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温州将有8所本科院校

2013年02月06日 07:15:13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鼓励独立学院整体外迁,扩大温医、温大招生规模;除文成、泰顺外,各县(市)均要创办一所高职院校^

  温州网讯 鼓励独立学院整体外迁,扩大温医、温大招生规模;除文成、泰顺外,各县(市)均要创办一所高职院校;加大高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力度……昨天,我市出台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1+5”文件(简称《意见》),描绘了未来温州高等教育发展蓝图,从高校空间布局到建设教师队伍,从打造重点专业到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发力,为将温州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省高等教育三大中心之一,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关键词高校布局

  新建11所高校,迁、扩建8所院校,扩大招生

  根据《意见》,温州医学院拟申报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将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使两所本科院校整体办学实力达到同类学校先进水平。鼓励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和城市学院等三所独立学院整体搬迁。创办温州商学院、温州华侨大学等本科院校,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强化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详见右表)。

  根据初步测算,独立学院外迁后,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校本部可以增加2万学生;独立学院可以增加1.5万学生。全市将共有8所本科院校,即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华侨大学)、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正泰学院,在校生规模可超过9万人,为“十二五”初的2倍。

  “此次高校布局的调整就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高校在县域的发展。”市教育局高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引导现有高职院校通过迁、扩建校园等途径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能力。新建一批体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除文成、泰顺外,各县(市)均要创办一所高职院校。(详见右图)。

  根据《意见》。我市将新建8所高职院校,迁、扩建3所高职院校后,加上现有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全市将共有12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可达11万人,在校生规模将是“十二五”初的4倍。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在确保基础教育经费足额投入的前提下,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县(市、区)政府、民间力量、企业集团投资兴办高等教育。

  关键词教师队伍

  引进人才享百万元房补,配偶落实工作,子女优先安排学校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我市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为此《意见》特配套出台了《关于高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实施办法》。该办法对六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了相应不同的优惠政策。

  比如第四层次人才为具有正高职称、学术造诣深厚的专业教师(年龄50周岁以下),提供住房货币补贴120万-150万元;第五层次人才为海内外优秀博士或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副高职称专业教师(年龄40周岁以下),提供住房货币补贴90万-120万元。引进人才的服务期一般为10年。住房货币补贴按服务年限均摊,分年支付。住房货币补贴余款可凭引进人才在本市购房合同用借支形式提前领取。

  根据《意见》,根据人才引进层次,妥善安置引进人才随迁配偶工作。比如对于四、五层次人才,其配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用人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引进人才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阶段就读的,优先安排到市区相关学校就读。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合作企业享税收减免

  在温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温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为此《意见》配套出台了《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市本级财政和各县(市、区)分别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

  “此次《意见》明确了财税、安监、保监和科技等部门的职责,激发企业参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实惠,改变以往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的状况。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并支付给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用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委托职业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或设立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可以按照公益性事业用地评估地价,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接纳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的,根据接纳的人数及岗位的特殊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补贴政策。

  根据《意见》,到2015年基本形成高等院校空间布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高校校园建设,普通高校在校生约达20万人(其中,本科教育在校生约9万人,高职教育在校生约达11万人),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约8万人,真正确立我市作为全省高等教育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记者 周大正

N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作者: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