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温州经市文广新局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有13家,若算上未经登记的,有40余家。
【温州周刊32期】市域铁路S1线开工 温州驶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市民专程前往观看。赵用摄
红蜻蜓时尚集团斥巨资兴建的中国首家鞋文化博物馆,目前已累计免费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林慎摄
为了更吸引观众,金洲动物博物馆在布展时精益求精。资料图片
温州网讯 目前,温州经市文广新局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有13家,若算上未经登记的,有40余家。曾几何时,因为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温州模式”而先富起来的温州人,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担当起文化延续的责任,还以特有的敏锐在公益性的民间博物馆中寻觅到商机——
65岁的卢成越最近一直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奔波。前几天他刚从安徽买回一块重达7吨、价值40多万元的灵璧石,还没歇一会儿,又匆匆赶往苍南矾山查看奇石博物馆的装修情况。目前,他已从全国各地搜罗了200余件总计70多吨重的奇石。
卢成越是苍南矾山人,早年做电视机配套设备发家,2007年他与堂兄卢成希一起投资两千多万元在苍南藻溪镇的鲤鱼山公园兴建了天韵奇石馆。现在,他又准备倾一己之力,投入七八百万元在矾山创办一个奇石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将作为矾山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配套设施,预计今年5月份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温州,像这样民间筹建博物馆的例子并非个案。
展厅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全国唯一一家民营类自然博物馆——金洲动物博物馆;集藏品展示、旅游养生、中医交流、医生义诊等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目前,温州经市文广新局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有13家,而据市委宣传部上周不完全统计,包括未经注册登记的,温州民办博物馆已达40余家。这些民办博物馆以专题类为主,涉及字画、陶瓷、中医药、动物标本、奇石、民俗等,很多是国有博物馆没有关注的领域。
当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理事长吕建中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发出“民间办博物馆免费则没有收入,不免费则没有观众,处境尴尬,急需被解救”的呼声之时,温州的民办博物馆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民营企业兴建博物馆已成为温州文化发展的特色之一。
起因
是痴情是理想
办馆也有现实的考量
在龙湾区灵昆街道坐落着一座普通的绿色五层楼房,穿过它毫不起眼的大门,里面却别有洞天:运用声、光、电各种元素模拟的大自然环境里,“生活”着一条长达9米多气势磅礴的姥鲨,棱皮龟正慢悠悠地“匍匐”,眼镜王蛇高昂着头准备“捕捉”猎物……
“我们不做简单的标本罗列,而是想做成一座有思想有科普价值的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件(类)标本都有编号,还配备了导览机和每件展品对应,观众想要了解哪种动物的详细情况,按下导览机上的编号就可以了。”馆长刘鸣说。
这个投资达1400多万元(不包括藏品支出)的金洲动物博物馆,凝聚了刘鸣长达半个世纪的心血。他13岁开始对采制动物标本产生浓厚兴趣,26岁创办了鹿城工艺生物标本厂,闲暇时还广泛收藏动物标本。随着手头的动物标本越积越多(藏品多为动物园和私人所养的意外死亡的动物),他的心中酝酿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应该利用手中的资源,为社会做点什么。”1985年,经过无数次奔波、挫败和协商,他终于与当时馆址仍在江心屿的温州博物馆达成共识,温博出场地,他出藏品,向公众展出动物标本,门票5分钱。这比我国第一家正式成立的民办博物馆——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足足早了11年。
1996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私人筹建博物馆,欣喜若狂的刘鸣立即踌躇满志地在新桥借用温州海洋动物园的场地开设了金洲动物博物馆,然而天不遂人愿,与出租人之间的摩擦、仅靠门票收入导致的大笔亏空等原因,最后只得草草收场。不过一有机会,他仍然会举行广场展、巡回展;每一次政府领导换届,他都会打报告,希望政府能给予扶持……
时间转眼到了2008年。“那一年,我58岁了,觉得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没有机会了。”他向友人借了几百万元,再加上办厂的积蓄,建起了目前这家博物馆。据介绍,该馆于201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总面积1700平方米。5000余件展品从11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而早在2003年,省文物局认为,他的动植物标本收藏量和种类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相当,在全国私人收藏者中居于首位。
目前,该馆依靠刘鸣创办的鹿城工艺生物标本厂做产业支撑,有18名工作人员,每年的日常维护需要30多万元。“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我的行为,认为很‘痴狂’。从30多年前,我砸了妻子的缝纫机,让她帮忙管理标本开始,办博物馆就是我的理想。或许因此我没挣到什么钱,但我不后悔,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刘鸣说。
而周熙文至今还记得儿时在舅舅家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乐清象阳的生活,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心灵手巧的艺人是他童年里最缤纷的回忆。后来,他创办了乐清三科电器集团。随着他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民间工艺却日渐式微。惋惜伤感之余,2007年,他决定拿出公司1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三科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公司总经理叶胜国对建馆初期的辛苦记忆犹新:“差不多两年时间,我和周总几乎每天白天忙着公司的事,晚上到温州各地的老艺人家走访,搜集藏品,经常凌晨一二点钟还在崎岖的山路上开车……”
当然,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创办与产业相关的博物馆,有其现实的考量。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于去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叶同仁第十一代掌门人王崇焕说:“我们一方面想传承和抢救温州的中医药文化,向市民传播正确的中医药知识;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打造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同样,创建了服装文化博物馆的维加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也认为,“虽然才开馆不久,但是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迅速提升,杭州、苏州等地的许多服装厂都组团前来参观。”
从2005年总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的国家级“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到2011年再投入8000多万元兴建新馆,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增设鞋科技博物馆和品牌馆,红蜻蜓时尚集团对博物馆的投入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可谓翘楚。“之所以对鞋博物馆不断升级,我们希望它不仅属于红蜻蜓,更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行业,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当我退休后,我会把这个博物馆捐给我们的城市,只要博物馆挂一个铜牌,上面写着:创始人钱金波,就够了。你有多少财富,时间一过都会灰飞烟灭,但是唯有文化的载体能永远留下来。”董事长钱金波如是说。
温州企业从埋头做产品到兴办各类民间博物馆,这一脉络显示他们正在商业利益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交错中寻找自身的坐标。长期关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民俗专家潘一钢认为,企业博物馆无疑是展现企业文化和贡献的最佳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展陈文物、企业产品和品牌历史,运用各种方式再现传统工艺流程或民俗文化,有助于保存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经营层面解读,企业办博物馆也是社会责任的彰显,这与目前国际知名公司奉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之说一脉相承。
特点
投入大起点高
在不可能中寻得商机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位于环境优美、寸土寸金的瓯江路上,古朴雅致的建筑在繁茂的绿树丛中若隐若现,门前有蜿蜒曲折的木柱回廊和花园式的庭院,庭院里种植了100多种中草药,馆内陈列着温州中医药和百年老店叶同仁历史发展的文物与文献资料。
“为做好博物馆,我们聘请了一批医药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负责文献和文物整理。还邀请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温籍专家周超凡担任名誉馆长。”王崇焕说。据了解,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仅装修就投入400多万元,每年的维护预算80多万元。日前,该馆被市旅游局授牌为“特色旅游消费场所”,自2012年5月开馆以来,已接待观众数万人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温州民企创办的博物馆往往投资大,起点高,有专家团队作为强大的智力支撑,因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瑞安市叶茂钱收藏馆的藏品包括古籍、陶瓷、书画、钱币等近4万件,国家三级文物以上达2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中国璀璨的文化,馆里经常组织展览和讲座,进学校走社区,目前已累计免费接待观众10多万人次。2010年,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该馆提供藏品的“瓯窑学术研讨会”在瑞安举行,此举在中国古陶瓷界引起很大反响,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认为,该馆的收藏填补了瓯窑研究欠缺实物的多项空白;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聘请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叶大兵先生,组成鞋文化研究团队,并以企业之力出版全国第一部《中国鞋履文化辞典》,召开首届全国鞋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目前已累计免费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
卢成希和卢成越两兄弟在苍南县藻溪镇鲤鱼山公园兴建的天韵奇石馆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竟达3000多人次,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件盛事。“博物馆一旦开门,资金投入就成了‘无底洞’。为方便接待和省钱,我和老伴就住在天韵奇石馆里,兼讲解员、守门员。每每看到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驻足观看一脸陶醉的样子,就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卢成希说。
“公办博物馆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展现一座城市宏观的历史脉络,而民办博物馆从更小的切入点,展现出更精彩更原生态更草根的过往历史,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它们和公办博物馆一样,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温州市博物馆馆长金柏东说。
民办博物馆的建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几乎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然而,头脑精明、“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总能在不可能的事物中寻得商机。
2010年,乐清三科电器集团跨领域创办了三科民间艺术产业有限公司。“我们把博物馆做成一个集纳各方信息的平台。利用我们的平台,民间艺人只要潜心做作品,我们则负责对其进行包装和推销。现在,我们公司有300多名外包民间艺人和30余名研发人员。”目前,该产业公司从事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产品远销国内外。“从现在来看,我们的做法基本实现了‘三赢’,民间艺人、民间工艺行业、公司三方面都受益。今年我们还准备搬迁新馆,新馆面积增加至1500平方米,增加技艺现场展示部分,真正体现百工之乡的魅力。”总经理叶胜国说。
2007年夏天,在北京发展多年,家族有300多年洗染历史的王河生回到老家瑞安市马屿净水村,发现村子里仅有一户人家留有半亩地种植靛青,蓝夹缬印染技艺濒临失传。于是年过半百的王河生决定创办蓝夹缬博物馆,让曾经遍布瑞安的蓝夹缬技艺传承下去。在筹办博物馆的过程中,一个规划在他的心中酝酿:成立博物馆,开发蓝夹缬产品,创办农民合作社,为农民致富提供新项目,让蓝夹缬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目前,王河生不仅是国内首个由农民合作社创办的非遗博物馆——温州采成蓝夹缬博物馆馆长,还是马屿靛青合作社带头人,他成功带动150多户社员,种植南板蓝根1000多亩,开发了南板蓝根凉茶、靛青染布、青黛、靛青膏等产品,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基本实现“以馆养馆”。
与瓯绣艺人联系设计人生礼仪鞋、推出高级定制鞋……从年初开始,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运作管理中心负责人潘莉莉就一直忙着为博物馆转型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而努力:“去年,博物馆获评‘首批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给了我们信心。我们想趁热打铁,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和互动项目,正式启动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工作,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悠久的鞋文化,也让博物馆提早实现‘以馆养馆’”。此外,“叶同仁”在梳理温州中医药历史的过程中,也萌生了重振温州传统食品的想法,花重金推出了雪梨膏、八仙糕、百岁酒等传统食物。
困惑
资金场地成发展瓶颈
民办馆期待政策扶持
繁荣发展的背后,民间博物馆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展出场地和资金是限制温商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最大瓶颈。从1985年至2011年近三十年时间里,刘鸣一直因为场地问题备尝艰辛,四处奔波。如今,听说灵昆被划入瓯江口新区,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走。“虽然,目前金洲博物馆的展厅面积有1100平方米,但我有11万件藏品,大多数珍贵的藏品只能密密麻麻地搁置在贮藏室中,面临被虫蛀、老鼠啃咬的危险……”
当维加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决定挤出700平方米的厂房创建服装文化博物馆时,得到了家人和股东的一致反对。“他们都认为在寸土寸金的瑞安,拿出这么多房间做博物馆,还要支付不菲的运转费用,实在是太奢侈了。后来,熬不过我的坚持,才勉强同意。”
据介绍,近年来,温商的“办馆”热情持续升温,不过许多人的梦想因为场地问题,被扼杀在摇篮。
不只是场地,博物馆一旦开门,其资金投入就成了看不见的“无底洞”。据介绍,除藏品、水电等开支外,还需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日常接待、管理等,每年的日常维护从十几万元到一百多万元不等。 “与公立博物馆不同,我们必须时刻考虑成本问题。”在走访民企博物馆中,记者观察到一个细节,为节省电费,工作人员往往等来了客人,才打开展厅的灯,客人看完之后,工作人员马上把灯关掉。
在业界看来,以民间之力开办博物馆,是一场充满艰辛和未知的跋涉。“目前来看,民办馆全凭老板的个人兴趣在支撑运转,一旦背后的企业出现问题,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王河生不无担忧地说。
除了场地和资金,民间博物馆人更在意的是政策的扶持和政府部门对他们的态度。“说起来,我们是国有博物馆有益的补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但是我们不由国家出资、不直接隶属于某个部门,也没有明确的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渠道……说到底,还是没人管的‘孩子’。”叶茂钱不无委屈地说。
温州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于2011年6月试开馆,但于次年12月才通过相关部门的正式审批,“办博物馆虽然是公益性质,但审批的条件还是很高的,像我们这样的民俗馆,不仅对藏品件数、档次和工艺展示部分有具体要求,还要求展厅配备仓库、管理用房和管理人员等。”王河生说,之所以很多博物馆没有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现有的条件很难达到审批的要求。“不是不想,是很难。为通过审批,当年我专门为博物馆买了三次房子。”叶茂钱说。与此同时,作为民间博物馆,一旦注册成立,“私人收藏”便成为“公共物品”,不得转让变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商注册登记办馆的热情。
“做公益事业,确实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即便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和场地,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指导。”钱金波说。希望政府部门以立足公益事业的角度,扶持民间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几乎成了所有民办博物馆人的共同愿望。
“博物馆无论姓‘公’还是姓‘私’,都是我们丰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同时,也为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我市社科学者洪振宁说,“只是这些年,民办馆从无到有发展很快,政府的管理则相对滞后。事实上,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百工之乡’的美誉,加之民企发达,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政府如果好好引导和支持,肯定会掀起新一轮民企办馆的热潮。而这,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
原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则对民办馆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民办博物馆能收藏到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是公办馆有益的补充和很好的功能延伸。政府应看到民间博物馆的影响力,进行专题调研,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根据民办馆的规模和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对应的资金补助;利用国家闲置的文保单位或旧工厂腾空的房子等,让民办馆入驻,这样既保留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充实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解决了民办馆的场地问题。同时,公办馆也应与民办馆进行多位立体的合作,进行收藏鉴定的技术指导,尤其应该重视私人藏品的研究利用价值,通过与民办馆进行学术的联合或互用互补,提升民办馆的社会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挖掘和保存温州的地域文化。”
据了解,鼓励民间办博物馆已写入2013年的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温州已积极筹备在市级层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表示:“我们要立足温州实际,发挥温州特色优势,坚持在‘民’字上下工夫,在‘民’字上做文章,在‘民’字上出成效,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形成‘抱团’效应,为建设精神富有的幸福温州奠定良好基础。”
如此,或将为温州民间博物馆的明天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林慎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温州 博物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