案。(赵鹏)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泉州市 民生银行 产业链 不良贷款 实体经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