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览添加到iGoogle收藏本页在线投稿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须从尊重开始

2013年04月01日 14:07:54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
核心提示:“中国式过马路”已然是个顽疾,单单靠罚款,靠一阵风运动式的整治,难以根治。要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须从尊重开始。

【专题】在场!交通陋习微曝光

【专题】交通陋习微曝光

  温州网讯 “中国式过马路”乱象丛生,“中国式过马路”险象环生,随着一阵责难、一顿抱怨、一声叹息,凋零的不仅是文明之花,甚至还有生命之花。据悉去年仅温州市区就有65名行人因乱穿马路不幸罹难。

  “中国式过马路”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真野汉式,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二是假村姑式,虽无林妹妹的纤弱,但在慵懒上绝对与其有一拼,即“不肯多走一步路”。从表面上看,“中国式过马路”与某些国人缺乏文明素质和交通法规意识淡薄有着莫大的关系。但事实上,并非一因一果如此简单,而是多因一果。曾经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围观”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白智云认为,整个社会正逐渐失去“互相礼让和关怀”的品德,其行为就集中体现为“中国式过马路”。

  就“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央视”曾做过一个调查分析,一是一些主要交通干道缺乏足够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二是一些路口交通信号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三是交警部门监管不力;四是一些机动车驾驶员缺乏礼让斑马线的意识;五是一些路人缺乏文明素质和交通法规意识。同时在一个过分强调竞争,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代,人们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不愿在行进中落伍,哪怕与危险同行,与道德法规相悖,浮躁而冒进,这种心态,使整个社会失去了“互相礼让和关怀”的品德。有网友调侃,“有中国式的马路就有中国式过马路。”其实这句话的外延和内涵都应扩展开来,有中国式的规划建设,中国式的监管,中国式的心态、中国式的行走与行车习惯,才有了“中国式过马路”。可以说“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是社会规则失范、人们心态失衡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已然是个顽疾,单单靠罚款,靠一阵风运动式的整治,难以根治。必须找到病根,对症下药。笔者认为,要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须从尊重开始。道路的规划设计者要尊重科学,要让道路的规划设计符合科学,同时历史的欠账尽可能偿还,在已建成的道路,根据通行需要,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其实在这方面,我市已有成功的范例,比如后建的温州医学院附二医门口的地下通道,就化解了一个交通乱点;交警部门也要尊重科学,在交通信号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中,做到科学合理。同时也要尊重自己马路天使的职业操守,不要经常将监管教育的权力,托付给协警,甚至所谓的交通劝导员;行人和驾驶员要尊重法规,尊重对方的权力,互相礼让,文明出行。当然所有的尊重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马路是一个大舞台,熙熙攘攘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或是行人,或是驾驶员,或是监管者,或是道路的规划设计者,要让“中国式过马路”羞愧谢幕,每一个人都应尽一份责,释放一份正能量。王浩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编辑: 叶双莲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在线投稿新闻热线:0577-88817266全文浏览打印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关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