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温州的人文始祖,东瓯王享受着历代温州百姓的敬仰和崇拜,祭祀东瓯王一直是温州古代信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网讯 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温州旧迹,以东瓯王庙为最先。”作为温州的人文始祖,东瓯王享受着历代温州百姓的敬仰和崇拜,祭祀东瓯王一直是温州古代信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不绝。
三月初八,祭祀巡游
从明朝开始,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华盖里的东瓯王庙均会隆重进行拥东瓯王塑像巡游街市、驱灾祈福活动。
举行仪式前先在庙内进行祭祀,摆供三牲福礼,信众虔诚地点香燃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庙外人山人海,百艺杂陈。清末民初温州乡贤杨淡风曾有《竹枝词·赛会》描述:“每逢赛会好时光,多有健儿到地方。吐火吞丸做把戏,比拳舞棒弄刀枪。”
在仪式前数日,城厢内外居民清洁街道,洒扫庭除,横木于廛,张灯结彩,自县前至南门数里尤其繁华。步障架皆朱绿巨木,上覆五色布幔,旁垂彩缯杂帛,而多缀各色异灯于其下。
据记载,出巡时,各司事抬着东瓯王神像,“方相”前导,“七星”(北斗七星神)旁侍,旌旗棨戟,环回拥护。所谓“方相”即上古“方相氏”,四只眼,传说为逐疫驱鬼之神,用竹篾编成,外罩绸衣,足履虎头鞋,手执钢叉,被大家视为开路神。所至处民众争以名花异卉错陈于牲醴祭品之前,摆设香案,鸣放鞭炮进行路祭,安排得特别出色的人家还可得到银牌奖励。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号炮一震,灯火并发,辉煌灿烂如同白昼,处处都洋溢着欢歌笑语的快乐情景。
浩浩荡荡巡游队伍的最前面,是两面各由两人抬着的大铜锣鸣锣开道。紧随其后的,有高灯(一对套在杆顶的温州最大的长圆形大红灯笼,由身材高大者肩扛着,时人称为“大殿前长人背高灯”),灯笼上贴着“天下太平”四个金色大字;有头牌(一种肩扛的方形灯箱)、提灯(一种手提的扁圆形大红灯笼)各一对,均上书“东瓯圣王”四个大字;有高照(一种用长竹竿挑着巨幅布条的长幡),有帅字旗;“肃静”、“回避”、“代天行化”、“赐福降祥”等全套銮驾紧随其后。队伍之间穿插笙箫管弦及各式各样的彩旗。清代方鼎锐在《温州竹枝词·赛神逐疫》中描述:“迎神赛会类乡傩,磔攘喧阗满市过,方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
随之而来的是“敕亭”,所谓敕亭,就是四个身穿黄衣的人,抬着一顶上供东瓯王“印信令旗”的亭状轿子。最后是由八个人抬着端坐在交椅上的东瓯王神像,黄罗伞盖,前呼后拥往前走。整个仪仗队中还有滚龙舞狮、扮犯人、踏高跷的表演,以及骑着高头大马,化妆成各式戏曲人物的马队。
除了三月初八的隆重祭祀与巡游,历史上的正月十五(后改为正月十八)、三月初七(东瓯王诞辰的前一日),我市双屿街道瓯浦垟村民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还会分别在东瓯王墓和墓附近的东瓯道观,举行隆重的拜谒仪式以祈福祉。此外,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二月十五日,信众还分别在东瓯王庙举行抢点头香及灯会、庙会等活动。
罗天大醮,赐福保民
据清代孙同元的《永嘉闻见录》记载:“温州晴雨无常,冷暖难测,地鲜良医,瘟疫肆虐。”为此,每逢瘟疫、旱涝或田禾有虫灾时,民间还会在东瓯王庙举行盛大的罗天大醮,禳灾七昼夜。清末民初,我市流行一首关于罗天大醮的竹枝词:“时疫流行不太平,设坛打醮请三清。城隍天将分头请,要与瘟神说说情。”从中可看出当时百姓面对时疫的无奈之举。
东瓯王庙罗天大醮是瓯越诸神信仰中最为隆重的大型信俗活动。所谓罗天即大罗天,是传说中的天外之天、最高最广之天。“醮”是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等天神地祗的一种仪式,其目的,一是护国佑民,二是消灾迎祥,三是降恩赐福,四是济冥利生。
大醮前夕,人们先用竹篾扎好骨架,再用彩纸糊成一艘长约三四米、宽约二米的大“神船”,安置在东瓯王庙前。纸船内布置有厅堂,摆设有器物,以及众多纸钱、纸帛。然后将来自城内各主要庙宇的府县城隍、武穆王、忠靖王等神像抬进东瓯王庙中,再向被誉为“天下第十八洞天”的华盖山太玉洞天,迎来“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牌号,并传令东岳庙的忠靖王巡行驱瘟。
罗天大醮分设天坛、皇坛、都坛、经坛、忏坛、顺星坛、青玄坛、玄妙坛、明道坛九坛。其中天坛又名“翻九台”或“登九重天”,用九张八仙桌,逐张吊、叠,形成总高度约十米的“九台”,师公从地面逐层翻至台顶,类似如今浙闽的非遗项目“翻九楼”,台下“龙角弯弯吹天响,鼓乐齐鸣旗帜扬”。整个过程不设任何防护性措施,师公站在九台之巅,口中念念有词,进行高危动作的“步罡踏斗”,仰望者莫不提心吊胆。
祭拜开始时,全城官吏都要到庙拈香。永嘉县令(当时府、县衙门同设一城)首先祈求安境保民。百姓纷纷燃香、点烛、烧纸钱,顶礼膜拜。接着就是各司事抬着忠靖王神像出庙沿街巡视,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整个活动持续七昼夜,最后一个项目是“送瘟神”。待到夜间瓯江潮水大落时辰,数百壮夫将东瓯王庙的“神船”,在灯笼火把照耀下,鸣锣击械、高呼口号疾步抬到朔门码道,随即派船只载送至出海口,置纸船于大木板上,点火焚之,船乘风势,飘入海中,不知所往,寓意“将瘟鬼送去”。
在科学不发达、生产力低下的旧时,面对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当时民众都寄希望这种罗天大醮,禳灾除患。而除了罗天大醮,灾害期间,东瓯王庙还会搭起大棚,对来自城乡各地的大量灾民,进行闻名遐迩的“大殿前施粥施药”等慈善活动。黄兴龙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东瓯王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