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览添加到iGoogle收藏本页在线投稿

李稻葵:城镇化需地方政府改变思路因地制宜

2013年03月12日 10:51:09来源:中国广播网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
核心提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李克强副总理曾经多次讲过,城镇化是当下中国最大的内需。可是当人们在乐观展望城镇化即将带来的发展红利时,二、三线城市以"城镇化"为名开展的大规模"造城"运动,却引发专家、学者的审视与担忧。

  究竟什么才是通往"城镇化"的科学路径?如何避免将"城镇化"扭曲为"房地产化"?中央台记者苏铃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学者李稻葵,近两年还挂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教学之余,他喜欢参加时间紧凑的社会调研。当下的热门话题"城镇化"是他近来关注的重点。李稻葵认为,寻找中国的城镇化路径,前提是搞清楚城镇化的初衷。

  李稻葵:城镇化可以说是实现上亿的非城市人口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唯一"途径,在我看来,没有其他的路。我们不可能让上亿的人口继续留在农村,再搞新农村建设也不可能把他们纳入现代化的轨道,这是城镇化的初衷: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GDP。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惊人,2.5亿农民进了城。按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是进了城的农民并没有"市民化",他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却不能享受城市的公共保障。面积只有北京1/8的东莞,外来人口竟高达800万。政协会议上,李稻葵碰到东莞副市长,他不得不用GDP来激励这位地方官员,解决城市问题。

  李稻葵:东莞市要想发展,必须要把这800多万的人口真正的市民化,为其提供基本住房,将其纳入养老退休体系。这些事情做不到位,东莞市将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型城市,只是工业园区。在本届小组的讨论里,我对东莞市市长讲,这篇文章做好的话,东莞市的GDP还会上涨,东莞市作为一个城市的功能将会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农民工难以分享城市福利蛋糕,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又借农民工进城之名,大兴土建,无序开发。他们没有为农民工盖出价格合理的保障房,却可能挤占了优良耕地,规划出不被看好的新城。三、四线城市诸多的"空城"、"鬼城"已敲响警钟。这些卖不出去的楼群孤零零矗立,提醒关于"城镇化"的担忧并非多余。李稻葵提醒,地方政府的思路应该改变,不能再靠卖地挣钱了。

  李稻葵:过去的决策是简单的征地卖地,去搞基础建设,短期来看能够产生GDP,但是长远来看一定会带来很多后遗症。应该是地方政府通过自己资产负债表的经营方式造一批廉租房,地方政府可以长期持有,获得收入的资产,把很多市民纳入自己的城市范畴,这样才能使地方的发展可持续。

  给农民工建保障房,地方政府说没钱;成片土地被招商开发,高价地王的收入花销在哪里,地方政府却又讳莫如深。面对"城镇化"可能变成"房地产化"的担忧,李稻葵主张地方政府晒一晒资产负债表,政府借了多少钱,怎么花费,有个明白账,避免无序开发、造成地方财政灾难。而这,也是连续担任两届政协委员的李稻葵,今年带来的提案。

  李稻葵:各个地方政府必须要亮出你的资产负债表。你借了多少钱,搞了什么项目,未来能不能产生一定的财政收入或经营性收入来支撑你的财务水平,必须要有一个约束机制。

  李稻葵最后呼吁,"城镇化"这么庞大的计划,千万不能一拥而上,要因地制宜。

  李稻葵:城镇化这个问题绝对不应该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坦率的讲,它的城市规模应该萎缩而不应该扩张,很多地区没有水,生活条件不符合现代化的老百姓的生活要求,即便你建了房子,谁愿意去住?自然而然百姓就会逐步的移民了,所以城镇化的落脚点必须以人为本。(记者苏铃)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城镇化 地方政府 因地制宜 东莞市 gdp


编辑: 温网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在线投稿新闻热线:0577-88817266全文浏览打印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关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