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内第一条制式创新的轨道交通,车厢比A型车更宽更长,途经人口密集区时减震降噪,利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开发
【温州周刊32期】市域铁路S1线开工 温州驶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温州网讯 21日上午,正式开建的市域铁路S1线是全国第一条系统制式创新的轨道交通项目,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创新亮点?它与地铁、轻轨有什么不同呢?昨晚记者采访了直接参与市域铁路技术、科研方面管理、协调的市铁投集团总工办副主任王朝亮。
更快捷:实现“1小时交通圈”
基于温州的地理形态与城市布局,各城镇区域之间山水相隔,这也使得我市以各自“组团”相对独立发展。目前我市还处于以鹿城区单中心组团为核心的城市构架,各个区域分散不紧凑,城市优势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鹿城区,市域范围总体城市化率较低,不易拉开城市框架。
王朝亮说,为构建我市“1650”大都市框架,必须依托于比较快速的交通出行方式,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城市都市区。因此需要通过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域轨道交通等要素来串联起温州“组团式、网络形”的城市形态布局。其中,轨道交通是当今最具大容量运输能力的客运交通系统,拥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且安全、准点等特征。
市域铁路S1一期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线路总长达52.2千米。其西起瓯海桐岭,东至灵昆半岛,沿线串联瓯海、鹿城、龙湾三个行政区,以及生态园、瓯江口新区等两个功能区。
因此S1线项目采用了速度目标值为120千米/小时的市域列车,平均旅行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到60千米/小时,比其他城市常规地铁轻轨车辆的30千米/小时到40千米/小时的旅行速度要高很多。这样的平均旅行速度值保证了线路起终点总旅行时间约1小时左右,达到都市区起止点“1小时”交通出行目标。
更先进:制式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市域铁路S1线是国内第一条制式创新的轨道交通,它的创新亮点在哪里呢?S1铁路从桐岭一直到半岛共52.2千米,选择一般地铁和轻轨制式,需要1.5到2个小时行程才能达到,这样是形不成城市都市圈,同时和常规交通出行不具备竞争力。
王朝亮说,为了实现1小时出行目标,依据线路的总长度,应该选择合适的速度目标值以及合理的站间距。根据测算与研究,选择采用速度目标值为120千米/小时到140千米/小时的市域列车,平均旅行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到70千米/小时才能达到合理要求。
目前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与轻轨的速度目标值为80千米/小时到100千米/小时,平均旅行速度约30千米/小时到40千米/小时;而国家铁路网的普速列车与高速动车组其速度均在160千米/小时和200千米/小时以上。
温州如采用一般的地铁轻轨,实现不了“1小时交通圈”的概念。如果采用国铁列车标准,很不经济实惠,也不符合城市建设要求。
王朝亮表示,不管是地铁、轻轨,还是普速铁路与高铁铁路,现状均具备比较完善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营管理的规范、标准。而我市选择的120千米/小时到140千米/小时的市域列车速度目标值,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的空白,此外它相应的技术标准也没有现成可套。也正是因为选择了120千米/小时到140千米/小时的列车速度目标值,导致了轨道车辆、信号、土建工程等一系列的技术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与创新。”王朝亮说。
更舒适:车厢比A型车更宽更长
结合温州城市形态和线路制式,经过专家大量研究和探索,我市对市域铁路的车型进行了重新研发与制造。它将采用既不同于CRH技术平台的动车车辆,也不同于常规的地铁轻轨车辆,而是选择符合自己线路制式的全新概念市域铁路“S”车。
据了解,一般城市地铁最大的车是A型车,宽3米,长22米,而“S”车会比地铁A型车要略长和略宽,也更加舒适。市域铁路车辆采用25千伏交流供电制式。
市域铁路S1线的车辆将集合客流发展,拟采用初期4辆编组,近远期6辆编组运营。每节车厢配4对门。按照初期4辆编组计算,满员运载为1300多人,按照近远期6辆编组的话,满员运载达2000人左右。
据了解,在轨道交通中,我市的市域铁路在全国范围中属先行先试,而这种创新也引起了土建、车辆、信号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比如S1线车辆变了,其车辆活载标准图示将发生变化,荷载不同将引起桥梁设计的变化。
更安静:在人口密集区减振降噪
据王朝亮介绍,市域铁路S1线驶经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该如何解决施工以及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问题?建设方会根据环评、规划、已建城市建筑等情况,专门对S1沿线的噪音敏感点采取减振降噪措施。
S1线线路全长52.22千米,其中高架桥部分约35千米,占了全线长的67%。为了让高架桥成为铁路沿线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建设方还对桥梁做了景观专题研究,其中包括桥梁的梁形选择、桥墩形式、细部构造等方面。
更挑战:涉及到30多个专业领域
王朝亮透露,由于轨道交通不仅涵盖了交通类土建工程,还包括房建类的土建工程、轨道工程、机车车辆、机电设备及系统设备等大量内容,共涉及到30多个专业领域。
同时,他们选择了一条国内还从未建设过的市域铁路制式的新型轨道交通,工程推进过程中没有现成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营管理的规范、标准。因此,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步建立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来支撑项目建设。为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支撑性的技术专题研究达20个。
此外,结合我市特殊的水文地质等条件,还将申报具有国内先进性的科研课题研究,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更效益:建轨道时结合城市开发
王朝亮表示,集团在规划S1线时,还引入了TOD理念,建立“轨道+物业”的开发模式,这在国内也是走在比较前列的。
TOD就是利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建设。同时利用轨道效应,围绕各站点区域范围进行城市上盖开发,即利于提高土地综合开发价值,又利于轨道客流的反哺,发挥城市综合效益。
王朝亮说,随着市域铁路开工建设与持续推进,我市由线成网。我市将以市域轨道交通为纽带,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组团式、网络形”大都市圈。不久的将来,市域轨道交通将使温州变得更大、更强、更美。记者 王永胜 陈菡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温州 S1线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