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百闻不如一见。
“四边三化”、绿色出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配套工程……和这些新闻名词打了一年交道的记者们,在这个春节长假里,走一走,看一看,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从个人的角度,来感受温州城的变化。
任何重大的决策和项目,最终都将化作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开车扫个街,公园遛个弯,乃至出市旅个游,都能丈量出我们这座城市的便捷度和舒适度。温州在变化,变得好不好,还能变得怎么好,生活于斯的每个人都很关心。这些日记,记录了记者们亲身体验的城市变化,更寄托了记者们对未来的期盼。
共祝愿,温州好,大家好!
2月14日(正月初五)天气多云
看,动车站可“直达”了
盼,封闭匝道早开放
春节假期,爸妈双双外出游玩,留我一人在家守门。今天他们终于要回来了,我也要当回孝女,开车去动车站迎接。我家在学院中路,可是车站远在娄桥,这让向来“路痴”的我犯了愁。“往新城方向开,从汤家桥路直接上瓯海大道,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到!”老爸给指了条明路。
第一次自己开车去动车站,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提早了一个小时出发,按照老爸的路线行驶。新城方向的车子不多,没有路阻,上了瓯海大道高架后,更是畅通到底,直到车子稳稳地停在动车站门口,一看时间,才用了35分钟。
这与我记忆中的可相差太大了,记得那时候在宁波上学,每每坐动车回家,总是各种焦虑。自从动车开通后,宁波回温的时间是变短了,可是车站回家的路却变得坎坷,通常都要一个小时,如果碰上路阻,那到家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正回忆着,就看到爸妈拖着行李出来了。“哎,早知道就迟点出来了,等了这么久!”他们一上车,我就开始小小抱怨。“早跟你说了嘛,瓯海大道高架建成后,路变宽了,不会路阻,高架上也没有红绿灯,我们家过来自然用不了多少时间。”老爸呵呵地说。
“以前的路真是没法儿开,路面坑坑洼洼,而且经常路阻,每次一到要去动车站就很烦躁,现在的瓯海大道倒是变得畅通无阻,可是高架上好多个匝道口仍处于封闭状态,有的人不熟悉情况,往往要开到老远再掉头往下走,这样既费时又费油,能早点把这个问题解决就好了!”这大概也是很多驾驶员的心声。记者 金叶
看,绿色出行少点霾
盼,低碳理念入人心
2月13日(正月初四)阴有时有雨
今年春节,除了明显减少的鞭炮声,还有许多市民在走亲访友时选择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我家住在瓯海区景山街道,小区正对面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是2月6日开通的。春节假期,阴雨绵绵,但我注意到,每天都还是有人借车,有人还车。
从初三开始,逐渐雨止转阴,借车的人开始多起来。2月13日下午,家里的镜前灯坏了,我从站点借了车,骑车沿街找五金店买灯管。春节期间,很多店都打烊了,骑出去将近2公里才找到一家有营业的店,买了灯管,原路返回还了车,一看时间,21分钟,如果走路的话,一路快走估计也才刚找到店。
还车的时候,边上一位黄先生也在还车,车篮子里装着拜年礼物,我和他随口攀谈起来。
黄先生名叫黄一敏,家住雪山路,他说自己是到亲戚家拜年,刚好两家一出门都有公共自行车站点,就从家门口借车,慢慢骑过来,“比走路快,比等公交省时间,比打的省钱,很方便”。
据瓯海区城管与执法局统计,从年初一到初六,公共自行车借出3783次,还车3505次,虽然因连日阴雨,借还的数据量并不大,但从鹿城区跨区骑行到景山、新桥等地的车辆明显多了起来。
与黄先生一样“低碳出行”的,还有家住下吕浦的江先生,2月13日上午,在5路公交车上,提着一对白酒等拜年礼物的江先生正在玩手机,他说,自己是到家住双屿的岳父母家拜年,中午岳父家订了新年酒,喝酒不能开车,就坐公交车早点出发,时间有点长的,5路车上有免费的4G上网,就上网聊聊天,路上时间过得快点。虽然有车,但平时自己上班也是坐公交车,他笑说自己是为环保作贡献。
一路行来,我深有感触:今年春节前,一个“霾”字成为牵动全国的热词。在警钟长鸣的PM2.5数据面前,我们不是更应该提倡健康环保的低碳出行理念吗?
记者 刘宏宇/文 陈翔/摄
看,高速边多了小树苗
盼,温州能让人更有爱
2月10日(正月初一)阴
时隔一年半,再度自驾甬台温高速,即使我这样对旅途风景没啥记性的人,也注意到了高速沿线的一些变化。
在温州大桥下方、雁荡桥附近等处,好些“高射炮”广告牌被放倒在地;距离乐清翁垟出口10公里左右,还有明显的拆违后的痕迹;变化最大的是绿化,特别是乐清一带,不时可见成片连线的新种树木……看来,高速和城市密切同步,同样劲吹“拆”“绿”之风。
为了印证我的观感,到达目的地宁波后,我给温州高速路政大队的通讯员郑晓东打去电话,了解了一些背景情况。他说,为了推进我市“六城联创”工作,2012年,大队及沿线县(市、区)政府开展了大规模拆违整治活动,拆除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物301处计12.2万平方米,拆除大型高炮广告300多块。同时,为了防止拆违后回潮或“变身”垃圾乱点,着力做好拆绿结合,比如,在对甬台温高速乐清段、瑞安段、平阳段等进行整治的同时,抓住时机在道路两侧栽种树木,绿化路段总长度50多公里。
“高速公路是人们接触温州的‘第一面’和‘快车道’,高速沿线整洁漂亮,才能显示出温州应有的城市档次嘛。”郑晓东这话,相信每个温州人都会有同感吧。
2月14日(正月初五)阴有小雨
今天从宁波返回,对甬台温高速温州段沿路景观的变化,又有了新的感想。
一开始,是为这些变化而欣喜;现在,是为这些变化的前景而牵挂。一方面,我看到,在高速温岭段等地,同样也在开展沿线绿化,而且部分地块绿意更浓、苗木更美;另一方面,我所看到的多数绿化都还是“鸡毛掸子”状态的小幼苗,要长成参天大树,还要细心呵护。最怕的,就是今天种了,明天又拔,反反复复,绿化率一直在上升,真实的土地上却永远只有不能观赏、不能遮阴的“鸡毛掸子”。
高速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也让城市之间的对比变得更加直观和直白。这一路,我看到了变,也看到了一些变带来的美,但不足以让我在其他城市面前有充分的优越感。真心希望,温州能持续地变,越变越好,让人更有爱。
记者林炜文/摄
看,两分钟上岛游七都
盼,岛民生活愈发舒心
2月13日(正月初四)阴有时有雨
2011年9月,大学的一个师兄喜添“千金”,邀请我们全家去吃纱面汤。他的家住在七都岛上,从我家出发要经江滨路,转机场大道,然后再从温州(东)上高速,然后从七都岛下高速,绕岛一圈才能到达师兄家。因此对这碗纱面汤我们全家至今印象深刻,上七都岛太不容易了。
今年正月里,师兄在拜年的短信中再次邀请我们上岛做客,他说:“现在从你家出发,走七都大桥不用15分钟保证能到我家,再也不用绕城一周了,呵呵!”冲着他家顶天立地的“豪宅”,想着他家自留地里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决定去他家串门。
还是走江滨路,到了会展路后,车子直接拐上了七都大桥,直奔七都岛。早上11点07分上桥,11点09分下桥,2066米的七都大桥不到2分钟就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怎么样,你家到我家很近吧,我看15分钟都不用。”果然,七都大桥一下来拐个弯就到师兄家门口。
“这桥简直就是为你家造的,每个月帮你省了不少过路费吧。”我有点羡慕他,以前人人觉得七都的房子是“鸡肋”,现在大桥一通岛上的房子立马成了“香饽饽”。
闲聊中,师兄回忆起他小时候,进岛和出岛靠坐船,后来终于能开车上岛了,可是必须绕道高速,一进一出都要钱。“特别是刚生了孩子那会儿,每天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一年贡献给温州高速的钱不知道要多少。”师兄说,现在七都大桥通车了,省下的除了钱,还有时间。“从我家院子上车,到打开办公室电脑不用15分钟,而且鲜少遇上堵车,多畅快呀。”
临回家时,师兄还“豪言壮志”说等天气暖点起来,再叫上几个拖儿带女的好朋友到他家院子里办个烧烤晚会。看得出来,七都大桥通车后,他们全家过年的心情非常舒畅。
记者夏婕妤/文 杨冰杰/摄
看,墨池二期已动工
盼,多些休憩好去处
2月13日(正月初四)阴有时有雨
眼瞅着天终于开始放晴,在家憋得快发霉的家人一致商定,赶紧抓住春节的小尾巴,带着我九个月大的女儿出去耍一耍。
女儿还小,只去过离家最近的马鞍池公园。妈妈提议,这次换个新鲜地儿,就去老家附近的墨池公园一期溜溜。
说走就走。妈妈告诉我,其实,她是冲着已经动工的二期去的。
乍暖还寒的天气让出来游玩的人变得稀稀落落,走进墨池公园一期,有人在看书,有人在打拳,也有人像我们一家子一样推着宝宝来散步。下过雨的公园里空气清新,草地上冒出了新尖儿,树枝上长出了新叶子,居然还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树上窜来窜去。女儿乐得花枝乱颤,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等这几栋房子拆了,以后我们散步的地儿又大了一圈!”我还在四处寻找妈妈口中的墨池公园二期,却听到身旁的周老伯指着巷子对面的拆迁工地跟老伴念叨。原来,我妈的老家,那片拆得有些凌乱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公园二期所在地。
周老伯是妈妈的老邻居,住在河西桥四十多年,听他诉说这几十年的变化,我的记忆也被拉回到二十年前。那时,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跟着哥哥姐姐在老家旁的巷子里来回穿梭,躲猫猫、跳房子,好不惬意。如今,这个最熟悉的地方马上就要变身为一座公园,供整座城市的人们休憩徜徉、游赏锻炼。
这厢边,春意盎然,绿意涌动;那厢边,敲敲打打,风风火火。我期望,墨池二期可以多些遮阳设施,因为公园刚建好,树木肯定不够茂密;另外,就是有自己的特色,和其他公园区分开来。而我们,将来会有更多欢度新年的好去处。
记者缪眎眎文/摄
看,县城劲刮“扫街风”
盼,持之以恒换新颜
2月15日(正月初六)晴转阴
年前因为工作忙,好几个月没回苍南灵溪的老家。在微博上看到不少本地网友发图文说,公务员年前纷纷上路扫大街,心想着,市区的这股环境整治“两无三化”新风,也刮到县里了。
2011年,一位参与县(市、区)洁化、绿化暗访的同事从苍南回来后跟我说,你们苍南老家垃圾太多了。面对这种对家乡的“严正批评”,我却没有一点底气辩驳。的确,以前每次回家,虽然能明显感受到县城道路拓宽了,公园绿化多了,城镇建设发展了,但是唯有这卫生,却依旧不见长进。
今年春节,几个朋友搭伙自驾回家。汽车下了高速进入104国道,我发现道路两旁清爽了不少,以往连片密布的违建屋棚没了踪影,沿路垃圾成堆的场景也不复再见。回家那天下着雨,天灰蒙蒙的,经过动车站时,透过车窗看见入口车道边的花坛上绿浓红盛,道前广场张灯结彩,喜庆的年味十足。
除夕夜鞭炮烟花响了一夜,初一一早家人就叫着要出去走亲戚,我心里老大不乐意:这一夜炮响,不知地上积了有多厚的炮灰,加上下雨,肯定要踩着一路的纸浆裹得一腿泥。出门走到大路上,没看到路上积着厚厚的一层鞭炮屑,我有点意外。我妈说,早起就看见有人在路上清扫了。
初四难得一天无雨,约了老同学聚会。一个刚从台湾回来的同学说,这次回家感觉灵溪镇干净了,过年这几天也天天见有人扫马路,连一向“藏污纳垢”的河滨走廊都整洁了不少。
我笑说,看来这次卫生整治,是动真格的了。“大路是干净了,小巷也要扫好,关键还是得能坚持住。”都说群众最智慧,我妈一句话就说到了点上了。希望这种清爽整洁,能成为生活里的一种常态。记者王莉莉文/摄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春节日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