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览添加到iGoogle收藏本页在线投稿

监督“三公”经费 从严把预算关做起

2013年01月21日 15:08:10来源:羊城晚报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
核心提示:

  据报道,今年广州市两会提交人大代表审议的《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概况》,首次披露109个部门“三公”经费总数为5.4亿元,保持“零增长”,但并未单列各部门的数据。代表们觉得“不解渴”,为“不够公开透明”而失望,提出各部门“三公”预算明细也要列出来。

  应该肯定,广州在政府部门晒“三公”经费决算账本获突破之后,在预算中首次单列出“三公”经费总额,这是“三公”公开的又一进步。然而,只有“三公”总数的公开,充其量也只具同比增减的意义,人大代表无法从中判断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事项设置是否合法合理,难以实施“事前监督”。

  其实,人大代表对“三公”经费预算总数公开和“零增长”仍不买账,并非只是抽象的“不解渴”。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安装监控系统监督公车,出国出境受到严控,中央又出台八项规定整治铺张浪费之风,在此大背景下,“三公”经费为什么还是“零增长”而不是负增长?这个最现实而有针对性的拷问,显然还不是仅公开一个预算总数就可释疑,而需用经得起推敲的细账来自证其合理性。

  在人大会议议程中,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案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政府怎么动用公共财政,须经人大代表审议批准。多年来,年年有不少代表表示“看不懂”财政预算案,最后还是年年顺利获得通过,审议流于走过场,这本身就不正常。对于会场内外甚为关注的“三公”经费,既然各部门已有报表及预算说明,会议文件据此汇总并公开细账,或许只是一步之遥。

  人大代表希望看到“三公”预算明细表,其意义不仅是要知道财政资金准备用在何处,更好地行使审议批准权力,还利于人大和舆论的有效监督。对“三公”经费的监督,一则需决算公开让公众知道钱花多花少和用在何处,这是“事后监督”;另则需“卡”住其源头,即严把“三公”预算的“出口关”。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前后合力”,才有望既从源头控制“三公”经费不合理的预算安排,同时改变支出数目最终一“晒”了之的现象。

  事实上,广州近年晒“三公”经费决算账目一直不乏质疑。诸如园林局女干部出国“考察”妇女儿童发展情况,国土房管局一年30人次赴欧美非等国家考察,教育系统3400人出国(境)学习,还有城管委一年36人次到10多个国家学习、人均花费超过6.4万元等等。这些既成事实无不遭到“乱出国”“乱花钱”的强烈质疑,反过来正好凸显出事先公开预算明细的必要性。

  追根溯源,“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预算的民主监督或流于形式。而向人大代表公开政府部门预算明细报表,在操作性上毫无难度,能否捅破这张薄纸,只是勇气与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这还涉及到政府是否真正尊重和维护人大代表审议财政预算案权力的重要问题。

  财政预算没有明细账本,人大代表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审了白审,但至少是审得不明不白,意义不大。唯有“三公”经费预算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开,预算民主和人大监督才具真正落实到位的前提。 □牛日成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人大代表 财政预算 各部门 零增长 预算案


编辑: 温网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在线投稿新闻热线:0577-88817266全文浏览打印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关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