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览添加到iGoogle收藏本页在线投稿

2013年春运故事:让我们记住这些面孔

2013年02月05日 07:06:52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
核心提示:

【专题】民生服务团 春运我帮忙

  记住这些疲倦、困顿,仍不停止回家脚步的面孔;

  记住这些微笑、耐心、孜孜不倦提供温暖的面孔;

  记住这些因为萍水相逢的相助而展开笑颜的面孔;

  记住这些因为无私无求的奉献而获得满足的面孔……

  这是我们的春运,这是我们的“关爱”。

  记者 王莉莉 刘宏宇

  订票

  春运之难,最难不是跨越千山万水路途漫漫,而是家的呼唤就在前方,却迟迟无法登上那班通往团聚的列车。2012年春运网络售票的开通,虽然增加了买票渠道,却分流了票源,让不会操作电脑的人愈加一票难求。于是,订票志愿者出现了。在火车站现场,他们用算不上高级的设备,和分布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竞争者去抢夺一张车票。而他们“获胜”的筹码,是来自一份他们对急切归家之心的理解和关心。

  镜头回放>>>

  “学长,这里订票成功了,来付下钱。”

  “头儿,这位大爷要退票,查一下订票记录。”

  “学长,网银里没钱了,快去银行存!”

  ……

  虽然是活动最后一天,但网络订票现场依旧人来人往,罗樑炯没一刻得闲。

  每个活动,实际的运作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现场能顺利操作网络订票,需要背后各种支持。作为这次订票活动的总负责人,罗樑炯近一个月来,每天都像陀螺般转个不停。

  他是绍兴人,放假后为了这个活动一再推迟回家。前天晚上,爸爸又来电话,说他妈妈身体不好,催他回家。他本答应父亲6日晚上回去,只怕又要再次食言——为了帮那些一直买不到票的人在除夕前的最后一刻能回家,他和几个志愿者决定,再多留守两天……

  温暖

  寒冷等待中,有什么比饥肠辘辘更难熬?漫长归途中,还有什么比急病更无助?

  我们无法为任何一个人增加一个座位,我们能做的,是用心熬煮出一桶桶热粥、一锅锅姜汤,为他们哪怕驱逐些许寒冷;我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做的,是在上车前为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检查,送出一点感冒肠胃药,为的是让他们,带一份安心上路。

  镜头回放>>>

  打开桶盖,一股热气蒸腾而出,随后米粥的香气开始四溢,引得桌前等粥的人们一阵骚动。沈晓惠摞起衣袖,拿起大勺,开始一碗一碗舀粥。

  就读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环艺设计系2年级的沈晓惠,是第二年参与“春运关爱行动”的施粥活动。去年,她还是个“菜鸟”志愿者,只能站在旁边看学姐们做这活。今年,她自己亲自动手,才知道舀粥的辛苦。“最多的一天分出2400多碗粥,平均每个人每天最少要舀五六百碗。”她甩了甩手臂,笑笑说,“一天下来手还挺酸的。”

  粥要煮得好,也要舀得好。“舀之前一定要先搅一搅,让米粒均匀分布;不要贪心打太满,刚出锅的粥容易烫手;每碗都要分到几颗枣子,让喝粥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心意。”几天下来,她自己总结出了一套“舀粥”心得。

  服务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为那些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提供更多服务,做得更多、更好。

  2007年,首届春运关爱行动,我们赠送冬衣、免费矿泉水、面包和常用药品,请来心理医生提供咨询、疏导,量血压等身体测试,赠送当日温州日报等;2008年春运大雪,冰天冻地,我们增加提供姜汤、热牛奶、方便面、热水饺、免费平安电话、祝福贺卡;2009年,新增送热粥的服务;2010年,扩展出健康咨询、法律服务、记者倾听;2011年,开演“防骗小剧场”;2012年,开展帮助网络订票活动;2013年,增设“春运公益图书馆”……

  镜头回放>>>

  在法律咨询摊位前,来自湖北的胡大爷,痛陈自己受骗的经历。胡大爷去年在温州一家婚姻中介所当清洁工。中介所老板以利息相诱,分几次“借”走了他4.5万的积蓄,到年底却迟迟不肯归还。胡大爷这才惊觉被骗了。他在温州人生地不熟,想找律师又没有钱,听说火车站有免费的律师咨询,他特地赶了来。

  现场,接访的薄士坤律师告诉胡大爷,他这种情况属于经济纠纷,不在法律援助的范围,只能自己找律师打官司。胡大爷急了:钱都被骗光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那还有能力请律师,难道自己辛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打水漂了?!

  “胡大爷,您别急。”薄律师一边安抚他,一边抽出自己的名片,“您收好我的名片,过完年来温州,我帮您讨公道。”

  胡大爷拿了名片看了又看,珍而重之地放进了外套内侧口袋。这张小小的名片,或许能让这位老人,稍微安心地过个年。

  奉献

  一碗粥有价,一份爱心无价,每当旅客从志愿者手里接过热粥、姜茶、面包,回应着“谢谢”两字,售票处和候车厅的嘈杂,不再令人烦扰,而变成了一种暖融融的感动。

  7年间,“春运关爱行动”参与志愿者达到3100余人次。

  镜头回放>>>

  双屿客运中心站内外,闪动着一群“红马甲”。其中很多是稚气未脱的脸庞。他们是高中生、初中生,他们是爱心璀璨翊翔志愿队的队员。张志祥是他们的“头”,一名高二学生,来自华侨职业中专。他说,从1月25日开始在双屿客运中心“摆摊”,他每天早上6点半要从家里出发,才能在7点40分左右到达现场。为了帮行李较多的旅客把行李从站外送到站内,他们一趟趟搬,一天下来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安检口这里通行比较缓慢,他们就安排了3到4名同学在安检口协助旅客运行李快速通过安检。每次听到旅客说谢谢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辛劳的付出很快乐。

  我们在坚持什么

  记者 王莉莉

  在那些匆匆回家的脚步里,让人不禁感慨:又一年过去了。

  相比主办单位里不少的“元老”,我这个去年才开始参与的还只能算“新人”。两年不算长,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却很多。

  我看见快乐,这种快乐不仅来自于受者,也来自于施者。清风社区书记卢晓敏每听到旅客夸他们的粥“煮得真稠真好”,笑容就特别灿烂;工贸的订票志愿者们每抢到一张车票,欢呼声总特别响亮……在这里,人与人在相互的关怀中彼此得到快乐。

  我看见变化和创新。“七朝元老”刘立滢医生看着现场无限唏嘘感慨。7年前第一次做服务,他们连帐篷都没有,最后被风吹得躲进候车室。现在,参与的单位越来越多,援助的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不仅场地设备更好了,能提供的服务也更精细和多元。

  当然不单有好的一面,过程中也难免有委屈。1月10日,我开始带着学生志愿者们进企业订票。短短一天半,我们马不停蹄跑了3家位置偏远企业。然而,在这些设备齐全先进的企业里,志愿者们的订票失败率和退票率却双线“飘红”。面对“挑剔”的订票要求,“理所当然”的傲慢态度,还有惨淡的订票数据,助人的快乐、订票的成就感变成了掩饰不住的委屈和沮丧……很多时候,志愿者付出劳动,并不是一定会得到感谢的回报。

  还有气愤和失望。今年在火车站现场的短短10天里,学生志愿者被盗3部手机和1台笔记本。大多数还不满20岁的他们,还没有学会成熟地面对这种“好心没好报”的遭遇。

  看到最多、感受最深的,还是坚持。这片火车站广场,见证了整整7年的风雪晴雨。一个活动能坚持7年并不容易,而我们所经历的欢乐和委屈,思考和努力,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当年那个朴素的初衷: “让困难人们在旅途中有水喝、有食物充饥、有冬衣保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在温州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结束的这天是立春。听说冷空气马上就要来临,好在你们之中的大多数,已在家,或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明年再见。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2013年春运 故事


编辑: 林振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在线投稿新闻热线:0577-88817266全文浏览打印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关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