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温州市金融研究院是温州金改的一个重要配套项目,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参谋部”之称,承担着加强改革理论研究、为改革输送人才的重任。金改周年之际,也是金融研究院“期中考”之期。这半年,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主要围绕“招贤引智”展开,张一力为此也忙得不可开交。以下五则张一力的日记,是他在市金融研究院特殊日子的心路历程,从中能看出张一力这一年来为温州金改觅人才的殷切心情。
2012年5月18日 天气 晴
市金融研究院成立:温州吸引金融人才的一次开创性尝试
今天,温州市金融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前期筹备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在看到副市长朱忠明、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福生为研究院揭牌的那一刻,我憋着的一口气终于舒缓了。
研究院有幸请到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担任院长,他是温州人,又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大人物,他的加入,相当于将研究院的工作迅速抬上了几个台阶。
当天,研究院还召开了专项招标课题发布会,基本确定了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特约委员会的成员框架。同时还向全国的金融人才发出“执教”邀请。
对于金融综合改革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来说,温州只有设立“本土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才有可能使“缺兵少将”现状得以实质改善。
2012年6月18日 天气 晴
金融研究院“满月”:输才招贤“喜忧参半”
到今天,市金融究院成立刚好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研究院幸福和烦恼并存。幸福的是,很多人在关心着这个新生事物,不少机构上门寻求合作,鹿城区金融办、苍南县金融办等机构直接向研究院“索要”人才。烦恼的是,4月份开始,该研究院就面向全国发出“悬赏招聘令”,可到目前为止,只有20人报名应聘,且应聘者的自身条件或研究方向,与原先的要求有差距,最为关键的研究院执行院长人选迟迟未决。
研究院的各项工作都箭在弦上,问题是人在哪里。
2012年9月9日 天气 晴
温大金融班迎来首批55名学员:“本土造才”有了实质突破
今天是温大开学的日子,挂靠商学院的经济(金融学方向)专业的首批学员已陆续到位。看着军训场上,着绿色迷彩服的55位同学,一张张朝气的脸,我突然有种温州金融研究的“本土力量”正在崛起之感。
当然,他们能否成为温州金融改革未来的“中坚力量”,跟学院的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基本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提早输送到金融机构和有关金融部门实习“练兵”等,并为之配置了优质的师资力量,由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目前在校的从事金融学以及与金融相关专业教学的老师担纲教学任务。学生还可直接参与研究院的调研工作。按照原先设想,这个“试点”专业是为温州大学金融学院“打前锋”的。目前学校已向国家教育部申报设置金融学或金融工程,预计两三年内待成熟发展出1-2个金融相关专业,温州就能拥有真正的金融学院。
2012年11月10日 天气 多云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来温:商讨“温州金改的挑战与机遇”
静待人才上门的效果仍未显现,我们决定改变策略,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请”。
在谢平院长的“牵线”下,有“中坚智库”之称的非官方金融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来到温州,这是该“金融智囊团”首次到地方性城市来,可见谢平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地位和温州金改的学术吸引力。
在会上,我分享了两个观察本地经济实体所得的情况:一是温州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充足,但专业人士非常少。二是温州的人力资本结构需要优化。温州老板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金融风险意识不高。像参加众多会议时一样,最后我向在座的国内外金融高端人才发出了邀请。温州是个有争议的地方,温州金改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相信他们会感兴趣。
2013年3月22日 天气 晴
“课题中期研讨会”召开:金融研究院多了几张新面孔
今天下午,在温州金改周年之际,市金融研究院举行了“课题中期研讨会”,旨在了解首批中标的13个课题的进展情况,更是为步入“突破之年”的温州金改献计献策。
在讨论中,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大学的十多位专家,就非正规金融(小额信贷、担保、典当等)与正规金融的融合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探讨。
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市金融研究院的场所已整修一新,人员配置也日趋完善,院长助理和部分学科(学术)带头人已经就位。下一阶段,研究院将与市金融办、温州银监局、人民银行等机构合作建设“金改数据信息库”,每月举行学术沙龙,对金改重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计划创办《金融参考》刊物等。
当然,打造温州金改“智力库”不能计日程功,人才也不光是一时之需,研究院的招贤工作将是一个“持续性动作”,我将继续为之努力。
金融改革周年的感想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正好一周年,又恰逢中国新领导阶层将改革作为未来中国发展新动力,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风向标地位,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同时也更让我们仔细回顾和思考温州金改一年的历程。
一是改革过程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温州金改一周年,外界的舆论经历了一个亢奋—失落—质疑—理解的过程,对于金融改革的难度与破题之道也有了更多的讨论。最新的情况就是,2013年成为金融综合改革突破之年成为共识。其实,只要心态好了,改革自然也就会顺利实行,否则心态急躁,也许改革就会不理性。
二是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其实是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的,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就没有基础;没有金融改革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就缺乏活力,尤其是转型和升级的支持会不够。
三是金融改革急需专业人才支撑。温州金融改革需要在体制内进行有限的创新,所以要寻找突破的切入点实在困难,就是温州人讲的“螺蛳壳内做道场”。只有兼具金融理论和丰富实践,再加对于实体经济充分理解的复合型人才,才可能有所突破。温州本身就恰是人才奇缺的城市,金融人才更是难以快速、大规模在温州集聚。未来可能还需要引进大量外地高水平专业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等机构大量来温州驻地服务,自然就带来了高端专业人才的集聚。
四是金融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协调。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既涉及“一行三会”管理的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更需要面对小贷公司、担保、典当等新兴组织,既要管理机构,又要培育地方资本市场,部门之间有很多交叉的职能。目前各个部门还难以做到自我设定边界,更多需要采用今年的推行大部制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区分各自的管理范围。其实如果能够有效区分各自范围,其实就是理顺了管理思路。这一点是今年和今后在金融改革实现突破的必要保证,我们也是我们乐见的一个顶层设计的成果。
记者 邵卢静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张一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