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施以罚款,这样虽然使人感到切肤之痛,却未必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罚款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当下,“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中久治不愈的顽疾。浙江自3月以来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痛下杀手、重拳整治,可谓是合乎民心、顺应潮流,取得的成效也相当显著。但一些人对罚款表示不服,甚至打骂交警,让罚款治理模式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免让人为这一措施的持久性表示担忧。
治理过马路陋习,关键是在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路权”,在城市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你争我抢、吞噬他方“领土”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礼让行人,做出闯红灯、抢黄灯、随意转弯超车等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合理地设置行车道、红绿灯、斑马线,让行人、车辆各行其道,是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施以罚款,这样虽然使人感到切肤之痛,却未必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罚款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罚款极容易成为一笔糊涂账,进而演变成让人厌烦的“罚款经济”。
通过罚款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必须让事件过程更透明、更开放。要设立专门的罚款缴纳账户,并且严格限定其用途,如用于城市道路维护、公共设施建设、文明宣传教育等社会福利项目,而绝不能让其流入个别部门的“小金库”。
邵俊国(江西 媒体人)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