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温州周刊32期】市域铁路S1线开工 温州驶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昨天,市民夏小姐到市区蝉街附近,想买盒曾经“风靡”整个温州城的绿豆酥时,却发现原来的绿豆酥店铺已易主。无独有偶,在谢池巷上班的郭先生也发现,附近一家绿豆酥的店铺已被一家面馆替代。去年,绿豆酥像一阵风一样包围了整个温州城,几乎每家绿豆酥的店铺前都排着长长的购买队伍,甚至有商家推行“限购令”,一时间温州大街小巷里处处飘着绿豆酥的味道。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在经历了半年左右的风光后,如今绿豆酥店生意大不如前,不少门店贴出了“转租”的通告……
曾经很吃香,如今生意一落千丈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随着绿豆酥市场日渐饱和,大部分店铺的生意已开始走下坡路,不少店铺已经关门或转让。
“现在绿豆酥的生意是一落千丈啊。”在市区纱帽河开绿豆酥店的刘先生称,当初身在上海的他听闻绿豆酥在温州市场很吃香,特地回到温州,花十几万元的年租金开了这家绿豆酥店,刚开始生意确实挺好,几乎每天都能卖个五六百盒,可如今营业额只有当时的一半。“唉,其实我也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现在有两种打算,一是把店铺里剩下的原料做完转让,二是找人合作分担费用。”刘先生感叹道。苏女士也做过三个月的绿豆酥掌柜,她跟来买绿豆酥的市民聊着自己的经历:去年11月下旬她从老乡手里转来店铺,刚开始的一个多月里生意的确非常好,慢慢地就不行了。
市区公园路绿豆酥店的店员黄先生说,他们店的绿豆酥现在销量还可以,但也已经不能与刚开业时比,所以现在店里加推了糕饼系列,“也算是吸引更多顾客的方式吧”。
新鲜劲过了,审美疲劳就出现了
“记得鼎盛的时候,市区府前街、纱帽河、公园路、谢池巷、下吕浦、西城路……几乎满城都有绿豆酥的店。”在市区小南门某银行上班的张小姐回忆说,去年12月份,每次下班回家路过绿豆酥的店铺,都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顾客有老有少,张小姐和同事通常一买就是两盒,“身边没有人不知道绿豆酥的,就算没吃过也一定听说过”。
如今,记者采访中向市民问起绿豆酥,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偶尔吃一下还行,尝尝鲜,吃多了就有点腻了。”有市民表示,绿豆酥和一些特产如绿豆糕,虽名字不一样,但主要成分都是绿豆,口味几近相同,“新鲜劲一过,就审美疲劳了。其实以前很多糕饼店就有卖绿豆酥的,口感也差不多,想不通为什么要单独再开出那么多家绿豆酥店。”
除此之外,天气渐热也是一个原因。糕点保存不便,且吃起来容易口干舌燥,“天气热了只想吃点清爽的东西,感觉吃糕点有点腻。”市民曾小姐说。
跟风店过多,没有创新便会消退
据了解,市区大街小巷的几十家绿豆酥店品牌各异,来自于不同的加盟品牌。不难发现,绿豆酥店铺的跟风情况,与之前的葡京、第一佳大鸡排、武大郎烧饼和台湾饭团等的扩张趋势是相似的。特别是在去年十二月份,细心的市民会注意到,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在市中心各街道突然冒出了近10家绿豆酥店,犹如“围城”般将市中心包围在绿豆酥中。
究其原因,绿豆酥和大鸡排、烧饼等一样,只是一种小吃,并非生活必需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吃会渐渐“褪去光环”。在各种新产品的快速推进下,老一代的产品若不能及时注入新元素,必将在市场上消退,绿豆酥最终成为绿豆“输”。此外,加盟店的随意性也是其管理上的一个短板,记者了解到,绿豆酥门店的加盟费一般在2万元左右,至于在哪里开店、如何经营等,授权方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加上一些跟风效仿的小店,一旦开张的数量过多,市场就会过度饱和,最后导致昙花一现。
周晓玲 王晓秋 文/图
小编短评:有没有无缘无故的“一阵风”?
其实一直有业内人士怀疑,这种几近同时开出的品牌各异的“一阵风”加盟店,会不会有幕后推手?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人或是有统一策划的营销者?总是在短时间内冒出多家相同业态的店,总是经过半年后又都渐渐淡出市民视线。“平均寿命大概就半年。”一业内人士表示,前面三个月为市场青春期,生意会特别好,后三个月则开始走下坡路,生意越来越差直至关门或者退出市场,即使有店铺在支撑也所剩无几。
不排除有人专靠“一阵风”生意赚快钱,倘若这样的“短平快”没有波及无辜加盟者利益的话,也不失为一种靠创意和心理学打天下的投资方法。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绿豆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